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居民慈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9-04-25 02:39杨依晴邱桂贤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温州慈善

杨依晴,邱桂贤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温州 325035)

西方传统基督教文化中把慈善看作是基于博爱基础上对上帝和他人的爱,是依赖于人本能中的同情心、互助原则和仁爱[1],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蒂芬·布雷默等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捐赠是为了获得声誉,增添“社会尊重”的需求感[2]。黄营杉等认为,人们慈善捐赠的行为主要是获得社会的认同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等[3]。罗公利等认为,社会环境因素、政府的政策性因素、慈善组织自身的状况及行为个体的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人的慈善行为[4]。关于居民慈善行为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偏重于个人心理层面,缺乏宗教文化、组织因素、制度等宏观因素的讨论;对各种慈善行为的研究较多,但较缺乏对区域性居民慈善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慈善事业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5]。温州慈善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民间参与热情很高。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温州慈善走在全国的前列。本文分析温州居民参与慈善活动的现状及其慈善行为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既有助于促进温州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可为其他城市发展慈善事业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假设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温州市慈善活动开展的现状,构建影响居民慈善捐赠因素的模型,提出研究假设。H1为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捐赠行为;H2为文化显著正向影响捐赠行为;H3为经济显著正向影响捐赠行为;H4为制度显著正向影响捐赠行为。

2.研究对象

以温州市居民或在温州生活居住超过两年的新温州人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 000份,剔除缺失信息较多、基本资料填写不完整、回答不认真等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6份,有效回收率为86.6%。样本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见表1。由表1可知,样本分布合理,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表1 样本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

3.测量工具

(1)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参考并借鉴相关学术文献,结合温州居民慈善现状,自编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三个部分:一是居民的性别、职业、年龄、学历、月收入、宗教信仰等;二是居民参与慈善活动的现状;三是居民慈善行为影响因素,如参与慈善活动的个人主要原因、经济状况、慈善机构的信任度等。问卷选项采用五级制,即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中立、比较赞同、非常赞同,并按顺序分别赋值,1为非常不赞同、2为比较不赞同、3为中立、4为比较赞同、5为非常赞同。采用街头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并结合个别访谈搜集数据。样本的抽取采用配额非随机抽样方法,特征指标为性别、区域、年龄。

(2)统计方法。样本收集并进行有效性筛选后,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采用斯皮尔曼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温州居民捐赠行为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温州居民慈善现状

大部分温州居民认为,捐钱捐物和做志愿者是慈善行为,认同买福利彩票是慈善行为的仅占11.78%,说明当前慈善形式仍以现金捐赠为主,买福利彩票的认同度较低(见表2)。

表2 温州居民对慈善的认知

据调查,公益广告和公益活动是温州居民了解慈善的主要途径,分别占65.82%和61.09%;网络推广占43.3%,说明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外,慈善事业的网络推广正被大众所接受。在参与慈善活动的动因中,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社会事件时,温州居民参与性最高,占77.19%;帮助有需要的朋友的占58.76%;参与单位或学校组织的占45.85%;依据个人习惯的占29.26%;其他情况的占7.72%。结合深入访谈发现,居民慈善行为受受助者的实际困难状况、危机紧急程度的影响,受助者面临的危机与困难程度越高,越能激发居民的同情与捐赠行为;与受助者社会关系越紧密,越容易引发居民慈善行为;居民的慈善行为受所在社会组织的属性影响。

将捐款行为作为因变量[5],对性别、年龄、职业、宗教信仰、学历、月收入进行斯皮尔曼分析,得到温州居民捐赠行为各因变量相关性结果(见表3)。

表3 温州居民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性别、职业与慈善行为的相关系数较低,检验不显著(p>0.05),说明性别、职业因素对慈善行为的影响程度不高,即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类别的居民在慈善面前表现出差别不大的行为逻辑。

年龄与因变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年龄越大,则捐赠数量越小;月收入(p<0.01)、学历(p<0.01)、宗教信仰(p<0.05)与因变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宗教信仰、学历较高、月收入较高者慈善行为较强。这证实了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慈善的正相关关系,即居民收入与捐赠意愿成正比:月平均收入越高,居民捐赠行为越强烈,可看作是一种经济理性的表现。就学历相关性而言,居民受教育程度与慈善行为成正比,学历越高,慈善行为越强。居民学历越高,个人的素质越高,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强,越会帮助有需要的群体,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往往收入也更高。就宗教相关性而言,有宗教信仰的群体有更强的慈善意愿,这可归结为宗教教义往往鼓励人们行善,经常会组织一些慈善活动。温州佛教、基督教信众众多,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较高,是各类慈善活动的重要支持群体。由此可得出,温州居民捐赠行为较为强烈的群体特征为年龄偏轻、有宗教信仰或受宗教信仰影响、学历偏高、收入较高。

2.温州居民捐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据计算,KMO值为0.850,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9 196.803,自由度为190,p<0.001,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本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正交法进行因子旋转,以大于1为因子提取准则,进行因子分析。根据题项内容,20个测量变量分别归类为信任、文化、经济、制度4个因子。信任、文化、经济、制度4个因子均对捐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个测量变量较好地被4个因子所解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785%,因子分析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数据信息,其结果可被接受(见表4~表5)。

表4 特征根与各因子的贡献值

表5 特征值及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检验4个因子与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文化、经济、制度4个因子均与捐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5) (见表6)。

由表6可知,信任与捐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3,达到0.01显著相关水平;文化与捐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1,达到0.01显著相关水平;经济与捐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1,达到0.01显著相关水平;制度与捐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达到0.01显著相关水平。信任、文化、经济、制度均与捐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在0.56至0.631之间。也就是说,居民对信任、文化、经济、制度4个因子的认可度越高,则捐赠积极性越高。相关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验证信任、文化、经济、制度对捐赠行为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表6 各因子与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

3.温州居民捐赠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各因子与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信任、文化、经济、制度为自变量,以捐赠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7)。

表7 温州居民捐赠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模型摘要

由表7可知,模型的R值为0.876,R2为0.768,调整后R2为0.767,说明信任、文化、经济、制度对捐赠行为的解释度为76.7%,因而认为模型选取的自变量的解释度较高。对模型进行共线性检验,回归方程DW值为2.033,处于1.5~2.5之间,因而认为模型不存在自相关现象及多元共线性问题,说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良好。

拟合优度检验分析显示,将自变量带入到回归方程之后,当回归方程包含信任、文化、经济、制度4个因子时,F值=713.269,p<0.001,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4个因子对捐赠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8)。

表8 模型的共线性检验

4个因子对捐赠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9)显示,4个因子对应的VIF均在10以下,表明4个因子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表9 温州居民捐赠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由表9可知,信任对捐赠行为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83),文化对捐赠行为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72),经济对捐赠行为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05),制度对捐赠行为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259)。也就是说,信任、文化、经济、制度4个因子均能显著正向影响捐赠行为(p<0.001),全部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根据以上回归系数,得到有关捐赠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三、讨 论

1.信任因子对居民慈善行为的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中,信任因子包括慈善组织是否出现过慈善丑闻、慈善宣传的力度、慈善组织的运作效率、慈善组织对善款的使用情况、慈善组织的规模、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参与等。

值得注意的是,信任因子中“慈善组织是否出现过慈善丑闻”因子贡献值为0.879(见表4)。慈善是鼓励爱心善行、发扬社会美德、扶贫救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然而,由于慈善事业法规不完善、监管不严,导致一些慈善组织公信力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而引发慈善事业的信任危机,影响了居民的慈善热情。慈善宣传力度越大,居民更深入地了解慈善对象,会激发起更强烈的参与热情;慈善组织的效率及善款的使用情况越详细,居民信任度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居民信任度越高,因为大企业往往更加讲究信誉和信用;慈善组织的规模有利于居民慈善信任度的获得,慈善组织的规模越大,居民信任度越高。关于慈善活动有明星参与是否影响信任的问题,则由于明星的知名度,居民对慈善组织及慈善事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能降低甚至排除不相信与怀疑的态度,并产生一定的信任基础。

2.文化因子对居民慈善行为的影响

文化因子是影响慈善行为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有许多温州人低调行善却不愿为人所知,居民主要受个人道德观或社会责任感驱使,通常表现出非功利的单纯慈善行为。“回报社会”“家人朋友的支持”“出于同情心”“获得他人的尊重”“能实现自我满足感”的因子贡献值分别为0.791、0.789、0.778、0.749、0.704(见表4)。在参与慈善活动时,居民会通过了解有关慈善活动的对象和内容决定是否参与,并希望通过参与慈善活动获得良好的声誉、自我满足和他人的尊重等,客观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如作为民间慈善最普遍和最经典的形式,夏天的“伏茶摊”、冬天的“爱心粥”分布在温州城市的各个街角,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冬季给人们带来温暖,在夏季给人们送去凉爽,让人们感受关爱,这是来自民间的大爱,是温州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和最亮丽的风景线。慈善行为越符合个人的责任感、价值观及内心的宗教信仰,居民的慈善意愿也就越强烈,这种影响可归纳为文化的力量。

3.经济因子对居民慈善行为的影响

受助者的困难程度、个人经济情况及参与捐赠花费的成本等因素,对居民参与慈善活动起着显著影响。经济状况无疑会影响居民捐赠意识。涉及的成本不仅仅是捐赠财物本身的价值,还包括参与慈善活动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帮助受助者的感情投入、心理恢复成本等。这些成本因素影响居民慈善行为的理性判断与计算。随着慈善投入成本的增加,居民的慈善行为会呈现下降趋势。

4.制度因子对居民慈善行为的影响

一方面,居民参与慈善活动基本都是发生重大灾害和重大社会事件时,居民事后参与慈善活动的持续性较弱;另一方面,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使居民渴求相关制度的完善,如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捐赠方式的管理等。通过相关制度的刺激和管理约束,有利于提升居民的信任感,提高居民的慈善持续力度,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居民是慈善事业的担当者。本研究对温州居民慈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居民慈善行为受信任、文化、经济、制度因素的影响。性别、职业与慈善行为的相关系数较低,月收入、学历、宗教信仰与慈善行为相关;信任、文化、经济、制度因素与慈善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激发温州居民参与慈善的热情,需要从慈善组织公信力、慈善宣传、慈善制度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

由于频繁出现诈捐、滥用善款或运作不合规、不合法等丑闻,慈善组织的信誉度和公信力遭到公众的严重质疑,居民排斥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捐款、捐物等。居民投入慈善活动的意愿趋弱,将直接影响慈善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成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1)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管理。通过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建设良好的管理制度,促进慈善组织科学化、规范化的高效运行,精简慈善组织队伍,吸纳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实现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监督。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可采取多样化的监督形式,内部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双管齐下[6]。内部自我监督以慈善组织内部的自律机制为主,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加以实现,如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监督委员会等。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政府对于慈善组织财务实行透明监管,定期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审计,并且及时向公众或捐助者公布调查结果,进行信息多向沟通;社会监督成员由媒体、民间组织及居民个人组成,加强对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监督,让更多公众参与其中,通过社会舆论对慈善组织加以监督。同时应积极构建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此外,还应依据相应的制度以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

(3)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众透明度。通过积极构建统一的信息公开网络平台,既能达到宣传慈善组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升信息公开效力,使公众可快速、方便地查阅慈善组织的各项信息内容,同时允许公众进行评论、质疑和反馈。此外,还应做好慈善捐款后的信息反馈,让捐助者及时了解善款流向及受捐对象的改善状况等信息。

2.加大慈善宣传力度

一方面,拓宽慈善宣传渠道,开展多形式的慈善宣传及慈善教育,让公众能随时随地了解和参与慈善活动,也能拓展慈善资金的来源。丰富多样的媒体宣传,不仅可激发居民的慈善意愿,同时也可塑造慈善组织的良好形象,让公众能更多地了解慈善,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让更多居民参与慈善活动,激发更多居民参与慈善的热情,培育和强化居民的慈善行为。倡导正确的慈善价值观,因人制宜、不分多少,不仅要帮助身边的人,还要对其他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捐赠,培养居民的现代慈善意识。

3.完善慈善事业法律制度

当前,有关慈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指导慈善事业发展的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 《红十字会法》 《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等为数不多的法规和条例,不适应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完善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如尽快出台《慈善事业法》,在法制上统一规范慈善组织的事业性质、运作、职责,并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同时要加强慈善组织和人员的行为规范,明确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职责,结合社会监督和内部自我监督,确实保障慈善组织的规范有序运行,从而提升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另外,政府可制定相应的奖励条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积极鼓励慈善组织,激励参与慈善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既让慈善组织有更加完善的运营和管理机制,也让慈善个人感受到参与慈善行为的满足感和荣誉感。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温州慈善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