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所言:“高考不仅是教育界一年一度的大事,也是举国上下极为关注的大事。”《考试大纲》作为高考命题依据的风向标,是所有高三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点。每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一经发布,就会立即引来各种版本的解读,大家都期待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字里行间挖掘信息,哪怕是其中的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引来不同版本的解读。针对2019年高三最后阶段的高考复习备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备考方向,方向错误,即便再努力也是徒劳。
1.教育部早在2018年1月就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于2018年3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其核心观点是“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3.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涵于2018年3月在《中国高教研究》发表署名文章,就“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全面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提升考试质量等提出了重要意见。
4.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林蕙青于2018年10月在《中国教育报》撰文《努力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新作为》,文章提到:“改革考试内容,构建着眼全面发展的综合考查内容体系。特别要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的考查,加强信息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的考查,夯实全面成长基础”。
5.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于2018年12月25日在《中国教育报》再次发表署名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就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了更加详细、更新的观点。
明确以上教育部信息,对2019年甚至未来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预测和复习备考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首先,高考的核心立场已经确立,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第二,高考是为了给国家挑选高水平的人才,属于选拔性考试。换而言之,高考试题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第三,进一步明确了高考就是教学的指挥棒这一观点,对此无论是高三教师还是高三学生都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所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由此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具有选拔性功能,具体体现就是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所以,后期备考就要因人而异,教师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切忌统一要求、平均用力。
与2018年《考试说明》相比,2019年《考试说明》仍然坚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除了以下几处描述性语言的细微变化外,基本上还是沿用以往的传统体例。主要变化见下表:
变化 位置 2018年《考试说明》 2019年《考试说明》1 题型示例例4下第3题的【说明】做出简单推断的能力 作出简单推断的能力2 例11书面表达的例题及其对应的写作要点、范文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书面表达——计划和同学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过重阳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书面表达——向英国朋友介绍你校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具体如下:假定你是李华,你的英国朋友Peter来信询问你校学生体育运动情况。请给他回信,内容包括:1. 学校的体育场馆;2. 主要的运动项目;3. 你喜欢的项目。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续表
从上表不难看出:2019年《考试说明》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书面表达的样题改变、评分原则和第二档、第一档的给分依据上;在书面表达的样题后 “评分原则”前新增一段【说明】,对考查目的和要求加以说明。评分原则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以及上下文的连贯性”。从新增的说明中可以看出:其重心在于“评价其能否运用相关常识和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字表达,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注意几个关键词是“相关常识”“语言知识”和“有效的文字表达”。
《考试大纲》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删除了一些过时的或者不太常见的词汇,同时也有新的补充,比如calligraphy(书法),这表明考纲词汇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备考策略:首先,要特别注意考纲词汇。以最新的考纲词汇为依据,进行词汇识记的查漏补缺,不能只按照教材单元进行词汇识记,考纲词汇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词汇,甚至还有个别教材中没有的词汇。其次,词汇识记要区别对待,切忌平均用力,比如要重点识记动词和动词短语。在阅读理解中动词的识记非常重要,识记动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大部分句意。完形填空中接近一半的考点是动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当然其他词汇如形容词、副词、名词等也很重要,这里仅仅是建议学生要优先识记动词。第三,熟悉构词法知识。一方面,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识记单词;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生词,减少阅读障碍,提高解答语法填空中词类转换题目的准确性。第四,做好特殊词汇的分类整理。比如,可以按照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以及构词法中有特殊变化的名词、形容词、副词的划分方式来对特殊词汇进行分类整理。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从“熟悉话题”和“简短独白”这样的字眼中,我们可以看出:听力选材和语篇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多与学生目前的生活状态有关,比如学校生活、兴趣爱好、计划愿望、旅游交通,饮食健康等。命题方向有:(1) 理解主旨要义;(2) 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3) 对所听内容作出推断;(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备考策略:(1)注重选材,注意针对性,坚决摒弃那些与学生生活不太紧密的话题;(2)关注高考听力主播的语音和语调,特别是要提醒学生注意语气较重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多是一些关键信息;(3)适当点拨技巧,比如听前预测、听中学会放弃、适当批注和听后快速作答等;(4)坚持天天练听力。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24个语法项目,掌握并能运用语法基础知识,并且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2019年《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的评分原则明确表明不再强调语法结构的数量而是其丰富性。
备考策略:复习备考一定要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在语篇中去训练语法。与语法直接相关的是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这三个题型。教师应提醒学生做语法填空时要关注语篇,而不要仅凭语法规则去解题。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其实可以合二为一来训练,教师要精选训练题目,让学生借鉴短文改错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在书面表达训练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挑选几篇有典型语法错误的学生习作,让学生在修改错误的同时提升其书面表达能力。从历年的高考真题来看,学生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就够了。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核心语法知识并构建知识网络,而不是去钻研一些偏题、怪题和难题。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助语法知识分析长难句,在写作中规范地使用语法知识进行有效表达。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4)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备考策略: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比很大,高考中有“得阅读者得天下”一说。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从本质上来讲都是阅读,完形填空又被称为“障碍性阅读”。它们都传达一定的观点和主旨,只不过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阅读理解偏重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主旨、细节和在具体信息理解基础之上的适当推理和判断,文体呈现多样化;而完形填空侧重考查的是语境中的词汇运用,文体多半是记叙文或者夹叙夹议文,在题材上主要有成长励志、爱心善举、人生感悟等几大类。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形填空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变化就是行文的主线索,比如成长励志类完形填空的情感线索一般是刚开始做某事困难重重,然后学会积极面对困难与挫折,最后取得成功。只要抓住这点,理解立马拨云见日。针对阅读训练,教师要做到三点:(1)注意阅读选材;(2)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注意提醒学生要立足于文本信息选择答案;(3)关注语篇类型,重视阅读微技能的培养。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1)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2)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备考策略:明确写作考查的目的——运用相关常识和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字表达,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注意分话题训练——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话题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比如成长的困惑、学校生活、未来规划等。注意写作技能的培养,比如如何审题、罗列要点,如何丰富地运用词汇和语法,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等。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