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菊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出来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提升其习作修改能力,并形成习惯。
首先,读改结合,以读促改。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然后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修改中来。
例如,《买小狗的小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问。老板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瘦小的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这段文字以声引人,声貌相符。教学中,我让学生带着感情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看看有何不同。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不能孤立静态地描写人物外貌,应该放在环境中动态地去描写。
明白了写作方法,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条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经过修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
其次,批改联动,以批促改。批是改的基础,改是批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要将批和改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师批,学生改。教师在阅读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标记,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进行修改。例如,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我满怀好奇地走过去,‘小兔子,你怎么坐在这里?不去找你的同伴玩吗?‘想想是啊,可惜。”我在此处批注:“精彩的语言描写!但可惜什么?是不是应该加上省略号啊?另外,这些语言都是你一次对小兔子说的,用一个完整的引号就可以了。”学生看到批注后认真进行修改,理解了不同标点符号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
生生互批互改。学生之间彼此修改,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如,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我飞到海边时,就看见乌龟爷爷坐在海边上。我开心的说:‘爷爷,这么好的天,您也出来晒太阳?可乌龟爷爷说:‘唉!这么根你说吧,现在,海边风景美,游人多,人類到处扔垃圾,在海底呼吸不了了,无奈只好到岸上来了。”另一个学生读后在批注中指出了错误:“你还记得‘的、地、得的正确使用方法吗?找找‘跟和‘根的区别是什么。还有,乌龟爷爷是怎么说的?它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加上会更好。”看到同学的批注,学生不但改正了错别字,而且加上了乌龟爷爷说话时的表情,描写更加生动了。
不同形式的修改,让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通过一次次的修改,他们将更多的美文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