活学巧用历史教材 构建高考知识体系
——以《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例

2019-04-25 02:02新疆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1期
关键词:知识点理论科学

新疆

随着高考第一轮复习阶段的结束,学生对历史教材的框架结构、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等,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高效组织二轮专题复习,才能避免对一轮复习内容的简单重复,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起到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同时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的作用呢?这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指导学生备考复习的实际,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例,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教师要依托教材,选择好二轮专题复习的主题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既不能只是按照教材目录把知识点再过一遍,也不能只是简单地调整教材顺序,如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调整在一起,就当成二轮复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敢于打破教材顺序,按照高考要求重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例如,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为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在人教版教材中只有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专门讲述这个专题的,但一个单元的内容远远不能概括世界近代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程。因为世界近代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不但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还包括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以及在美苏两极格局下社会主义国家从模仿斯大林模式到通过改革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直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属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不但涉及的时间长、地域范围广,而且中外相连,特别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二轮复习中,笔者就以这个单元的内容为基础,专门设计了“世界近代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这一专题。

二、教师要拓展教材内容,梳理专题内容的发展脉络

在二轮复习中,由于选择的专题不再是仅以某个单元为复习范畴,往往要跨单元甚至是跨模块进行整合,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选专题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梳理清楚专题内容的发展脉络或知识体系。有时为了专题内容的完整性或阶段之间的衔接,还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补充出教材上没有涉及但对专题的完整性比较重要的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述“世界近代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首先把自己整理出的阶段特征或发展脉络按照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失败到胜利、从一国到多国、从效仿到探索、从发展到挫折的过程,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看看自己能否理解其中的几个阶段特征,而那些学生不能理解的阶段特征就是老师引领学生复习的重点内容。

世界近代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把自己能理解的阶段特征中的主要名词概念说出来,并说出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在“从空想到科学”这一阶段中,学生要明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是经济危机的发生,二者是空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原因;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师要结合教材把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

在以上“世界近代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或发展脉络中,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看懂:“从空想到科学”就是指19世纪上半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就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理论到实践”就是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的成立;“从失败到胜利”就是指从巴黎公社的失败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些内容就是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应该掌握的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主要内容,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对以上内容无需再做过多的讲述。但对后面三个阶段的特征,学生是否能理解,在教材中是否能找到相应的知识依托,这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二轮复习中要完成的任务。

比如,“从一国到多国”就是指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由原来的苏联一个国家发展到多个国家。这个知识点在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中可以找到。相关的名词概念有: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铁幕演说”、“冷战”、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以及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从效仿到探索”就是指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从效仿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到通过改革等手段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模式。关于这个阶段特征的知识点在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可以找到。相关的名词概念和词语有: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集体化道路、探索与失误,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但教材没有提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补充说明,还可以将某个东欧国家的改革措施同中国进行对比分析。

“从发展到挫折”就是指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局势发生激烈动荡,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变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严重的挫折。相关知识点在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中就能找到。相关的重要名词概念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柏林墙”、多党制、“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改革等。

四、教师要挖掘教材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的重点往往是引导学生夯实教材基础知识,准确把握每个单元内每课标题与单元标题之间的关系。但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不但要从纵向的角度,即紧抓某个重要知识点从纵向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样,还要从横向的角度,即紧抓某个重大事件看它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会产生何种影响等,对教材中的相关重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对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内容挖掘,教师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为什么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当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如何准确理解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成立的偶然性及其失败的必然性;如何准确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及其最终胜利的必然性等。从横向的角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什么背景下传播到了中国;这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在“以俄为师”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遇到了哪些挫折;后来又是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最终赢得胜利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又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等。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和探究,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达到了中外贯通、内外相连的效果,有利于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再适时选用一些典型材料和高考真题,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学科素养和论从史出的能力,就能使学生尽快适应高考要求,从而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知识点理论科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