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特级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备考的语法专题课应该如何讲授,又应该讲到何种程度成为了每个高中英语教师都面临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高考一轮复习中,借助我们所承担的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资助科研公益项目《基于普通高中主体学生英语语法学习(一轮复习)阶段“小问号”导学法研究》(下文简称“《小问号》项目”)成果,继前期“小问号+微课”的成功推进及其取得的良好效应,我们积极探寻着转变原有的课堂语法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课堂语法教学的成效。
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的事,但是自古至今,课堂仍然是学习过程的主渠道。“小问号”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需要的不仅仅是观察与学习,更多的是我们的智慧与行动。
经典的语法教学课例我们观摩过不少,的确有许多令人叫绝之处。但是,高三复习阶段的学习,特别强调的是“效率”和“效果”——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全体参与者(特别是作为主体的普通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受益。为此,我们仍然采用了“考点基础探究”“‘小问号’编撰”“实操拓展(课堂实录)”三步来推进实施方案。
现以定语从句一轮复习为例。
定语从句作为历年高考的必考语法专题,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从高一开始,教师们反复讲解定语从句,但学生们在理解或运用时仍然会产生种种问题。针对此类现象,我们本着“广”(涵盖考点要广)和“联”(与高考密切关联)的原则,积极探索,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源成果。
【成果】
1.《学会“一二三四五”,定语从句不再是问题》,发表于《教学考试(高考英语版)》2015年第5期,执行人:常玉国、刘芳。
2.《用好“提纲导学法”,提升语法复习效率——以高考定语从句复习为例》,发表于《教学考试(高考英语版)》2017年第6期,执行人:王向阳、常玉国。
【性质】原创。
【主要内容】掌握一个简单公式,快速确定引导词;了解两种基本结构,明确形式和关系;突破三个关系代词,解决最主要问题;理清四个辨析要点,增强辨析判断力;避免五个常犯错误,提高考点得分率。
本着“小”(问题越具体越好)和“实”(回答越实际越好)两个原则进行内容编撰。
【成果】《“小问号”导学法·定语从句篇》。执行人:王向阳。全文24个条目,4900字。
【性质】原创+再创作。
【主要内容】全篇分“知识小问号”“应用小问号”和“我的小问号”三部分。“小问号”条目如下:
遵循“精”(设计精当,制作精美)和“趣”(资源呈现的趣味性和学习手段的趣味性)两项原则,开发可以用于教学实践的资源。
【成果】课堂实录《“小问号”导学法·定语从句(1)(2)》及相关导学案、教学设计及课件。执行人:罗阳。全部内容由两节课组成,每节课时长40分钟。
【性质】再创作。
【主要内容】以前期成果《“小问号”导学法·定语从句篇》等作为参考,授课教师对于24个“小问号”进行了再创作。本项目内容分为两节课呈现。
“小问号”,课堂激起层层浪
一、课堂流程图
(一)第一课时
(二)第二课时
二、亮点描述
这堂分两个课时进行的定语从句复习课采用了以“小问号”为核心的导学方式,通过“知识小问号”“应用小问号”和“我的小问号”的交替进行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有机地贯穿了起来,可谓是亮点纷呈。其中有两个完成度很高并且非常有效的环节片段。
片段一:第1课时,解答学生们的“小问号”——“什么时候只用that不用which”的过程。
授课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了6个例句,并告诉他们这6个例句中的引导词都只能用that不能用which后,让他们观察这些例句中的特殊之处,引导他们感知语法规则,发现语法规律。最后,在他们总结出定语从句中只用that不用which的6种情况后,教师给出有效的记忆口诀“代(不定代词)高(最高级)序(序数词)恰恰恰(恰好,就是),人物交集(既指人又指物)不重复(先行词与引导词避免重复)”。
这样做,既为学生留出了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又将语法规则的教学提升了一个层次。
片段二 :第2课时,让学生们创造自己的“小问号”环节。
在经过了前面的学习后,学生们明确地知道了定语从句中引导词的使用,并且充分地体会到了高考对于定语从句的考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们打开脑洞,根据教师提供的教材中原句,创造出自己的“小问号”,并邀请同学来回答这些独创的“小问号”。
帮助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从出题者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定语从句,真正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并逐渐成为自主学习的实践者。
下课铃响,意味着一堂课的结束。但是,关于“小问号”融入大课堂的探究仍在继续……
【学生说】课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收集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反馈意见:
这节定语从句的课解决了我对定语从句中介词的使用的困惑,老师的指导很有针对性,总结的解题要领也很实用,唯一的遗憾是针对介词使用的练习题有点少。(王同学)
老师在这节课上很注意和我们的互动,能及时注意到我们的问题,不仅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还帮助我们总结了记忆的口诀,很吸引我,原来学语法也可以是有趣的事。(邹同学)
老师让我们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让我们自己思考去找答案,这是以前没有体验过的学习方式。这样做,我们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课堂氛围也比较轻松,我和我的同学都参与到了课堂中,尤其是让我们自己设置考试题目的这种学习方式,对我启发很大。(陈同学)
以前学习定语从句的时候我总是稀里糊涂,好像会又好像不会。这堂课结束后,我发现原来定语从句只要搞清楚关键的几个问题就可以了,老师引导得好,由浅入深。不仅让我学会了定语从句中引导词的使用,还使我开始注意定语从句的出题规律和考查方式,现在我觉得定语从句也没有那么难嘛。(宋同学)
【授课教师说】本堂实录课是由从教第六年的青年教师罗阳老师承担的,从课前设计到课堂实施都经过了认真的斟酌和研究,她在课后反思中如是说:
这堂课结束后,我再次修改了课件,纠正了里面出现的错误,产生了把这堂课再讲一遍的想法,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课每上一次我都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授课方式真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全颠覆了我以前的教学方式。并且,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和反应以及课后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询问,能看得出他们真的是学有所得,这也证明“小问号”导学法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不断探索和使用。
另一方面,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我工作的第六年,几乎就要进入教学的倦怠期,感觉已经教不出什么新意,也不愿意再动脑思考的时候,《小问号》项目中这堂课的准备及实施也让我产生了自己的“小问号”——开始审视自己的授课方式,尤其是语法教学的方式——让我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罗阳)
【项目主持人说】一直以来,我都在问自己:一堂课到底能够做什么?为此,我曾以《一堂课能够陪我们走多远》(《江西教育》2017,7)为题,谈了自己的见解,此处引用主要观点如下,以作为对这堂课的回应:
一堂课的设计是至高灵魂。这个灵魂应该是整堂课发展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应该是似有若无,而又贯穿始终的。
一堂课的环节是控制中枢。课堂环节既要讲究环环相扣,更应讲求自然天成。采用Step 1, Step 2……的方式固然条理清楚,但是却有生分硬割之不利。
一堂课的活动是实现价值。这些活动的一个最大共同点则是“让主体动起来”。
一堂课的回味是升华生命。让这样的回味陪伴我们走得更远一些,一堂课才能真正具有生命的价值。(常玉国)
课堂是个极具有包容性的地方,它容得下几十个乃至更多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小问号”融入大课堂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将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与群体性的学习氛围结合起来,产生了良好的共鸣、共振现象,从而形成了积极的学习场效应,在学习者课堂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和波浪。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来说,无疑是富有意义和价值的!
上篇《当“小问号”遇上了“微课”,又岂在课内课外》我们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本篇我们则是在“在练习和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围绕‘形式—意义—使用’采用和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以既有层次又强调整合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发展英语语法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语法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法书、词典、网络等学习资源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