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探究

2019-04-23 12:48罗芳丽
考试周刊 2019年39期
关键词:古诗文传统文化

摘 要: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组成元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引入传统文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塑造学生的文化情怀,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本文针对中国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带来启示。

关键词:古诗文;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形式是丰富且多元的。从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深邃,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传统文化知识系统的引入,对于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脈络,对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地理、风俗等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构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结出累累硕果,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一、 传统文化的价值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随着中国历史文明演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的民族基因和文化形态,是中国古代民族发展史上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总体要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各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所创造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形式,是民族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遗存和复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凝聚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在内涵上来说具有内在的凝聚力,这种文化体系和脉络体现在“和谐”的基本文化理念上,这种理念指向“天人合一”,即个人与天地自然万物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联系;其次,体现在兼容上,中国文化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而是兼容并蓄,汲取外来文化的因素,儒释道文化并存的哲学体系;再次,体现在经世思想上,文化的实质是推动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序列为中轴心,讲究经世致用,以究天人之际为起点,最终达成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社会理想,因此,经世致用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累积形成的丰富遗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死去的陈列品,而是永远鲜活的生命。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中国古人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思想形态等要素不但具有传承性、遗留性,而且具有生动的现实性,时代性,它一直影响着历代中国人,为古诗文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历史依据与现实土壤。

二、 中国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

(一) 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古诗文经典具有卓越的传统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典籍历久弥新,闪烁着永恒的光辉,可以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多种教学思维。现代初中生家园情怀淡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接触较少,因此,在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关于民胞物与的诗文,其不但可以构建学生的古代文化知识素养,而且对于现代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关于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诗词的内容,如杜甫《春望》,反映的是安史之乱中的时代背景,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整体呈现,学生能从宏观上了解历史背景,从而对诗句的内容认识更加深刻,体会杜甫诗词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通过这些特征的综合演绎一个爱国主义诗圣的形象完整呈现了出来。再如,南宋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主义诗句所呈现的忧伤的基调,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所体现的豪迈的特色,这些诗词尽管来自不同时代的不同诗人,风格迥异,但是爱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进行的形式呈现,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致力体现出它应有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 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

初中古诗文教学通过经典的学习,借助于古人诗文中体现的生活轨迹和人生态度,可以对今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古人在儒释道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熏陶下所产生的达观生活态度,超脱的精神境界,对于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北宋政治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之后的词:“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反映了苏轼在宦海沉浮的人生困境中的豁达哲学思考,凝聚着诗人达观的人生境界。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吟唱这首词的基础上,充分感知这首词所蕴含人生哲学思考和人生境界。教师要让学生近距离走进文学经典,走向诗人的生活和内心,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塑造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 提升学生感知传统节日氛围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诸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清明节,乞巧节等节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为了传承中国文化,提升学生充分感知中国传统节日氛围的能力非常重要。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街头多认旧年人,晚钟吹散又黄昏”等对春节的描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春节的氛围,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传统节日,感受春节的无穷魅力。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剪窗花、写对联、放爆竹、祭灶神等有趣的春节风俗的操作,在这里窥见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古诗文赋予现代人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情景氛围中,在学习传统文学经典中,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推行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深邃浩瀚,博大精深,其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光芒四射。作为当代语文教师,一定要迎合教育改革的思潮,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古诗文教学中带学生走进经典,重温经典,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使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初中古诗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2]牛喜春.借助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6(21):45.

作者简介:

罗芳丽,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松桃民族寄宿制中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传统文化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