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元
摘 要:困境学生,是永恒的话题,教育者坚持两手都要抓。一个是用规则约束他,另一个是用爱心去温暖他。
关键词:鼓励表扬;尊重宽容;沟通配合
困境学生的存在给教育者带来许多困惑,尽管教育者想尽了办法,但收效甚微。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应对策略,教育者完全可以通过了解困境学生家庭社会背景和根据班级表现,结合厌倦、自卑、焦虑等诸多因素对困境学生的学习态度、爱好、行为习惯,生活能力、待人交际、心理特征、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影响,帮助他们缩小与常态学生的差异,改变困境,达到其潜在水平。
一、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困境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人们总会对优美的风景津津乐道,会对喜欢的物品如数家珍,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孔老夫子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也。”要改变困境学生的学习现状,就要在学生兴趣点上下工夫,要摸清困境学生的兴趣点,对症下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科任教育者要采用恰当、适宜、科学的教学方法,处处为困境学生着想,给他们创造愉快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由 “希望我能学”向“我自己要学”转变。如在语文课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育者要很好地利用困境学生对生活广闻乐见的优势,放手让他们讲述社会趣闻,使困境学生在展现自我成果中体验成功的愉快,还可以让他们去搜唱一些时尚音乐,给予他们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当困境学生得到师生的赞赏时,有多么开心啊!班主任及科任教育者要注意发现困境学生好的行为,哪怕是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教育者要挖掘困境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并以此为切入点,帮助他们树立向上的信心,一点点改正缺点。当然,表扬的方式也要恰当。如果总是对他们用同样的方式表扬,这表扬也就失去意义了。对困境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和眼神、竖起大拇指、写有表扬的话、幽默的话语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若能够时常寻找他们的优点,因势利导,表扬再表扬,真诚地表达我们对困境学生的赞善,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就能使困境学生逐渐走上爱学、乐学、善学的路子,从而彻底改变厌学、不学的现状。
二、多尊重多宽容,唤起困境学生学习自信
困境学生由于某种特殊的缘由打击、引发了自卑,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爱说话,遇到困境就畏缩不前,甚至逃避,造成不良习惯的恶性循环。教育者就要多一点爱,少一点斥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挑剔,要一点点地唤起他们内心的自尊和自信心。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的主观意识比喻为“冰山一角”,把人的潜意识比作“冰山在水面以下的巨大部分”。困境學生的潜意识潜移默化支配着他们的外部行为,教育者就要做生活的细心人,做好他们的“保姆”,给他们更多关注,并利用合适的途径方法给他们加以引导。可以采取哭、说、玩、笑、走的方式宣泄他们不良的情绪,排遣他们内心的苦闷,从而让他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学习;进行各种活动时,多给予机会参与,允许他们失败,来提升他们“自信的蔓延效应”。教育者要尊重每个“困境学生”的差异,想方设法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困境学生多奉献一片爱心、多一点宽容,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学习,乐生活,内心充满生活学习的灿烂阳光。
三、多沟通多配合,促进困境学生思想转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学生在家庭里面,长辈亲人会对他们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转化“困境学生”时,教育者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切实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教育者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困境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及时掌握他们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指导其改变不当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共同促使“困境学生”转化。
四、多着想多费心,帮助困境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困境学生虽然有许多“看不上眼”的不良习气,但他们也有一颗上进前行的心。教育者只要学会倾听、深入理解、合理设想,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课前要想到困境学生
由于困境学生基础知识根基浅薄、学习能力弱、兴趣不浓厚,教育者在备课时就要预想更多的问题:困境学生是否已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困境学生有没有兴趣进行课堂听讲参与?课堂教学中如何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小组讨论活动如何开展?如何为困境学生降低起点放低坡度?困境学生会有什么知识不能当堂掌握?教育者要时时处处关注他们的迷惑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更多地从困境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设计方案。
2.上课要想到困境学生
由于困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教育者应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困境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一是课堂提问教育者要把深难繁杂的问题设计成浅易通俗的问题,让困境学生也有回答上的机会,而不是熟视无睹,充当看客。二是讨论时要多鼓励困境学生,指导他们多参与小组活动,而不是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总之,困境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教育者足够的爱心与耐心,付出真心与理解,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静等花开,困境学生一定会与优等生“比翼齐飞”。
参考文献:
陈京军,范兴华,程晓荣,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319-323.
注:本文是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困境学生教育个案研究》(GS[2017]GHB30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