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9-04-22 00:35庞燕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识字教学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论述在识字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提出细化识字目标,提升思维能力;设计有效问题,提升思维能力;识字难点突破,提升思维能力的教学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语文能力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42-02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而在第一学段,需要学生认识的汉字就有1600个,需要会写的有800个左右。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等于第二、第三学段的识字总量。如何让学生在第一学段掌握这么大的识字量,这应成为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教材特点

(一)在猜想中识字

猜想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识字教学中,以猜想的形式展开识字,对学生来说,猜对了是一种惊喜,猜错了也不必难过,思维会更容易被打开;另一方面,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既有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又有对学习材料的整合,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这两方面考虑,编者在教材中设置了猜想的内容。如在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的识字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在课后练习中编者特意编排了“猜一猜,连一连”的训练项目。(见下图)

在这个课后习题中,“兔、鸟、竹、羊、木、网”都是生字,这样的练习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猜一猜,连一连”之前,他们必须把要连线生字的楷书、甲骨文、图画三者在“形”上的共同点与联系点找出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综合判断,再得出结论。这个猜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比如,对于“羊”字的猜想与连线,学生通过观察羊的插图会发现图画中羊最明显的特征是头上有两只向下卷曲的角;再看甲骨文,从甲骨文的“羊”字可以看出它也有两只向下卷曲的角。带着这种认识,学生从楷书中寻找与这些特征相符的汉字,很快就找出了“羊”字。这样教学,学生在寻找与题目信息相关联的特点中,经过提炼、整合与印证,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教学离不开具体的情境,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运用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因此,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结合生活认识汉字,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的“识字加油站”。(见下图)

这些生字都与人体器官有关,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点五官”的游戏帮助学生快乐识字,促使学生认识这些汉字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又如,在“语文园地六”的“识字展示台”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包装上的生字。这些包装上的生字学生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认识的生字来猜想不认识的生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教材解读

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很容易被忽视,自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实施以来,学生思维的发展才受到教师们的普遍重视。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凸显思维要素的内容,如低年级语文教材在编排上通过归类识字把意义有共性的生字编排在了一起。以《口耳目》一课为例,文中的几个生字都与人的身体器官有关系;《姓氏歌》中需要认识的生字大都是人们的常见姓氏;《日月水火》一课中大都是象形字;《日月明》一课中多数是会意字等。基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看作一个学习整体,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这些生字的共性特点。另外,随着归类识字量的增多,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识字学习的思维。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系统识字思维来巩固生字,以提升识字效率。

比如,《日月水火》一课中的生字特点就是它们都是象形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它们整合起来学习,初步体验象形字的识字方法,使学生从猜想中、生活中提高识字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借助教材的识字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三、识字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从思维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识字,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生字印象更加深刻,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以下方面实施。

(一)细化识字目标

在识字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学生识字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得到发展,在制订识字常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相应地增加思维训练目标。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一课为例,這一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有“圆、严、酷”等12个,需要学生会写的生字有“古、细、李”等7个,这只是常规的识字目标,那么,如何以这些常规识字目标为基础,制订出细化的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识字目标呢?根据这一课生字的特点,在“晨、暮、朝、夕”四个生字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采取归类识字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日字部”在“晨、朝、暮”三个生字中不同部位,推测出这三个生字可能表示的意思。另外,在“夕”字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借助“夕”字的甲骨文形态,推测出其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识字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进而提升识字教学效率。由此可见,细化识字目标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有效问题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会提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提出大都仅限于这个生字谁会读或者读什么音等方面。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才能有效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的识字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的生字中,“燕”字笔画多,特别难以记住。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有效问题帮助学生形象地记住这个生字呢?首先,教师可以把“燕”字的楷体与燕子的图画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对学生说:古人写这个“燕”字特别有意思,就像是画了一只小燕子一样,那么,你能从“燕”这个字中找到小燕子的翅膀与尾巴吗?当学生找出以后,教师趁机说道:多有意思啊,古人写字就像是画了一幅画一样!你还认识其他像这样的生字吗?说一说。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觉得识字很有意思。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对要学习的生字印象也更加深刻。

(三)突破识字难点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识字的难点往往是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触发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难点的突破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一课为例,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识字要求。(见下图)

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由上图可见,这些带点的生字在文中并没有加拼音,习题要求学生对照图画来猜生字的读音。在猜读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读出“蜗牛、草莓、蘑菇”这三个词语。相对而言,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或是平时留心观察生活不够,学生在猜读“发芽”这个词语时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对“芽”字猜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怎样才能突破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芽”字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发芽”一词,把它标红以后,问学生:小树怎么了?你能把这个词语读出来吗?如果学生还是猜不出来,教师可以接着问:春天来了,小树会怎样?(生:当然是“发芽”啦)这样教学,降低了学习难度,很快突破了学习难点,而且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订识字目标中,教师要从发展学生思维出发,让学生充分经历识字的感悟、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作者简介:庞燕(1975—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识字教学思维能力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培养思维能力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培养思维能力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