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读写课磨课实录与思考

2019-04-22 00:35胡艳陈鑫露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

胡艳 陈鑫露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阐述以研修小组为单位,根据“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进行英语读写课磨课的途径,以期实现执教老师以及参与磨课的研修小组成员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读写课 磨课历程 “五步五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39-03

柳州市鱼峰区英语教研组坚持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研组建设为工作核心,根据“地域就近”“强弱联手”“资源互补”原则将区域内27所中小学校划分为8个研修小组,白云小学、柳石路第三小学、柳石路第四小学和羊角山小学为第一研修小组,我们积极响应城区号召,每学期召开校际联动活动,调动所有组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摸索和总结,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我们以“五步五促”研修模式开展课例研究和专题研讨,在实践和反思中寻找出路,不断打磨,提炼出了一些教学策略。按照城区要求,我们首先遵循组内研磨的四个原则:全员参与、带题入课、增强教学实践体验和总结归纳,在研磨的整个过程中踏踏实实地采用“五步五促”研修模式,即“推式研修促备课”“听课记录促思考”“‘我来执教促反思”“再次设计促改进”“二次执教促提升”。下面,我们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具体阐述我们的做法。

一、推式研修促备课

为了保证研修的质量,推出课堂教学的成功范例,让组员能从研修活动中获益,我们小组在开展研修活动的半个月前就进行“三推”:“推执教者”“推学习材料”“推研课进度”。首先确定执教老师,即白云小学的陈老师。然后组长在小组交流群里推荐相关文献供大家学习参考,全体组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文献资料,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执教老师进行自主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和难点,组长在群里组织组员针对教学片段进行教学设计研讨,群策群力帮助执教老师按时完成教学设计,保证研课进度。

在设计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一课时,组长首先在小组交流群里推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生英语语篇阅读》等具有指导性、针对性的材料供大家学习。人教版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中Part B Read and Write部分是一节读写课,教学主题是“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陈老师在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设定了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初步设计出了如下教学方案。

第一步,利用Free-talk激活先知。教师通过“How do you go to school ?”“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go to school?”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讨论自己知道的上学交通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语言储备。

第二步,通过整体阅读获取新知。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略读,找出四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并标注,教给学生“Picture can help you read”的阅读策略;解决生词。

第三步,精讀文本,进行“深度加工”教学。通过巧设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获取文中的细节信息,讨论各地孩子上学时采用不同交通方式的原因。教师同时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Read and think,then you can understand more”。

第四步,迁移拓展。在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后,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写一写其他地方的学生上学时的交通方式,并给出出行建议。教师对学生进行书写前的指导。

研修小组的组员在研修群里针对陈老师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初步通过了该教学设计方案。

二、听课记录促思考

一节好课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我们研讨小组在白云小学开展了第一次教学实践研修活动。全体组员走进陈老师的课堂,从“教学亮点”“有待完善”和“我来执教”三个方面去思考,听课、评课,做好课堂观察笔记。

在第一次授课中,陈老师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带着学生突破重难点,通过巧设问题链,引导学生探讨文本中四个国家的孩子怎么去上学、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上学,进而提出四种出行方式建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大量的语言学习后进行学习拓展,教师提供文本之外其他四个地方的出行方式,并让学生试着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这些地方的孩子上学会是什么样的出行方式?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选择这样的交通方式需要注意什么?从读到写,学生把所学新知运用到小练笔中,以读促写。

课后小组评课议课,组员各抒己见,对陈老师的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大家普遍认同的教学亮点有:执教老师营造的环境氛围较好,有大量的输入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环环相扣,操练拓展到位;在对阅读教学深度加工的过程中,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为学生做好导入;对文本挖掘比较深入,围绕5个W和1个H设计层次鲜明的问题,降低学生进入文本的门槛,降低了写作难度,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这节课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教师的指令不够清晰,示范时可以加入肢体语言,强调重难点部分或呈现文本解说;引入不够细致,环节之间的衔接略显生硬;评价较为单一,可以适当加入微课的制作用于学生拓展;最后的写作环节可以创设更为开放的情境,通过呈现不同国家、不同路况的出行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与选择,扩大思考的范围,句型依然可以使用基础句型进行写作,另外,采用投屏的方式反馈学生写作的效果会更好。

三、“我来执教”促反思

开展研修的目的不仅要提升执教老师的个人素质,还要让其他组员获得进步。为增强每名组员的体验,在提出亮点和不足之后,按照“五步五促”研修模式中的要求,我们设置了“我来执教”分享环节,组员对某个教学片段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或设计,以其他组员为“学生”,演示具体的执教过程,说明自己的操作方法,由“嘴上说说”到“我来演演”,最后得出最佳方案。观课者做到了有记录、有思考、有演示、有体验,执教者做到了对照反思,获得了更多灵感,达到深度研修的目的。

例如,柳石路第三小学的阮老师指出,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上的表格中的建议,只示范一次就让学生练习说“In    ,       go to school by   /on foot,because   ”,学生要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整理出这么长的句子,是有难度的;教师的示范过于简单,只有口头的示范,学生能听懂,但并不能迅速抓住教师要表达的几个关键点,即地名、人物、交通方式和原因等,这会对后面进行的写作练习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研修小组成员还指出,本课教学过程缺乏持续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尚有不足。执教老师可将老师评、学生互评加入课堂中。

引发研修小组成员思考的还有:六年级的小练笔写作,是否该超越课文语篇框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建议教师设置有梯度的写作练习:第一个梯度教师用课件呈现其他一些地方孩子上学的交通方式,以较为固定的句型模式让学生填空补完一段话,第二个梯度让学生想象2050年的学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上学,模仿文本自行完成小练笔。

四、再次设计促改进

集体研讨后,按照“五步五促”研修模式的要求,组内成员以学校为单位,以书面形式填写研修记录表,将原教学设计中需要修改的部分提出来,帮助执教老师进行再次教学设计。“再次设计”这个环节,通过互动交流、分析对比的集体研磨,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对教学的深度设计。有效促进教师个体(执教老师)和群体(组员)的专业素养提升。

以本课的导入环节修改为例,原教学设计为:

Step1:Pre-reading

Free-talk:教师通过“How do you go to school?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go to school?”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知道的上学交通方式,得出我们有许多不同的上学的方式,“We have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为:

Step 1 Warm up

1.Show time.个别学生描述自己暑假外出旅游的情况,其中谈到出行方式。

2.Free-talk

教师通过“How do you go to school?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go to school?”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知道的上学交通方式,得出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去上学的方式,“We have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

3.教师课件出示“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的图文情景,板书短文标题。学生结合图文练习说“I can see...”。

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主题,逐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交通方式的语言储备,并促进学生的思维从表达自我向归纳总结发展,为之后探索文中的孩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交通方式铺垫。

又如,上文提到的阮老师提出的教学不足,原教学片段为:

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以by sled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获取文中的细节信息,拓展运用句型“In...,...go to school...because...”进行表达,然后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

经过组员讨论,我们优化该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以by sled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获取文中的细节信息,并拓展运用句型“In...,...go to school...because...”,然后進行阅读策略的指导。

“Look at Paragraph Two,Read together,please.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by sled?Can you say it like this?”教师示范:“In Alaska,some children go to school by sled because it snows a lot.”

随后,教师用课件呈现阅读策略并引导学生朗读:“Read and think,then you can understand more.”

教师利用课件再次示范:“Why did they go to school by plane?Why by ferry?And why on foot?”“In...,...go to school... because...”学生四人小组思考其他三个地方的孩子上学时采用不同交通方式的原因,讨论后向全班汇报。

五、二次执教促提升

带着问题,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授课。课前展示环节,学生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使用PPT课件图文并茂地描述自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里去过的地方以及自己的体会,并分享自己下一个国庆节的出行计划。学生课前展示的形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自然进入课文中。课前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用“good”“very good”“perfect”对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随机提问:“Why you think he is perfect?”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深度学习文本后,教师加入一个“More rules”教学视频,增加了其他四种不同的出行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规则,充实学生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在写作环节,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给予两种写作选择:第一种选词填空,对本课文本学习进行复述小结;第二种小练笔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信息,自己组织语言写一篇完整的小练笔。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完成后教师进行投屏展示,并请学生相互评价。这次的教学,更好地贴近六年级学生学习的特性,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我们小组在课例研磨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基于阅读品格提升的小学英语阅读指导策略。

策略一:看图合理猜测

教师用课件出示Robin给Grandpa读杂志的图片,学生朗读“Robin is reading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 for Grandpa”这句话,并尝试回答“why”,从而得知爷爷生病了,Robin的陪伴能让爷爷心里好受些。加入情境理解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家人生病了,我们可以陪伴在他们身边。阅读指导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图片、封面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文本内容,Pictures can help you catch the main message.

策略二:略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

课件出示教材文本图片,学生通过看图,在情境中学习四种交通方式,并画出文中的交通方式“on foot”“by sled”“by ferry”“by plane”以及与之对应的四个城市或地区,培养学生通过略读获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学会搭建关键信息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故事结构,指导学生处理文本时多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策略三:巧用问题链,推进思维

教师用课件呈现阅读策略,并引导学生朗读:“Read and think,then you can understand more.”学生自主思考其他三个地方的孩子上学时采用不同交通方式的原因并向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对于文本中没有提及的信息进行合理猜测。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呈现上学的交通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哪条建议适合哪种交通方式。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从四个国家的孩子的上学方式,到猜测和研究采取这种出行方式的原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从读懂“怎么去上学”到“哪里的孩子怎么去上学”,再到“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去上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其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信息,引导学生运用读和思考来获取细节信息的策略,实现阅读课型的深度教学。

在這一环节里,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得到进一步锻炼提升,研磨出了一节精品课,提炼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研究方法,将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以研促教。

我们小组的研修活动,体现了一套完整的“五步五促”研修模式,总结和提炼出相关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指导策略。我们集众人智慧和经验,推动了深度教学向纵深发展,在英语阅读课型的教学实践中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虽然困难时时有、问题常常新,但我们的团队已经形成合力和默契,相信在未来的研修道路上必将稳步前行,获得更多成果。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B类重点课题“基于区域教研组的英语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9B2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艳(1974— ),女,广西柳州人,中级职称,柳州市鱼峰区教育英才。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陈鑫露(1995— ),女,瑶族,广西富川人,初级职称,文学学士学位,曾获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综合版块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