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求层次理论在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应用

2019-04-22 06:59缪起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集镇物种人类

◎缪起雪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1]。即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主要的需求逐步从物质到精神再到灵魂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在其他物种中也有所体现。

一、人类的需求层次变化在解题中的应用

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现代的工商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的发展。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人类需求层次既随时间而变化,也有空间的差异。这种变化差异在人类生存必需条件上反映的尤为明显,也是判断高考试题中不同时空背景下人类活动差异的依据。

1.食物与水源 食物和水源是人类基本物质需求,缺乏食物和水源将难以生存。为了生存,人类在自然界中采集渔猎;

利用土地的生产力来种植作物、放养牲畜;发展现代农业来实现食物供应的稳定、优质、多样;集中安置散居村民改善其生活条件;跨流域调水解决大型聚落的缺水问题。

例1(2016.海南地理第4~5题):图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特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5.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排至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率

【解析】人类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来局部改造自然条件的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从而获取稳定的食物供应。

例2(2018.宁德二模第7~8题):我国西南地区峰丛洼地面积广布,其中甘房弄洼地是世界上最深最陡的峰丛洼地。该洼地深530米,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底部的小块圆形平地上生活着几户村民。田地和房屋坐落在平地上,四周梯田和水柜(蓄水池)环绕。近些年当地政府开始特别关注甘房弄洼地长期贫困的问题。据此回答7~8题。

7.村民日常生活中长期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A.滑坡和崩塌 B.土地贫瘠 C.野生动物侵袭 D.水源短缺

8.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精准扶贫,当前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最可能是

A.封山育林 B.鼓励村民外迁 C.开发矿产资源 D.发展对外交通

【解析】喀斯特地貌区因雨水下渗迅速,水资源紧缺,获取水源成为生活的负担,从而加剧了贫困。将村民集中搬迁到水资源状况较为良好的地区是解决长期贫困的重要途径。

2.居住与安全 当在获得稳定的食物、饮水供应时,人类开始选择定居,形成聚落。可当聚落环境存在某些自然安全隐患时,不同时期的人类被迫去规避、主动去适应、甚至改造环境,最终实现与环境和谐共处。

例3(2017.海南卷第10~11题):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0~11题。

10.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 B.避灾 C.采光D.美观

11.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聚落的选址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山地地区集镇选择较大的山间谷地。为应对谷地水淹之患,结合洪水退水快、流速慢的特点,在住宅楼二三层设置外开门来避灾,保证居住安全。

3.气候与环境 人体对外界气温的变化较为敏感,故选择气候较为适宜的地方居住,同时学会根据时节变换空间来安排活动,以适应气候的变化。而在聚落建设和生产生活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重视环境质量和个人健康。

例4(2018.海南卷第23题):“候鸟式”养老旅游是老年人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居住地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北方老年人冬季赴海南岛养老旅游的数量大增。

分析海南岛冬季吸引我国北方老年人养老旅游的原因。

【解析】冬季北方气候寒冷,植被凋零,景色单调,大气污染。海南冬季温暖,树木枝繁叶茂,污染小。老年人为追求生活质量,冬季远赴海南养老旅游。

二、其他物种需求理论在解题中的应用(如表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物种只有通过变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繁衍生息,所以进化出来的习性使其能从环境中获得生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反之,一种物种在某地成功生存,说明该地的地理条件符合该物种习性特征。所以在高考地理解题中,一要通过物种生存的基本条件来把握答题角度,二要通过物种习性来推出当地的环境特征和形成原因。

其他物种需求类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表一

三、生命需求层次理论类试题答题思维建构(如表2、3)

从以上生命的生存条件看,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有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可进行归类概括,形成思维模型。需求的构成要素在答题书写表达上有所差异,具体如下表:食物、水源、呼吸的表达可通用;睡眠、性、安全、健康的表达有所区分;资产的表达特指人类,同时人类对安全问题更加重视。

表2 生理上的需求思维建构

表3 安全上的需求思维建构

四、更高层次需求理论的应用

更高层次的需求理论虽然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但在学科中亦有所体现。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人类不同层次需求的论述,举例如下:

归属和爱的需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谈及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时,有如下表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谈及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时,有如下表述:“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传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无论国际、肤色和性别,只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都可以进入硅谷创业。”

人类之外其他物种的精神需求并非地理学研究范畴,但我们从其他学科中能认识到它们精神世界的存在。人们常用“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来借喻感恩之情;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形容高尚节操;总之,“子非鱼,安之鱼之乐”,故此处不做进一步探讨。

综上,利用生命需求层次理论,能认识不同时空背景下生命需求层次差异,从而更好地应用于高考地理解题。

猜你喜欢
集镇物种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第一次做饭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