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国军
摘 要: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传统的核心素养包含良好的职业道德,即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包含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即专业素养。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教育毫无疑问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决定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必须重新界定。那么,除了传统的专业知识、师德素养和和专业能力外,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师还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核心;素养
一、信息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今时代信息量不断增加,信息量增长的速度远比人类理解的速度要快,像海浪四面八方涌入人类的生活,我们称之为“信息爆炸”。人们的阅读方式及获取信息方式、学习方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也不再被动地等待“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这个群体而言,融入信息社会,提高信息素养,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虽然每个人每天都會或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语文教师应该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包含了使用电脑或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狗等)、即时通信工具(微信、QQ、微博)、门户网站(网易、新浪等)等查找、获得、探究新信息的能力。
2.正确认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递由过去的点对点变成了分裂式,各种信息的内容也是鱼龙混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正确辨识信息,评估信息的价值,能对信息作出筛选,选择自己需要或者适合自己的信息。同时,也要有过滤或拒绝垃圾信息的能力。
3.适当运用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或是认识信息都是为了运用信息。筛选的信息可以用于教学,也可以辅助个人表达思想或意见。利用网络资源信息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
4.自媒体正确使用能力
严格意义上说,自媒体的正确使用应归为信息的适当运用能力,但正因为自媒体的重要性,所以应该单独提出来。“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境内50余家微博客网站,每天更新帖文达2亿多条。”自媒体时代,语文教师的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定开始模糊化,个人行为也有可能变成公众行为。因此,语文教师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这里既包括语文教师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
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也包括语文教师在认识媒体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师的自媒体素养包括把握各种媒体的特性,能正确解读各种信息并恰当运用,培养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认能力和免疫能力,同时学会有效地利用媒体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百度百科、百度收藏、百度贴吧、各种微博、各种视频网站、行业论坛、行业博客这些新媒体的出现、网络信息搜索的即时搜索能力,更提醒语文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自媒体素养。
二、创新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呼唤创新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曾有人说,语文教师要做一个竞走运动员,要不停地走,同时你的脚跟、你的整个脚掌不能离开大地;然后还要做一个跳高运动员,那个标杆要不断抬升,目标要不断提升,这里的“标杆”指的就是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意味着以下几点:
1.观念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语文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当下的教育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教育也由职前教育转为终身教育,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观念创新——强调多元、认同差异、重视平等、推崇创造,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者。
2.知识创新
当下是一个信息多层次、多元化的时代,学科交叉、学科渗透、学科融合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并不鲜见,只有基于不同学科的有机结合综合性地分析和探讨,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同样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语文教师能从科学的系统的高度来驾驭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师必须扩大和提升跨学科素养,除了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外,语文教师还应该提升其他学科素养,对社会、生活要有敏锐性,能在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工作、研究工作。
3.手段创新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教学手段的创新毫无疑问就是创造教学艺术的保证。当下,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再是课堂上辅助几张PPT,播放一段视频、音乐,展示几张图片那么简单,现在已经出现了微课、创客、翻转课堂这样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教学手段。这些创新教育手段的使用,使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强。此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具备教学手段创新这一素养,在课堂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效果。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手段,将这些教育手段运用在课堂上,成为跨专业的行家里手,语文教师才不会被信息化的浪潮“吞没”。
参考文献:
[1]孔德生,张玉杰.语文教师职业素养与发展规划:新时期语文教师的职业[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2.
[2]核心素养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2016(9).
[3]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M].中国教育报,2015-04-01.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7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下学会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78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