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思想背景下增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

2019-04-22 09:43雷文吴园园冯静静
科教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人文素养新时代

雷文 吴园园 冯静静

摘 要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增强未来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和减少医患矛盾。文章通过诠释人文素养的内涵,阐明增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思想为背景,提出增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优秀人才,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人文素养 新时代 三有青年 中医药院校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40

Study on Enhancing the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Background of Xi Jinping's "Three Youths"

LEI Wen[1], WU Yuanyuan[2], FENG Jingjing[2]

([1] School of Pharmacy,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Guizhou 550025;

[2] Department of Students' Affairs,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yang, Guizhou 550003)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us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s, but also it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moral quality of future medical staff and reduc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his paper illuminat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by interpreting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three youths" in the new era,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in order to provide excellent talents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and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humanistic quality; new era; three youth; TCM colleges; University students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而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1]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要“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这不仅是对基础教育的希望,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希望,尤其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希望。

1 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思想重要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所展现的新战略、新作为、新思想离不开新青年,习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总书记将青年一代是否“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简称“三有”)视为国家是否有前途,民族是否有希望的现实基础和前提条件,一则体现了他对青年现实价值和未来作用的科学理解和盘点,二则也直接指明了新时代我们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维度。[2]为此,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思想塑造、提升、锤炼自己,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做标准的“三有”青年人。

2 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2.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从字面上理解“人文素养”,可以认為是“人文”和“素养”两个词语的组合。“人文”可以解释为“人文科学”,例如:经济学、政治学、文学、历史、法学、哲学等;而“素养”则可理解为由“精神素养”和“能力素养”组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又可以分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人文知识是基础和前提,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行为是目的和表现方式。[3]因此,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如哲学、历史、艺术、文学和由这些知识凝聚的精神所反应的行为表现,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健康心理、有智慧、有情操、有良知的人,并按照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个人与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人文素养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与认同,环境的熏陶与影响,以及自身的修养与感悟而内化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2.2 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医药院校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开拓者,肩负着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重任。中医药院校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患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教育以及人文素养培养,要积极弘扬救死扶伤精神,因此,培养和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合格人才培养、中医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医药大学生是未来中医药事业的从业人员,肩负着“悬壶济世、治病求人、救死扶伤”和“中医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是人们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关护者。社会要进步、中医药事业要发展,医护人员道德水平要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好,须有人文素养作为基础。倘若对患者没有爱心,不关心,即使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再精湛,也不是称职的中医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曾表示: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今部分医疗机构中出现了医生越来越依赖有形的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而蕴含于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悄悄远去的现象,引起患者和社会不满,也使医务工作者在道德和利益之间难以平衡,人文素养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医疗事业发展的障碍。[4]中医药事业发展亦是如此。

2.2.2 缓解医患矛盾首选的良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医患矛盾,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医护人员不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体谅患者的感受、担忧,也未能很好地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心声,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了医患矛盾的频发,且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坦言,我国医疗机构建设、医疗科技成果等发展显著,医学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老百姓对医生、医院的不满和批评却日益增长,致使医患矛盾频发,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在医疗工作、卫生事业及医学教育发展中人文素养的规范和引导不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在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

2.2.3 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对于中医药事业来说,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中医药青年学生、中医药医护人员有精湛的中医药医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健康的素质,也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以便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从而有助于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而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医药院校对中医药医学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因此,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其树立以“病患为中心”的理念是构建健康、和谐医疗环境的重要部分,也是构建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3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集中表现为大学生应有的文学素养过低、心理素质差、理想道德迷茫、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缺乏认同感、待人处事价值评判缺少人文关怀等,具体呈现出的系列问题如:频发的医患矛盾、部分中医药医护人员医德的缺失、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丢失等等。

3.1 社會负面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医务人员道德沦丧,为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社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医疗卫生行业的负面方面冲击着象牙塔里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摒弃了当初报考中医药院校的理想和抱负,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尤其是传统医德思想视而不见,使本应在大学里受文化教育的大学生建立了扭曲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人文素养缺失的重要原因。

3.2 中医药院校传统教育的局限及扩招的影响

中医药院校作为专业类学校,其课程设置具有学科倾向性,一般重视专业课程、理论课程,而人文课程设置少且多以选修课为主,这种医学课程和人文课程设置的失衡映射了中医药院校的教育长期以来重视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学习,忽视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加之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理科生,且中医药学知识学习负担重,致使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轻视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这种传统教育的局限致使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受到了一定限制。

此外,由于大学的扩招,所受医学课程教育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人文素养教育难度加大,加之就业难度逐年增大,使得许多大学生不自信、对社会和人生悲观,成为人文素养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

3.3 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不足

原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老师指出:“只教书不育人,再老也不是师。”这充分说明了“育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专业类的中医药院校,一方面,中医药学类的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为丰富,但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讲解本专业知识,没有注重人文素养知识的讲解,未能入脑入心,也未能结合中医药学的培养目标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据统计,现有的医学教育中,我国医学类高校仅有8%的学时用于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学习,这一比例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的同类院校的课时设置比例;[6]另一方面,现今高校里的教师(中医药院校也不例外)为了自身利益的发展,注重项目、职称的评定,以此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名誉地位,不仅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没有起到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了恶性循坏,这是人文素养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

3.4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5后和00后的学生,随着教育的普及,中医药院校的在校学生主要为两种不同的态势,一是普通二本院校农村学生居多,城市学生较少;二是重点院校城市里的独生子女居多,农村学生较少。这两种不同态势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生活在信息泛滥、网络发达及和平幸福的年代,没有经受过革命与艰苦岁月的洗礼,生活上欠缺独立,依赖性较强。农村学生腼腆、不自信、眼界不宽、好奇、经济相对紧张等等,城市学生自负、浮躁、贪玩、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等等。当他们进入大学后,虽然生理年龄已成年,但心理年龄却不够成年,出现了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差异,当新事物、新思想出现的时候,他们很易于接受,但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加之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成长期,所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学习课程的繁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是人文素养不易培育的又一原因。

3.5 人文素养的培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育人”在高校人才培育中的重要部分,作为专业类的中医药院校,一方面,虽然大多数中医药类院校已经意识到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但主要是靠增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讲座和论坛来提升人文素养,其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深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到位,政策落实上不到位等现象。[7]也就是说,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在实践过程中未能得到学生的认同、相信和践行,只停留在理论层面,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人文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力不足,缺乏实效性,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补充,还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第二渠道,部分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滞后性,不注重人文素养内容的渗透,实效性不强。以上两种原因使得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未能形成一个体系,无法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4 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思想背景下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路径

4.1 转变观念,加大重视

转变观念,加大重视,要求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要转变只重视医学课程的学习,杜绝忽视、轻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医药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使命不仅是要掌握丰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向社会输出具有技能的医学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培育,让医学人才具有人文关怀。因此,学校的领导、老师要认识到中医药院校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要把人文素养的培育与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命结合起来,外化于心,内化于行,促进中医药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促进中医药院校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养培养有机统一

人文素养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环境的熏陶内化而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强调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健康心理、有智慧、有情操、有良知的人,这与传统的中医文化相切合,传统中医医德的基本内容包括:“仁爱救人、赤诚济世,一视同仁、不畏权势,不图钱财,清廉正直,谨慎认真、不畏艰苦,虚心好学、尊重同道。”[8]其特点:长期性、实践性、多元性。[9]因此,通过中医药文化专业课的传承,把人文素养的培育与相关医学专业课、医学实践教学活动等有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宗旨、目标、发展路线、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和高校思想政治稳定,最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和政治把关作用。目前,高校思政工作是国家关注的一个热点,习总书记在2016年的高校思政工作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为中医药院校学生的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主要是督促中医药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如良好的服务意识、端正的工作态度、健康的价值取向等,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接班人。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根据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把人文素养的培育贯穿其中,而不要只简单地提及,敷衍。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论坛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持者,在实践中增强人文素养知识。

4.3 加强教师队伍人文素养建设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多是专业型人才,其人文素养知识的丰富程度有待建设。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认为的哪样。”[10]因此,对于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的建设不仅要大力引导和提倡自学,还要做好教师人文素养建设工作,包括对具有医药学背景的专业课教师进行人文素养培训,把长期培训、短期培训、组织培训、论坛讨论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人文素养教师队伍体系;其次,广开思路,引进人才,充实、优化人文素养教师队伍;最后,加强人文素养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与管理,树立人文素养教师队伍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念,确保有一个积极、正面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态,鼓励参与人文素养研究,形成规范、合理的激励机制。

4.4 增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中医药大学生进入学校前,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和自身知识系统的局限,其自律意识较弱;进入大学后,学习上、生活上不再像中学时哪样有老师与家长的督促,完全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规划自己的生活及未来。因此,面对自律意识不强的学生,除学校、辅导员按照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外,还要通过主体班会、谈话、名人案例分析、职业教育、做人原则等等,在学生意识里强调责任、担当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制度纪律、责任、担当的束缚下,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从而在学业上、职业上有所建树。

4.5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另外,校园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所学校内在精神与行为风范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因此,学校通过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人氛围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11]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与其他普通院校有共通之外,还应有自身的特色,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也说是说,通过建设丰富的社团活动,把人文素养的相关知识、中医药特色文化融入、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最終培养成健康、合格的中医药工作者。

5 结束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三有青年”思想是新时代新青年成长成才的人生路标,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前进灯塔。[12]青年们担当着重要责任,青年们是中国梦实现的践行者、奋斗者。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关系着中医药事业人才的培养、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医患关系的和谐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此外,健康中国建设对中医药类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且一直在“路上”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以上五个方面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输送出健康、合格的人才。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fdy38)

参考文献

[1] 张南,魏福生,邱爽.大学生人文素养[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9.

[2] 沈在荣,马和平.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思想解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5):1-4.

[3] 张国阳.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1-144.

[4] 李琳.医学离不开人文的翅膀[N].健康报,2017-09-14.

[5] 十九大报告.

[6] 赵洪波,毛熙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现代医学精神的终极价值取向——现代医学模式视域下学生精神教育初探[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1-4.

[7] 王慧达,王雨生.系统培养临床长学制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9):1164-1166.

[8] 李理.中医大学生传统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L中医药大学为例[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16-19.

[9] 李理.中医大学生传统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L中医药大学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25-26.

[10] 裴金涛.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0(5):148-149.

[11] 王珊珊,林志鹏,张水银.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选择[J].文教资料,2010(2):212-213.

[12] 沈在荣,马和平.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思想解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5):1-4.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人文素养新时代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