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殿安
摘 要:学校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人。就中学而言,除教学活动以外,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其班级管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而班主任应主动更新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优化班级管理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健康发展
初中是小学和高中的过渡时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个体的智力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且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叛逆心理出现也是常见的现象。作为班主任,如何给其正确的方向引领,是当前阶段班主任班级工作需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当前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组织较为松散
班级组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当前,初中班主任普遍缺乏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多是随机选取的,且多为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其职业素养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班级管理的需要。在很多班级中,班主任经常搞一言堂,班干部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使得班级组织整体看上去较为松散,而班主任不懂得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二)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为先。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德育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有所渗透。然而,很多初中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都有意无意地轻视德育,在中考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通常的情况是,任课教师忙碌地搞题海战术,而班主任则夜以继日地监督学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反感心理,且会逐渐削弱其对学习的热情。再者,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也会让学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初中班主任注重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轻视养成教育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注重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以维护基本的教学秩序。由于很多学校将校园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全权交给各班班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并将其作为考核和评价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这就会使得班主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的管理上,但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使学生受益终生的行为習惯养成教育却被忽略。
二、初中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
(一)主动提升自身管理素质,实现对班级事务的良性管理
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可以借助“木桶理论”进行优化,要能够敏锐地看到班级管理中最薄弱的地方,从这些地方入手开展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就学生来说,在管理班级事务时,教师应该注意区分学生的优缺点,即“木桶原理”中的长板和短板,班主任要做的就是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短板转化为长板,使其获得均衡全面的发展。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需要教师自己有较为丰富且专业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因而,班主任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平时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都了解得非常透彻,这样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
初中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一项比较繁重的工程,即便是各项业务能力都很突出的班主任在处理班级具体事务的过程中,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比如,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可能在语言上有失规范,处理方式上也难以让学生心服口服。因此,班主任在平时应不断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在班级工作上获得学生的支持,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班主任还要懂得宽以待人,主要是指对待学生的“短板”要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增加对他们的耐心,给予其关怀,使其充分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教师放弃,从而增强自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前进,健康地成长。
(三)充分发挥好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辅助作用
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应该是指导、协助、倾听,而不应该是拿出一副“权威”的姿态,经常以命令的口吻同学生讲话,不愿意将管理权下放给班委,这会让班委会形同虚设,也不利于班级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应该主动放下所谓的权威身份,精心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辅助作用。这样既能让学生得到自我锻炼,提升自我管理水平,还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得井井有条。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当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班级整体的发展进步,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因而,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初中班主任应主动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知识,不断反思班级工作,以及发挥班委的作用,让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馗.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2]张旭良.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J].亚太教育,2016(2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