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提出了巨大挑战,儿童的阅读方式逐渐实现数字化。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阅读平台,从教师上课到学生阅读,从读后分享到学生阅读轨迹的记录,从班级阅读数据的反馈到学校顶层的数据管理,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而又行之有效的生态阅读链,让学生在数字化校园的虚拟空间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读书品位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數字校园;构建;文化
一、 利用“电子书包”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授课的,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样的教学信息量少,信息传输一般是单向传输,客观上造成了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互联网+”时代,网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库。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把一篇课文当作一门课程来教,进行议题化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通过“电子书包”,以一篇课文为例子进行“一带多”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
(一) 从单篇课内阅读到多篇课外阅读
比如,何燕金老师在执教五年级语文《草原》这一课时,何老师课前利用电子书包中的“班级空间”创建了话题:“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吧。”让孩子们上网查找草原的相关资料整理并跟帖,孩子们欣然行动。在“爬楼式”的跟帖中,丁应舟同学展示了草原和蒙古族人民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等图片,朱俊宇同学上传的歌曲《天堂》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朱俊宇同学展示了古诗《敕勒歌》《塞上行》并附上配音朗读,将大家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班上同学们领略了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感受到那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些多样的信息似乎就是课文语言的重现,孩子们通过资料的搜集与分享无异于自学了一遍课文。因为有了充分的课前学习,何老师只用一课时就能完成《草原》一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何老师先反馈学生在课前预习单完成情况,再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体味本课语言和表达方法,最后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节课后,老师又选了3篇老舍的文章发送至电子书包,让学生通过电子书包进行课后拓展阅读,何老师在教第二课时时,重点引导学生对老舍的这3篇文章展开阅读教学,让学生说说老舍的写作风格和自己的读后感受。就这样我们引领着孩子们连续读了一个作家的多个文学作品,同样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近李白,走近巴金,走近鲁迅,走近新美南吉……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引导学生群文阅读神话故事,就是把多篇神话故事的文章放在一起教,学生就了解了神话故事的特点。就这样我们引领着孩子们连续读一个相同体裁的作品,去了解童话、了解民间故事、了解诗歌、了解小说……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一次次的阅读活动中得到提升。
(二) 从单篇课外阅读到多篇课外阅读
例如,朱冰华老师在执教课外阅读指导课《说狐》时,课堂上朱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电子书包阅读《金色的脚印》,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当堂梳理故事的情节,说说自己对狐狸的印象。学生通过电子书包上思维导图,有的记录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有的梳理整篇文章的脉络框架。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质疑思辨,充分感受到狐狸爸爸的形象。接着,播放《动物世界》中的一段视频,再现狐狸的生活,请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狐狸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此时,打破了之前他们对狐狸的单一认识。
二、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阅读实践活动
我们借助“超星阅读”系统丰富的电子书籍和庞大教学资源,进行校园数字化阅读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倡导全校师生走进这旖旎的网络阅读世界,走进幸福的网络阅读生活。有了互联网的融入,学校的阅读实践活动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一) 创编电子教材
与传统文本相比,电子教材的内容呈现形式更富动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可以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中的中华经典读物编制成一个个学生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动画小故事或视频小片段,通过校园网络阅读平台的“国学经典”栏目向学生传播,学生可以直接双击打开浏览。生动的故事、美妙的声乐、活泼的动画视频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激发了他们学习国文经典的兴趣。儿童不但在校园里,还可以在家里,只要是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以下载观看。《国学经典》已成为我校学子的必修课,孩子们在“读经典、诵美文”活动中积累了知识、陶冶了性情。同时校园网络平台上的电子教材可以随时更新完善,“保鲜”性能高。比纸质教材更新成本低很多,还增强了学习效果,成为一本永远的“新”书。
(二) 开辟“校园书屋”
校园网络阅读平台上的“校园书屋”与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系统链接。老师们参考权威机构推荐,紧密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兴趣偏好和能力,对电子书目进行分级、分类,并在每本电子书前精心录制了2分钟导读视频,学生在阅读此书之前可以通过导读视频了解到该书的信息,为孩子们的阅读打启兴趣之门。我们又利用此栏目推进“每周美文推荐”活动,让老师、家长和学生精心选取了一些适合各学段学生阅读的美文,既考虑人文之美,又考虑语言之韵。还建议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各抒己见,做好跟帖记录,力求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趟美妙的心灵旅行。实践发现,我们推荐的美文,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力、理解力和表达力,也让孩子视野更远大,心胸更开阔,人格得到升华。同时孩子们在与老师、家长的共同阅读中感受到爱的滋润。
(三) 创建“领读者”
有些孩子不喜欢看书,我们可以设计有声音的阅读。为此我们在阅读平台上创建了“领读者”栏目。栏目中,我们让学生既当倾听者,又当播音员,他们会选择喜欢的书籍,打开听书软件,录制作品并上传。我们让家长和孩子们每周下载学校“领读者”推荐的经典作品开展班级每周“共听一本书”的活动。可利用课间十分钟、课前三分钟等闲暇课余时间、零碎时间对文学作品进行连播,营造静听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享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也学会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静听阅读,养成了随时随处阅读的好习惯。“领导者”通过平台有声领读同伴们会及时收听并点赞,教师根据点击率和上传数量评选“王牌领读者”。在点赞和评价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四) 开设“悦读时光”
阅读平台上的“悦读时光”栏目是学生关注的热点。我们把当地的一些作家请进来为孩子们做阅读指导,利用红领巾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让学生收看。平时还让孩子们与作家在平台上互动交流;通过这个栏目,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学生近期的读书情况,比如学生通过个人空间展示自己在学校参加的跳蚤书市、阅读达人秀、班级读写绘、童话剧展演、书评获奖等各类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活动参与率,使更多的学生乐于把读书收获上传到自己的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展示了学生阅读生活的魅力,真正使阅读点亮学生生活。
三、 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启阅读评价新模式
学生网上阅读学习是开放的、不受时空约束的,因此教师、家长和学校很难监测学生课外阅读过程。我们借助数字化阅读评价系统就能随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根据学生爱玩、好胜的心理,在网络平台上设计了“闯关过级”游戏和“阅读之星排行榜”。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比、学、赶、超”的热潮中自觉主动地进行海量阅读,并通过海量阅读提升素养。
(一) 玩转“闯关过级”游戏
在平台上,我们设定的“闯关过级”游戏栏目主要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后通过解答各种趣味性较强的测试题闯关过级,重点是对学生相关阅读经历进行考查,为了体现阅读所具有的人文特征,可添加“读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有关书评方面、读后感方面及仿写方面等进行测评。学生通过阅读闯关过级,能获得相应的葵币,再用得来的葵币在平台上购买自己喜爱的装饰物,来装扮自己“个人空间”中的小书吧,学校根据学生书吧的豪华程度评定等级,学生其乐融融。游戏分5个等级,每一个等级的评定都是后台自动生成统计的,无须老师一一评定。“闯关过级”将学生从“浅表阅读”引向“深层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位。
(二) 竞争“阅读之星排行榜”
为了能随时了解每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在校园网的首页显眼位置开辟了“阅读之星排行榜”领地,“阅读之星排行榜”随时跟进显示该天的位居榜首的“阅读之星”,通过这个评价系统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每天的阅读、交流等情况。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阅读平台后台统计看到学生是否进入“校园书屋”阅读什么书籍和美文,是否在“悦读时光”中上传阅读积累和心得体会,是否在“冉星轻韵”中发表习作,是否到“领读者”中收听或上传录制的有声阅读作品,成为“王牌領读者”;是否在电子教材《国学经典》中诵读并解答中华文化知识问卷以及参与的次数。到了学期末,我们根据评价系统的统计数据,评选出“书香家庭”“书香班级”和“书香少年”。这样的评价模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让家长、老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校园里呈现出一片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
我校除了在校园图书馆、休闲吧等户外学习区域摆放了纸质书籍外,还安装了电子阅读系统。电子阅读机里提供了阅读书籍、汉字听写、名师在线、百科乐屋等趣味十足的学习资源和自测评估等学习资源。
我们发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阅读的引领以及我校师生对阅读的坚持,每一个孩子都在阅读生活中享受到了别样的体验,在实践中,孩子们已经能够去感受阅读的美好,在阅读中触碰心灵、开启心智,在阅读中去懂得和珍惜一个独立而挺拔的自己。
作者简介:
黄晓玲,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