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军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卫生院,江苏 南通 226500)
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内患高血压人数已高达两亿,但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严重认知,同时一半患者均未积极接受治疗,增加并发症风险[1]。据调查,临床对该病实施治疗时,所花费医药费较多,在影响患者健康的同时为家庭与社会增添了经济负担,应用药物治疗,需结合高血压病况、既往病史等因素综合考量,为患者实施可行性强的针对性诊治措施,以取得满意效果[2]。缬沙坦和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均为临床医治高血压的药物,但不同药物药效不同,且组合形式不同药效亦有不同,为深入探索不同药物在高血压发挥的具体效果,本院对296例伴有高血压病症患者采取替米沙坦配合氨氯地平治疗,并同296例接受缬沙坦配合氨氯地平患者进行对比,下面就具体治疗过程做如下介绍。
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特定时间段本院接治的592例伴有高血压病症患者实施研究。纳入标准:满足《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确诊标准;依从性较高;患者签署知情书;无精神性疾病。排除标准:治疗药物有禁忌;肝肾肺功能障碍;并发心脑血管病;遵医行为较差;认知功能障碍。依据治疗药物将其划分成参照组(n=296)和实验组(n=296),参照组296例中男女比重154:142;年龄临界值46岁、76岁,均龄(60.7±5.3)岁;病程2~14年,均程(8.2±3.1)年;实验组296例中男女比重150:146;年龄临界值48岁、78岁,均龄(62.5±6.1)岁;病程2~14年,均程(8.2±3.1)年。对两组临床一般资料采取独立样本检测比较,P>0.05,具有比较价值。
参照组行缬沙坦配合氨氯地平治疗,给予患者80 mg缬沙坦(陕西白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29),同时予以5 mg氨氯地平(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222)协同治疗,两种药物均为1次/d,服药方式采用口服。实验组采取替米沙坦配合氨氯地平治疗,予以患者40 mg替米沙坦(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59)治疗,口服给药,1次/d,氨氯地平用量同参照组一致。两组均在清晨6~7点服药,持续治疗两个月。
①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2月后,患者舒张压下降至10 mmHg以上并达正常水平,亦或舒张压下降水平高于20 mmHg;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至10 mmHg以下并达正常水平,亦或舒张压下降水平介于10 mmHg~19 mmHg之间;无效:治疗后血压水平无变化,并且疾病有加重嫌疑[3]。治疗总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对比两组血压状况及诊治所耗药费。对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及所耗药费实施比较,其中血压指标主要有舒张压与收缩压两种。
利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资料展开统计分析,血压水平及所耗药费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实施检验。治疗效果用率表示,以x²进行验证,组间对比有无统计学差异可以P<0.05为参考依据。
实验组显效150例、有效136例、无效10例,总效率达96.62%,参照组显效147例、有效138例、无效11例,总效率达96.28%,参照组与实验组总有效率近似,x2=0.0599,P=0.8067,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2个月后所耗药费(495.25±40.12)元,参照组所耗药费(520.64±52.14)元,相比较参照组,实验组所耗药费降低效果更为优异,t=6.6398,P=0.0000,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下表可知,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下降效果更为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血压状况(±s;mmHg)
表1 对比两组血压状况(±s;mmHg)
组别 n 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296 101.25±6.46 84.59±4.58 152.55±10.48 133.47±5.42实验组 296 101.26±5.78 84.76±4.45 153.05±10.42 134.05±6.25 t-- 0.0198 0.0480 0.5821 1.2062 P-- 0.9872 0.6471 0.5607 0.2282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疾病,具有三高特点,即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同时该病诊疗时间较长,易引起诸多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加强血压控制效果,防治并发症发生是现阶段临床首要解决问题。高血压致病因素多与年龄、肥胖及遗传等有关,根据性状不同可分成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一般发病后临床症状常有胸闷、四肢麻木、心肌与乏力等表现,严重者可致心脑肾等器官损伤,累及生命[4]。同时该病易于遭受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其发病率升高。当前,临床多采用药物予以诊疗,对血压进行稳定,确保其在可允许范围内,一般最好给药方式为每日一次,维持24 h药效,减少并发症,但若只采用单一的降压药物,难以实现临床预期效果,因此应以药物组合形式对高血压实施治疗,旨在更进一步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及降低靶器官受损程度。本次研究对592例患高血压病者实施研究,予以296例缬沙坦结合氨氯地平,给予296例替米沙坦配合氨氯地平,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参照组比,实验组2个月所耗药费显著较少P<0.05,同时相比较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距,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氨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药,能够对心肌与平滑肌细胞产生一定抑制作用,阻滞钙离子跨膜运输,并对血管平滑肌发挥直接作用,继而扩张与舒张外缘动脉血管,减少心脏负荷,进而发挥降压效果[5]。但该药物起效时间较慢,需联合其他降压药发挥更稳定的降压效果。替米沙坦是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可高度选择血管紧张素II受体,半衰期较长,耐药性较好,可增强心功能,对靶器官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单次用药持续作用高达24 h,药效稳定,降压效果明显。缬沙坦口服效果理想,亦属于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对受体亚型起到选择性干预效果,同时此药物亦能阻断受体功能,加大血管分泌素,在抵抗受体时促进血压下降。另外,该药物能够对既有功能受体产生一定刺激,达到血压稳定效果。采取缬沙坦亦或是替米沙坦配合氨氯地平治疗时,能够起到多方面效果,两种组合效果相近,治疗后均能将血压控制在可允许范围内,降低因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减轻躯体不适感,安全性及可行性较高[6]。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不仅需要注重药物临床效果,还应关注其在诊治中所耗药费,医疗花费过高亦能增加患者心理与经济负担,继而对临床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选用治疗方法时需重视药物疗效与产生的医疗成本支出,提升效价比。效价比是指以最低的医疗成本与毒副反应取得最优的治疗效果,即单位成本所获取的治疗效果,在同等成本下,临床效果越高,效价比越高,更能代表药物选择方案更加可靠。
综上所述,高血压采取缬沙坦亦或是替米沙坦结合氨氯地平诊治效果均令人满意,可对血压发挥良好的控制及改善效果,但相比于缬沙坦,替米沙坦结合氨氯地平诊治效价更为显著,更具临床应用价值与药物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