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炜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生本课堂”“学的课堂”等教学理念相继诞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悄然发生转变。学生被推上课堂的中心位置,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从而促进学生真学,成就精彩课堂。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堂调控;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51-0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越发开放,互动性与生成性越发提高,课堂教学调控的价值越发凸显,“课堂调控师”成为当今教师的另一种角色。也就是说,教师调控力的强弱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自由散漫,造成课堂纪律松散,或出现意外的生成等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实施合理的调控,以掌控课堂局面,调节课堂气氛,调整教学节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冷场之时点一把火炬
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状态的“风向标”,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课堂教学最怕冷场,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唱“独角戏”,常独自一人喋喋不休,学生却不与之配合互动,导致教师成为孤家寡人,课堂气氛冷冰冰。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兴趣,导致探究欲望降低,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此时课堂教学也会冷场。
冷场是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探究欲望不浓的表现。面对课堂冷场,教师需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灵活实施课堂调控,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当课堂冷场之时,教师可以点一把火炬,温暖学生的心,调节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让课堂“热”起来。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幽默的笑话,或组织学生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或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给学生一个温馨的鼓励,或提出一个悬疑的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促使学生重新焕发学习动力。
例如,教学《种瓜、种豆乐趣多》一课,由于多数学生缺少种瓜、种豆的生活经验,并未真正感受到种瓜、种豆的乐趣,所以当我向学生提出“南瓜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种瓜有哪些步骤和方法”的问题时,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课堂出现冷场。这也是我的过失,是我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如果课前让学生预先采访有过种植经验的叔叔阿姨,或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他们就会对南瓜的种植和生长有所了解,课堂就不会出现冷场了。面对学生的冷场,我灵机一动地说:“难怪同学们不知道,老师要不是预先请教农民伯伯,我也不知道怎样种植南瓜。”学生听到老师这么一说,心理反而好受了些,都抬起头望着我。“要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看完视频后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我边问边播放南瓜种植的科普视频。生动的视频如同一把火炬,点亮了学生的心灯,温暖了学生的心房,激励学生继续探究。
二、过热之时泼一盆冷水
互动是有效学习的表现,有效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但如果课堂互动过热就不是好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综合实践课堂中场面热闹非凡,学生个个情绪激动,兴奋异常,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学生各执一词,争辩不休,甚至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生矛盾冲突,这些热闹场景只是虚假浮华的表象。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干预调控,给学生泼一盆冷水或一针镇静剂,让过于热闹的课堂降降温。
由于课堂的过度开放,加之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弱,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经常出现热闹过头的现象,教师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调控。这样旨在给学生泼一盆冷水,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回到理性的探究轨道中。泼一盆冷水并非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骂,而是要巧妙疏导,转移他们的精力,让他们自然“降温”。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评价或挑战新高等策略进行课堂调控,让学生从浮躁中冷静下来。
例如,在教学《纸工——卡车》一课中,我给学生提供制作材料后,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许多小组学生拿起材料就马上动手制作,有的小组好热闹,貌似组员在热烈讨论,积极配合。我走进细看,发现原来是在争抢材料、争吵不休。于是,我当即中断了学生的制作活动,对刚才的现象进行评价:“有些小组的制作热情可真高啊!他们一个个抢着动手,可不要把制作材料给抢坏了。”那个小组的学生听后红着脸,再也不互相争抢了,而是像其他小组一样,学会积极配合、理性合作。
三、遇阻之时助一臂之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导致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多多少少遇到阻碍,或思维阻滞,或操作困难。此时,需要教师适当调节,或降低教学难度,或进行启发诱导,或与学生开展合作互助,对学生伸出援手,为学生进行探究助一臂之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被问题所困的情况,以至于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这时多数教师会将问题的答案和盘托出,这样做其实还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使前面的自主探究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学生遇阻时的调控不是答疑解惑,而是要做学生的引路人,通过调控自己的提问,降低思维难度,或者改变提问内容,或者转变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变换方法,实现问题的自主解决。
例如,教学《插花艺术》一课时,在认识了什么是“插花”后,我问学生:“你们能说出插花的过程吗?”学生显然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半天没有人举手回答。我细细思量,发现原来是我的提问过于笼统和抽象,导致学生难以作答。于是,我改变了提问:“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插花大致需要几个步骤完成?”这下学生很快有了反应,有的说要四个步骤,有的说要五个步骤。在学生初步猜测插花分几个步骤完成后,我再让学生依次說出每个步骤和方法,从而完成了对插花过程的探究。在学生学习倒“T”的插花技巧后,我组织学生实践体验。在学生制作插花的过程中,我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观察他们的制作,在他们操作有误时或适当提醒,或操作演示,助推他们顺利完成作品。
四、生成之时换一条路径
课堂教学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无论教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上都有可能发生意外,致使教学偏离预设轨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生成。面对教学生成,我们是避开教学生成,沿着原定线路前行,还是迎接教学生成,更换一条教学路径?睿智的教师善于调控于生成之时,在教学生成中调整教学预设,变换教学方法,另辟蹊径,最终迈向成功。
例如,我曾经组织一次“巧手小制作——玩泥巴”的综合实践活动,原先的设计是出示泥塑后导入课题,然后播放泥塑制作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学做泥塑。可是,就在我出示泥塑玩具后,一生突然说道:“我爸爸会做泥塑。”我想:“既然他爸爸会做泥塑,或许他对泥塑的制作方法有所知晓,那他不就是现成的老师吗?”于是,我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暂时不给学生播放视频,而是问他:“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制作泥塑的方法吗?”我在他讲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看视频。这样对课堂意外生成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有了学生的讲解做铺垫,其他学生对泥塑制作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为接下去的泥塑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堂调控是一种教学机智。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调控的契机,在冷场之时点一把火炬,在过热之时泼一盆冷水,在学生遇阻之时助一臂之力,在意外生成之时换一条路径。让我们掌握调控的技巧,在巧妙调控中成就精彩课堂。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