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珍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补白”具有丰富阅读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节奏、引发阅读创造等价值,提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补白”策略:助读补白,拓展阅读深度;内容补白,探究深情厚意;细处补白,巧用小题大做。
【关键词】中职语文 补白 体悟 阅读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101-02
丰子恺评画理论指出,空,让画更富有生气。任何艺术之间都具有相通之处,文学创作过程中,文学家也善于“留白”,从而给人以言犹未尽、意蕴无穷之感。创作过程中的“留白”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机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留白点,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地开展“补白”活动,从而引发学生深度体悟,将中职语文教学推向深入。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补白”的价值
补白活动是对文本的再创造,既忠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因此,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补白活动,具有多重价值,可以让文本内容更加丰富,教学重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文本意蕴更加深刻,并促进学生阅读创造力发展。
(一)丰富阅读内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理的补白活动,需要调动学生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等,使文本潜藏的内容得以还原出来,从而改变中职语文传统教学中就文本教文本的局限性,让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能。
(二)突出重点难点。文本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作者构思也因人而异,这就赋予文本以更丰富的生成空间。在补白活动中,教师将对补白活动进行预设,而补白活动的预设又紧紧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紧扣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发展,目的性强,因此在补白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补白活动突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破解教学难点。
(三)优化教学节奏。中职语文传统阅读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节奏相对较快。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补白,将赋予学生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放慢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节奏,从而使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做到有张有弛、张弛适度,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突出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营构灵动的语文阅读课堂。
(四)引发阅读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生动揭示出阅读教学不是对文本的简单复现,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在补白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了解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而且要调动自身的阅读经验、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等,从而使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一项创造活动,引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行为,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补白”策略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补白策略的选择是灵活的,要聚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尊重学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补白策略。
(一)助读补白,拓展阅读深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文本助读体系的建构,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工作,就容易造成理解的片面性,或者对文本主题理解不透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基于阅读教学生态体系,围绕助读体系进行合理补白。基于助读体系的补白,主要围绕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展开,通过补白,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写作的一般风格等,为学生课堂阅读提供支持;通过创作背景的补白,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写作背景,以及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等,从而避免学生与文本距离感造成的阅读偏差和阅读障碍。
例如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在课堂阅读教学之前,可以设计一个学生自主补白环节:
【走进时代】说说《沁园春·长沙》写作于什么时候?这个时候的中国处于怎样的历史时期?
【走进长沙】《沁园春·长沙》中的“长沙”,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怎样的地位?
通过对助读体系的补白,学生借助历史知识,从那个特定的时代去理解文本主题;再结合时代,去了解长沙在当时中国革命的位置。这些助读资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也将诗词阅读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让学生感受那个时期革命形势,以及湖南的革命运动热潮,从而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支持。
(二)内容补白,探究深情厚意。中职语文文本内容具有丰富性,无论是情节的发展,还是文本结尾、情感的表达等,都具有极大的补白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中职语文文本特点,相机挖掘补白点,通过情节补白、结尾补白、情感补白等阅读学习活动,让文本蕴藏的丰富情感、深厚的意蕴得以还原。
1.情节补白,演绎跌宕起伏。情节对读者具有强大的抓获力,因此,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文本的情节做文章,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合理的补白,赋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让情节补白演绎跌宕起伏的精彩。
如《项链》一文,小说中的人物玛蒂尔德为了出席盛大的晚会,借了一条项链,并为此付出了十年的代价赔偿丢失的项链。这篇小说的情节有多重补白的方式,例如,假如当初弗莱思节夫人在借项链时,说明这条项链是假的,故事会怎么发展?捡到项链的人会怎样做?需要注意的是,情节的补白不能天马行空,要紧紧围绕小说表现的主题。上述两种情节补白,我们可以引導学生围绕“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这一思想主题,通过补白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够深化学生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2.结尾补白, 探究未尽之意。一些作者在设计文本结尾时,常常会造成言犹未尽之感,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利用文本结尾独特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补白,从而挖掘文本可能的未尽之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
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文末对这群妇女的交代采用概括式的表述。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未尽之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结尾进行细绘式的表述,用生动的语言还原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在这群妇女身上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通过对结尾的补白,不仅引发学生情节想象力,而且让学生在阅读创造中不断发现“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美的内涵。
3.情感补白,丰富阅读体验。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作者情感表达的方式不同,造成的艺术效果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语文阅读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情感补白,让文本潜藏的情感显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情感补白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以《香雪》为例,这篇文章在结尾时,用“ 哦,香雪!香雪!”五个字结尾,简单,但是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篇文章的抒情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将结尾蕴藏的情感补白出来。学生要完成情感补白活动,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这样才能借助情感补白活动,体悟到作者对文本主人公倾注的深沉的爱。
(三)细处补白,巧用小题大做。随着中职语文深度阅读的推进,文本阅读越来越聚焦课堂细处,通过挖掘文本标点细处、语言细处,小题大做,让文本生成无穷的意蕴和趣味,引发学生深度体悟。
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仅体现出规范性的特点,也成为作者体现文本匠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文本标点符号研读能力,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从而挖掘补白的契机,引发学生深度体悟。
以《项链》为例,小说结尾用女友的一段话结尾,并运用了一个感叹号和省略号。我们可以抓住结尾处的感叹号和省略号进行补白阅读活动:
【符号密码】文章结尾处的标点符号运用,从符号运用规范性分析,是否存在不规范现象?
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将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内容转换为语言符号。
通过这个环节的标点符号补白,学生打破对标点符号的常规认识,从文本构思的高度,重新审视标点符号在文本中的表达效果。通过感叹号补白,学生深刻地体悟到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所付出的代价,从而受到震撼,并得到警醒;通过省略号,学生还原主人公此时的表现,包括心理活动、神态变化等,从而体会到作者独特的匠心,获得深刻的感悟。
语言细处补白活动不同于语言鉴赏活动,它往往聚焦文本富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等,从细处入手,引導学生发现语言细处所欲造成的“惊雷”效果。因此,在语言补白活动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补白活动价值导向,避免语言补白活动过程中异化现象的出现。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文中在写雨时,有这样一句话“一层雨过”,该句中用了“层”这个量词,就容易引起学生的费解。基于本文语言这一细处,笔者围绕“层”字开展补白活动:
【层阵之谬】根据我们的语言习惯,此处用“阵”字形容雨较为恰当,而本文却用了“层”字,似乎存在“层”“阵”运用之谬。试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北方人念“阵”字的发音,例如“一层秋雨一层凉啦!”试着运用北方人发音的方式读一读这句,与大家分享你的体悟。
这个环节,抓住一个量词,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北方人发音的习惯,并借助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在北方人读来,“阵”字发音给人的感觉像是“层”字,这样就因为错念生成一种歧韵效果,再加上进行语调的处理,以及语气的处理,就将故都之秋的浓郁感表现出来,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并且和这篇散文的情感基调高度吻合起来,达到完美的和谐。
总之,补白在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补白阅读学习活动作为教学的常态,精准解读教材,根据文本特点合理地开发补白资源。在补白策略运用时,教师既要尊重学情实际,又要遵从补白的一般原则,使补白做到适切、适时、适当,符合文本和学生的“口味”;要做到因时而动,抓好补白的时机,利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控制补白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让补白自然引发学生深度体悟,于空白处听惊雷。
【参考文献】
[1]孙彩萍.精巧的细读 无限的创意——“补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高考(升学考试),2013(8)
[2]戴雪娟.恰是未曾着墨处 适当补白意万千[J].语文天地,2017(33)
[3]林甲景.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补白”意识和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8(13)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