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前行:2019年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9-04-25 02:3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温州市增加值温州

任 晓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温州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温州 325013)

2018年温州工业经济延续弱势表现,总体“稳中有缓,缓中有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累计同比指标表现较前一年加快0.6个百分点,居浙江省域内地区第6位,排位持平上一年。工业经济表现不外乎年初研判,即“工业生产在2018年内的下行风险可排除,但景气水平是否能再走新高仍不确定”[1] 4,以及对工业经济基本面“内在增长坚韧性”[2-6]的判断相符。具体而言,“稳中有缓”是指,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比较,二季度后逐月下行。跳出温州从更宏观视角看,这与外围条件出现深刻变化拖压经济基本面转暖有关,年内整体经济形势受到内外复杂多变环境的严峻挑战。二季度以来,市场需求渐走渐弱,宏观经济走出“底部徘徊”时间预期难以确立,工业经济增速随之承压走软。“缓中有忧”是指,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同比增速退至浙江省域内地区第9位,较上一年滑落3个序位,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不仅被台州市超越,且两地拉开百亿级体量差距。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例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新投产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偏少,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滞后等。这都表明在过去的一年里“温州工业尚存在过剩”“工业内部结构仍未能调整至合意水平”[1] 7的老问题依旧未见改善。虽然一年来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数字经济发力,新兴产业培育均有进展①针对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的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打造计划典型项目包括巨一集团的智能制造、庄吉公司的“智慧工厂”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项目包括瑞浦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唯品会创业创新中心、威马新能源汽车、正泰高压研发中心、力邦合信电子制动系统等。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字经济进展包括近万家“上云”企业与近千万个新增物联网。,但进展有限,收效甚微。“发现与找到驱动工业增长的新动能与新增长点”[1] 2仍在路上,“中期视角下工业经济新动能缺乏,引致对强劲增长的弱预期”[1] 4,还是来年工业经济亟待突破的主题。不过,工业经济调整的时间窗口收窄,随着问题迫近一步,回旋余地则会缩紧一圈。

一、工业经济运行整固筑底,后续提速增长机会不大

2018年1—11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8.4%,前值7.8%,微幅提升0.6个百分点。2018年全年产出增速月度进程高起低走,不同于上一年低起平走,月度同比增速指标上半年起伏明显,下半年以来逐月稳步加速。进入二季度后累计增速一度高见9.8%,此后逐月放缓,直至稳定于8.4%~8.5%之间,10—11月连续停留于年内低点(见图1)。

图1 温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2018年总体工业经济运行节奏反映“两个过程,一个效应”,即2017年四季度以来库存回补周期过程,尽管历时不长;下半年宏观不确定因素增多后,后半程以“稳产能”优先的生产安排,是一个防御性调整过程;上一年增速的基数较低,从统计角度上对当期数据带来一定的翘尾效应。

比较浙江省2018年地区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表现,1—11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而上一年这一指标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进入2018年后,按统计技术性变动后可比对象②统计制度方法要求,比较对象需要同口径、同范围,同批企业进行比较才能真实反映经济情况。因此,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要用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除以上年同批企业的同期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进行调整,综合新建、注销、合并、进入、退出等各种情况。可见,工业统计的企业数量处于动态变动中。2017年温州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6家。,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出增速自1月始指标反超浙江省平均水平。

可以说,主要是因为非经济原因,排除了此前“温州工业未来可能背离浙江省工业上升的增长态势”[1] 2的预期,2018年走出了平均增速高过上一年1.2个百分点以上的更快速度(见图2)。按照浙江省和温州市年度数据趋势拟合,从增加值增长趋势看,温州工业经济后半程发力不足。如果2019年内外围条件未见改善,甚至出现“黑天鹅”“灰犀牛”等意外事件,对承压支撑能力会有一轮新的考验,需要各方协力,进一步发掘后劲,提前准备必要储备以对冲风险。

另外,2018年1—11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速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而上一年同期数据较浙江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其间,一季度温州销售增速也曾领先浙江省,5月后,省市间销售增速差距逐月拉大,直至11月企稳(见图2)。这主要是温州工业产品所处区段下游接受终端传导链条更短,更早受到市场需求收缩冲击的结果。

从工业经济运行形态看,比较2017—2018年和2016—2017年的累计增加值月度增速,跨年进度数据变动情形反映,2016—2017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起伏不大,年度间分月度数据互有高低,且能平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增长中枢附近;2017—201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波动幅度表现为高起快落,渐趋收窄的态势(见图3)。

图2 浙江省、温州市工业经济增长态势

图3 温州市工业产出增速

观察2017—2018年单个月度增速变化与累计月度增速变化,较高波动率的单月表现集中于上半年,在跨过一季度假期因素影响后,便进入稳定阶段;进入下半年后,7月、9月、10月、11月等多数月份为节点的累计增速收至小于1%的窄幅波动走廊(见图4)。

图4 温州市工业产出月份增速

2018年1—11月,温州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速为5%,较前一年同期低了0.5个百分点,分月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平均水平为5.5%,弱于前一年同期1.2个百分点,更是较2016年同期水平低了4.7个百分点,即接近腰斩(见图5)。也就是说,早在2016年和2017年之际的工业用电量大幅缩减后,并未在2018年迎来反弹,相反,更低的增幅表明,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内的地方工业经济整体走弱,虽然滑落走低态势已有所遏止。2018年1—11月,工业用电量逐月环比增速指标数值月度波动依然较大,但环比增速标准差较前一年减少6.52,表现较前值更为平稳,反映生产节奏总体趋于正常。这也能进一步证实工业生产进入相对正常的生产周期,整体产出经过前两年的反复变动确认后,向调整后新的增长中枢回归。

考虑到年同比增速一般不能排除季节因素和上一年基期数据的干扰,拟通过季调方法加入这两部分影响,从而在短周期中得到更为可靠的同比增速预测,以推断运行走向的趋势。按季调月环比轨迹①一般而言,虽然同比增速是分析经济走势的常用指标,但同比数据难以剔除季节影响,且相对滞后环比数据,难以准确反映经济走势。季调环比趋势增速数据能剔除季节因素与不规则项,估计结果更能反映经济的实际趋势。对经济趋势预期研判,倾向于参考运用环比数据模拟结论。本文考虑处理两端数据缺失便利,采用以“中心化12项移动平均”为基础的X12季调方法,直接运用Eviews进行计算季调环比趋势。,2018年季节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增速隔月间歇性出现正负交替,从环比数据节奏上看,回落压力在减小幅度收缩,而上升力度在积聚放大,进入三季度后,环比增速从9月的-0.89%,缩小至10月的-0.43%,而11月的提振则达到1.79%的幅度(见图6)。这也再次确认了工业内在增长积极因素更多,本地工业经济运行的韧性不变[1,3-6]。不仅此前“工业经济内生新动能尚未确认,工业自生增长缺乏有效的内生新动能支撑”[1] 2得到进度数据支持,且反映出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即推动工业经济增速的有效支撑力量在过去两年中不见峥嵘,增速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堪虞。简单来说,当前本地驱动力量积聚不足,工业经济运行不具备在近期走出提速增长态势。

图5 温州市工业用电量增速

图6 季节调整后温州市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更长的时间轴观察,工业增速环比表现已迈过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二季度以来的收缩调整。截至目前,此前分析中“新动能缺乏”“进取能力不够”的困难并未排除或缓解,需要更长的平台期以逐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真正驱动未来2~3年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引擎”[1] 4,而增速则可能因此出现“稳中有忧”。

此外,产出扩张与销售指标收敛的背离表明,进入2018年以来,偏弱的需求替代此前库存的去补轮动,主导产能节奏调整。另外,“库存去化弱周期”后的“新一波库存重新回补”[1] 3已然终结于2018年上半年。企业生产节奏持续放慢态势则可能在更早的2019年第二季度观察到。总体看,预期2019年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态势保持整固筑底。

二、新旧动能逐步接续,结构调整略见“粘滞”

从产业新旧动能接续看,一批新型高起点、高质量的产能兴起。新增境内外上市工业企业4家、“小升规”工业企业616家①2018年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月度新建投产和年度“小升规”企业合计654家,其中,年度“小升规”工业企业616家,居浙江省首位;月度新建投产企业38家,居浙江省第7位。此外,温州市主动申请“退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6家。数据来自温州市统计局(http://wztjj.wenzhou.gov.cn/art/2019/1/9/art_1243855_29308594.html)。、“隐形冠军”培育工业企业55家、“专精特新”培育工业企业2 898家、“上云”企业1.65万家,均居浙江省前列[7]。此外,市场主体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进展顺利。2018年1—11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数字经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值亿元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企业突破100家,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2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累计入选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7家、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0家、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3家、入选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5家[7]。国家北斗产业基地、国家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温州实验室等签约落地温州。数字核心产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达103.26亿元,占地区工业增加值11.2%[8]。创建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温州市大学科技园、生命健康小镇等承载数字经济新增产能落地的“五大”创新平台②大企业、大项目提供用地、用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成功吸引天心天思、中交北斗等项目顺利落地。。温州入选2018年度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居浙江省第3位,数字经济成为温州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8]。

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看,一方面,小微企业平台建设领先发展,新开工小微企业园23个,竣工面积3.45km2、新增入园企业623家,小微企业园建设成为浙江省全省样板[9];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大抓产业项目、抓大产业项目”的意识,积极融入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打造高标准大平台,招引高质量大项目。2018年1—11月,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1个,与上一年同比增幅达65%。新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中,浙江省“152”工程项目落地开工42个,新引进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93个,1~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27个,其中有7个项目超过20亿元[9]。

从产品结构调整看,进度数据反映,2018年5月,新产品产值单月同比增速为8%,跌落至年内最低位。此后出现连续4个月的回升后趋于稳定,但新产品产值率的中枢位置有所下移。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速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对比例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U”型走势。从2018年3月的2.53年初高位,逐月降到7月的1.6,此后又再一路回升至11月的3.23。二是2018年相对增速比值大幅低于前值,最高比值3.23出现在11月,仅高于2017年最低4月的3.21(见图7)。其主要逻辑是,市场需求整体偏弱,上半年工业供应链上游材料供给紧张,大宗商品能源价格涨幅较大,上游价格持续走高,挤压中下游利润,生产经营风险提高,新旧产品更替趋于谨慎。此外,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弱需求约束下创新预期不利,保守观望情绪加重。工业新产品迭代如果不能尽快进入新一轮加速周期,在不确定性上升的局面下,将拖累新旧动能更替加快目标的结构调整进程。

图7 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速

从规模结构看,处在不同规模层级上的工业企业呈现较明显产出分化变动态势。分别以2016年、2017年为基期,对照观察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月度进度数据,在过去的两年中,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在2017年进入三季度前,月度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工业企业的平均增加值增速。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所有可获得数据的14个月中,小微工业企业月度增速低于、高于、等于工业企业平均增速的分别有9个、3个和2个。进一步再比较小微工业企业与全部工业企业的逐月累计增加值增速,可从分月数据中看出,增速差从2018年1月的-0.6个百分点到11月的-0.7个百分点,幅度并没有得到收敛。1—11月,从各个月份为节点的累计增速看,小微工业企业增速均慢于工业企业整体水平。

从年度增速比较看,2018年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月平均增速较上一年同期累计增速低3.38个百分点。2017—2018年,小微工业企业增速走势表现为持续放缓,从8.9%减缓至7.7%;相反,工业企业整体增速则在稳步加快,累计增速从7.8%上升至8.4%(见图8)。

图8 温州市小微企业增速比较

综上所述,2018年温州小微工业企业扩张低于平均水平,且收缩态势明确坚决。究其原因,一是需求走弱条件下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成本驱动型的价格竞争倒逼不能通过规模效应有效压缩成本的小型产能退出。二是从生产端组织资源的能力竞争中,企业的体量越大就越有可能得到政策支持与金融等关键要素的对接优先。这一结果与宏观层面的结构性变动一致。2018年12月制造业PMI为49.4%,在整体弱景气度中大型企业PMI为50.1%,高过小型企业的PMI 48.6%[10]。这就是说,处在2018年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中的工业企业,不论是前端资源要素的供给优先序位,还是后端产品价格的弹性空间,二者均有利于规模更大的企业,并造成对体量更小的企业的“挤出”。2018年多项专门针对小规模企业的减税、融资、降费等纾困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在经过半年左右政策时滞后,小规模企业或有望在2019年得到政策效应。

三、收入成本双降延续,利润增速“降中有稳”

2018年1—11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累计同比增速为19.4%,由于口径调整,通过单月同比换算出的上一年的基数发现,增速较上一年同期有9.8个百分点大幅提高,但较1—10月23.1%的增速回落3.7个百分点。1—10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长6.2%,较上一年同期增速大幅下降8.3个百分点,较1—9月前值则有0.1个百分点减缓(见图9)。比较二者各自增速起落和相对变动可见,量减利增局面初步形成,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改善。这是对“工业经济发展应以‘速度换结构’,坚持走‘质’而非‘量’之路,宁可让‘速’,不应让‘道’”[1] 7理念的坚持收获了早期成效。

图9 温州市工业企业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变动

2018年1—10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率为6.75%,较1—9月6.51%略提升0.24个百分点,10月单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为8.66%,较9月6.02%大幅提升2.64个百分点,利润率处于高位且仍有趋势上升迹象(见图10)。

图10 温州市工业企业利润率走势

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09元,同比减少1.5元,而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4.04元,同比减少9.1元①根据温州统计月报(2017—2018)月度指标数据计算而得。。这可理解为,成本率下降,其中资金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不过,尽管成本降低,却也难以抵消收入下行的影响,因而利润增速呈现“降中有稳”的态势。前者“降”是指景气周期下行对收入的压制,后者“稳”是指成本率的下降。利润总额可进一步分解为业务收入乘以利润率,而业务收入又可再分解为增加值乘以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分别作为量、价两端的替代性指标,进而可从量、价、利润率三个维度分析工业增加值、PPI、利润率等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

从量、价、利润率三个维度看,2018年1—10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上升主要受益于利润率提高。10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持平上一个月;10月PPI累计同比增速下滑0.1个百分点;10月利润率增速提升1.07个百分点,利润率增速的提升对利润增速带来更多贡献(见图11)。

图11 温州市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拆分

2018年温州工业企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IRM)同比从2017年度的一路走高,进入2018年后快速回落,指数从年初2月高点104.4滑落至10月101.7,且结束上半年上下波动后,随着油价大幅下降及市场需求低迷,原材料价格下跌,进入下半年后,PIRM环比增速逐月向下。另外,量价双降局面中的PPI会延续走弱态势。展望后市,PPI大概率仍将停留在“1时代”,利润增速不仅难以从价格上升得到进一步提速,且可能因此承压进一步放缓(见图12)。如果2019年内本地工业企业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同比增速不发生方向性变动的小概率事件,预期2019年本地PPI将保持大体持平。

从销售利润率、PPI和PIRM变动时序轨迹看,2017年以来,PIRM开始独立走高并拉动PPI上升,但两个指数升幅差距过大,压制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的上升;2018年后,两个指数变动幅度收窄,尤其是PIRM涨幅回落,伴随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快速提升。有理由认为,对于温州工业经济而言,企业销售利润率水平更多地受到供给成本端影响,而不是需求价格侧。这也符合温州工业企业产成品通常居中下游,更接近终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且本地制造业企业个体及企业群整体均不具备影响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力(见图13)。

图12 温州市PIRM及PPI变动

总体而言,2018年1—10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表现与此前预期相符,“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仍有提升潜力”“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走势大概率呈现减速上升的形态。”[1] 4利润率是表面主因,其背后实质则是生产效率,即“生产效率大幅度改善是净利润增速持续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长期主因”[1] 6。当前生产效率改善仍是阶段性的,温州工业企业并未进入新旧动能结构性的整体改善进程,且企业盈利后市仍将持续走弱。一是供需两弱且双向负强化格局短期难破。外部需求疲软,地方工业内部供给产能收缩,增加值和业务收入绝对水平下降。加之前期贸易抢出口效应产生峰谷交替式外需萎缩还需要消化。二是融资难且贵依旧突出。2018年三季度前,信用收缩与上游原材料涨价效应导致本地制造企业被动加杠杆,一度出现大企业信贷不良率上升。三是成本刚性上升。国内工业上游PPI已开始走高,预计2019年难见回落,可能进一步叠加社保征收趋紧等因素造成用工成本上行,这将加重对温州中下游制造业的边际利润挤压。虽然决策层高度关注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各类纾困政策不断出台,包括降低增值税率在内的多项优惠措施出台,政策面利好较多,理论上而言,2019年减税等举措能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有助于改善企业盈利水平,但也有部分“降成本”政策设计复杂,传导需要打通各个环节,迂回有余且精准不足,预期与实效时常不相对应。特别对于几乎全部由民营制造企业主导的工业经济来说,政策见效可能存在时长更长,利益传导链更长等干扰因素。另外,企业行为驱动目标也相对更多元等,政策利好基本面对经济效益的综合拉抬效应,不足以改变工业经济效益2019年内走弱大势。

四、结论与建议

2018年温州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可概括为“稳中有缓,缓中有忧”,其核心逻辑则是“缩量提质”。需要注意的是,温州工业经济可能已悄然迈入“后去产能”阶段。一方面,“产出增长缺乏内生性正向增长因素支撑”[2] 7,“自生增长缺乏有效的内生新动能支撑”[1] 2,再次被印证;另一方面,具备投资必要条件的制造业资本开支不足。尽管温州市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已回到2010年以来高位,但历史偏高位置的利润和长时间的储备积累前提下本应有的强投资意愿,却没有同期对应规模的后续投资。

跨越“后去产能”阶段解法在于代表高质量增量的产业新动能的崛起,“产业政策着力的重点领域和理念定位落脚于发现与培育工业经济新动能上”的思路已在前几年的实践中逐渐清晰。2019年1月10日召开的中共温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工业是温州经济的“根基”“家底和基本盘”,要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上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标准强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建设,打响‘温州制造’品牌”[11]。这表明前期发生的地方金融风波风险排摸与处置阶段已结束,投资意愿和信心的恢复已就绪,工业经济全面回升预期时间确立。

产业政策主旨把握与方案谋划方面,坚持按照2018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中提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增长的企稳回升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发力的判断,以及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尽快形成和巩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产能培育的地方系列政策框架;坚持按照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重点强调的降低企业税负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指示,落实制造业中小企业结构性宽松和减税减负托底提振政策,实施激发微观主体投资投放加速政策。据此,2019年温州地方配套产业政策和举措,不妨借“势”着力于为产业增长新动能打破目前增量投资僵局提供“催化剂”。中央和地方政策主旨明确,思路清晰,2019年将是温州工业经济摆脱内生驱动长期偏软,走出“筑底徘徊”的周期窗口。

猜你喜欢
温州市增加值温州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