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丽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四肢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常规的康复锻炼难以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导致骨折端愈合不良。本次研究对象为四肢骨折术后患者,对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临床护理结果的对比来证实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锻炼的临床价值,如下所述:
我院于2017年7月份~2019年10月份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5例。本次研究已与患者沟通并取得其同意,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45例患者中,包括了25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5~6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1.25±3.62)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包括了26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4~6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2.05±3.71)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进行关节活动度康复锻炼前,测量所需锻炼关节活动度度数,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锻炼:术后恢复初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做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骨痂成型之后,优先进行轻微功能锻炼,之后适当增加训练强度与次数,待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后摘除固定护具,增加关节活动度修理训练[4]。中药药方为20 g川牛膝、20 g威灵仙、20 g醋香附、30 g防风、20 g伸筋草、20 g透骨草、20 g黄柏、20 g苏木、10 g红花、12 g醋乳香、12 g醋没药、10 g花椒、10 g海桐皮、20 g路路通、6 g细辛,中药房配好药,送煎药间煎好封袋后,送病区,每次直接取一袋倒纱布巾上,加温后敷于患肢关节处,外用薄膜包裹,神灯照射局部,每日2次,每次30 min[1],湿热敷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2次,每次20 min,被动活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时以无明显疼痛为度,每日锻炼结束后测量所锻炼关节活动度,再冰敷关节20分钟,以减轻患肢关节肿胀,一般1周为一个治疗周期,一个治疗周期后再次评定,根据结果制定计划,继续功能锻炼。
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两组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肢体周径均下降,且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的VAS评分、肢体周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进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的康复进程比较(d)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71.11%,观察组的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肢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术后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果没有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会出现肢体肿胀情况,导致静脉压升高,进而造成创口感染、骨髓炎甚至残疾等严重后果。中医药湿热敷能够更好的发挥疗效,加热后贴于患者淤肿处,让药物渗透至筋骨,有效缓解术后肿胀与疼痛,促进创伤肢体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效果,促进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2]。适当强度的康复训练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能够积极的改善预后,关节活动改善显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普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肢体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评分、肢体周径均降低,观察组减少程度较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肿胀消失时间分别为(5.05±1.96)d、(9.30±2.33)d,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4.23±1.85)d、(8.68±2.47)d,住院时间分别为(16.35±4.75)d、(19.96±5.02)d,差异较为明显(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锻炼能够有效减轻肿胀程度,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其关节功能[3]。
综上所述,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锻炼四肢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关节活动度,使患者疼痛感减轻,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