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三部曲”探索

2019-04-19 01:26王婷婷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三部曲发散思维

王婷婷

摘  要:小学数学能力培养十分注重审题环节,因为本身数学试题的难度要求并不会很高,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表达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应用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将发散思维与充分的注意力作为解题的首要前提。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三部曲来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审题能力  基础知识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46-01

数学本身具有基础性、实践性以及使用心得特点,所以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熟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细心的计算过程的,那么审题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审题过程包括三部,第一步要充分了解题干,第二步要对题干的细节条件进行梳理,第三步就是将题干整体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理解数学题目的含义。

1   全面理解题干内容

大部分的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都只是粗略地看一遍,之后动笔的过程中也没有回看题目的习惯,很容易漏掉重要条件导致解题错误,甚至因为做多了题目,总是一看到题目就想当然的以为这道题目的解法是固定的,没有针对其中的细节去深究,使得总是在做题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答错。

例如:张叔叔今天带着小红去菜市场一起买菜,一共买了2公斤的土豆和1公斤的排骨,问:张叔叔今天买菜花了多少钱?(另附图片说明土豆一斤4元,排骨一斤21元)。

这一道题目,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公斤和斤的区别,没看见公斤或者不知道一公斤等于两斤,最后将单价直接乘以公斤数导致结果错误[1]。

由此可见读题的重要性,在针对题目进行题干信息的选取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到这道题的大意,这就能为思考做好准备。因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题目不久,阅读能力上还需要提高,所以学生应当对学生的默读能力进行强化,要求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做到准确阅读,不漏字也不添字,有问题或者不认识的字出现的时候养成记录下来或者举手询问老师的习惯,不在做題过程中交头接耳,营造良好的做题环境。有些题目的易错点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学生将概念消化清楚才能够将题目理解清楚,例如在计算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于算式中添加括号与去括号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在一开始就很容易陷入混淆导致计算错误。

综上所述,并不是因为题目很难而导致学生无法解题,又或者是因为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内容没有掌握清楚而导致错误不断产生,而是在审题的第一步就开始松懈,没有将必要信息收集完整,所以教师就应当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做题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2   以精准的数量关系来仔细审题

首先,精准的数量关系是需要在进一步审题的过程中得出来的,一般来说属于题目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的地方,所以在做题时,要搞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具体指的哪些部分,而问题的问题主体又在哪里,这样才能够保证不会因为看错题目而答错题。

例如:小明有75本故事书,比小刚的多出了25本,请问:小刚有多少本?

很多同学乍一看这道题目,会因为看到“多”字,就以为题目应当用加法,但是仔细一想,其实就知道,小明比小刚多25本实际上是小刚比小明少25本书的意思,那么解题过程中就应当用减法才能够算出正确答案。

其次,对于条件的认识也应当学会扫清干扰因素。

例如:小美练一张钢笔字帖的时间是十分钟,写一张毛笔字帖的时间是25分钟,问:小美一个小时能够练多少张钢笔字?

在这道题中,其实问题只提到了钢笔字帖,与毛笔字帖并没有关系,所以就应当将毛笔字帖这一部分的条件进行排除,直接针对钢笔字帖的相关条件进行解题,就能够得出正确答案。

最后,有一些题需要对已知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数学题的高开放性并不代表没有基本的规律,实际上每一道数学题都有基本的等量关系,所以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精准把握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梳理出正确的算式[2]。

3   科学整合信息

审题的最后一步是将读题和审题的部分进行相互结合,来判断最终解决题目的方法,这一步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因为这是需要学生自己在不断地练习中独立完成的,是审题能力最终的深化,其要求学生需要具有充分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减少自己解题的时间,根据题目类型迅速判断出正确的信息和思路。

例如:明华百货迎来了15周年庆典,所有服装都8.8折出售,张老师在明华百货买了一套原价2000元的西装,请问:张老师实际花费的价格比原价优惠多少?

8.8折代表的是生活中的数学语言,就像前文所提到的公斤一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语言和单位,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不深,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题目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当在这一部分向学生予以统一说明,8.8折的意思就是售出价仅为原价的88%,优惠后的价格就是2000元乘以0.88等于1760元,而题目所要求回答的事比原价要优惠多少,那也就是2000元减去1760元等于240元,所以最后回答张老师在这次购物中实际花费的价格比原价优惠了240元。

数学语言有时候在学生的眼里看来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老师来进行细致的讲解,从而理解出数学语言所代表的意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正是启蒙的阶段,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在对于题目的阅读习惯和审题能力,从而保证审题三部曲能够为学生成绩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带来帮助。

4   结语

审题能力作为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需要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不断的积累与总结,将整体过程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跟上逐步加深的数学基础知识内容,并且在考试过程中做到科学审题,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提升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贾益元.浅议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提高之三部曲[J].学周刊,2015(29):61.

[2] 魏中余.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三部曲”[J].考试与评价,2017(9):61.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三部曲发散思维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