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之我见

2019-04-19 01:26吴思祥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校园

吴思祥

摘要:在以前的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些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古诗词、古文。今天,党中央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得更加的系统、更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的规范。笔者所在的学校就专门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结合当前小学的具体情况,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具体开展的途径和作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国学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的话题其实也是新瓶装老酒,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也都有体现,比如教材里的古诗词、古文教学,都是传统文化的范畴,党中央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要求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更规范。

一、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是千百年来,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是团结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所以学校必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迄今为止唯一还在延续和传承的国家,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无数事实证明,我们中国之所以历经沧桑,依然能够保持统一的格局,能够绵延不绝,经久不衰,主要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历史上曾经有几次外族入侵而建立政权的先例,比如,南北朝的鲜卑族,元朝蒙古族,清朝满族,他们虽然夺取了政权,但是却依然沿用了汉族的语言文化,人们依然在传承和创造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那些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们也曾经想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字取代汉语言,但最终没能实现这个目标。究其原因,中华文化是历经数千年,由无数仁人志士和民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不是某几个政治家、几个科学家、某几个头脑聪明的人人重新创造一种语言、一种类似文化的东西,可以将其替代的。中华文化演变到今天,他的深度和广度,他内涵的强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任何一种文化体系和语言文字所无法取代的。他是统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是能将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源泉。这就是我们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二、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法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毕节四小初步取得一些成果:通过经典诵读课,学生在知识方面读了一些经典书籍,背会了许多经典篇目;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在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品质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变化;由于传统文化课开启了学生慧智,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我们觉得德慧智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方法:

1.开展国学教育要有具体的呈现形式。

我们传统文化教学的教材是《德道经》、《弟子规》、《周易》、《皇帝内经》、《黄帝四经》、《大学》、《论语》。向学生教授传统文化知识,如果泛泛而谈,学生如听天书,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传统文化中那些经典书籍,经典的句子,书中传达的思想信息,内容深奥,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老师如果仅花一两分钟在课堂上随便提一下,学生难以理解,更难以接受,当然也就很难留下什么印象。必须安排具体的课时进行教学。

中华经典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如何向学生传授才有效果,这必须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找到合适的载体,合适的呈现方式,通过我们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开启学生慧智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实验效果明显。两年来,学生背会了《德道经》、《弟子规》、《周易》、《皇帝内经》等多部经典,以前我们和许多人一样,认为古代经典书籍,深奥难懂,老师尚且一知半解,让学生学,他不能理解,又怎么能学好呢?其实错了,学生现在根本不用去理解,只要诵读,把内容记住即可,把这些知识积累在心里,将来该使用的时候,自然可以拿出来用。

2.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要从小抓起。小孩子的心灵是纯善的,犹如一张白纸,你灌输给他们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就会在他们心灵深处烙下印记,成为指引他们一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指引他们正确的前进方向。小孩子记性好,他们的大脑犹如一张崭新的胶片,容易把你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记住。根据人类记忆发展规律,是从立体思维到平面思维,从平面思维到线性思维,再到点状思维,所以成年人的记忆远不如孩子。而成年以后,一是记忆力减退,难以记住东西,二是要处理的事情纷繁复杂,很难静心学习。所以,国学经典诵读要从小抓起,才有实效。

3.国学经典诵读课是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积累汉语知识,提高文化涵养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學生每天进行经典诵读,心开窍于舌,朗朗的书声使学生更有灵气。以前的国家统编教材,到初中才有古文,而且每学期只有几篇。到高中结束,学到的经典诗文也屈指可数。而我们实验班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国学知识,一年级就能背完《德道经》,《弟子规》,二年级就能背完《皇帝内经》三年级就能背完《周易》,如此计算,到六年级就能背完多部经典,小学毕业所掌握的经典著作就比现在高中毕业生掌握的经典还要多。有了这些经典的积累,学生可以说满腹经纶,对他们将来的思想和创造能力将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4.在进行经典诵读教育的同时进行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能获得一举两得的作用。

我们研究的国学教育不光是单纯搞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把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贯穿其中,把培养学生经典诵读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学生不仅获得经典的滋养、文化的涵养,同时也获得礼仪文明的修养,成为知书达礼之人,完成了善人、圣人的礼仪教化,学生成了讲文明、懂礼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的社会新人,社会能人,社会德才兼修的好人。试想,全国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这样品质高尚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是怎样文明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将是怎样的强盛的国家!

5.经典诵读能让学生获得正能量,开启学生慧智,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据国学大师熊春锦也是中医世家,他的研究表明,诵读经典具有“上善治水”的作用。学生长期诵读经典,特别是集体诵读,全班诵读,乃至全校诵读,强有力的声波产生的能量能震荡、调节学生脑脊液,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能使学生大脑产生放电现象,使学生产生灵感,提高创造能力。也能使他们全身经络通泰,从而使学生更加健康、聪慧。

6.从小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和兴趣,能养成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熟悉,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抵制崇洋媚外思想倾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当前,有很多中国人崇洋媚外,觉得什么都是外国的好,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国籍都牵到外国,这其中包括一些所谓的演艺圈名流、科学家、商人等,受到这些崇洋思潮的影响,许多青少年也跟着羊儿打呼声,也觉得外国比中国好。这迫切需要让中国孩子从小了解和熟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让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伟大的祖国。抵制崇洋媚外思想倾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这就需要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学校开展国学教育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要制定好合理的奖励机制。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既要有具体工作安排,还要经常检查,督促教师认真按要求上好经典诵读课和行为规范课。我校专门安排行政领导负责检查传统文化教育课,对老师们上课的情况进行记录,为学期结束的奖励收集依据。语文数学课因为要统考,所以老师们都会认真对待,但诵读课,若果不做好监督,老师们就不认真上,就失去了意义。

光有检查监督也不行,还要有科学完善的奖励措施,教师才有动力。要根据教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奖励,一方面检查教学过程。平常定期或不定期进课堂检查,看老师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认真上传统文化课。依据检查情况,对国学教育课上得认真,教学任务完成的好的教师进行奖励;二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期结束,行政人员到各班对学生检查抽背,看哪些班学生背得的内容多,要求背诵的章节完成得好。三是检查学生文明礼貌行为表现,看学生文明礼貌行为是否养成。

根据检查结果,对师生进行合理的奖励和惩戒,激励大家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

三、开展竞赛,促进学习

1.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开展知识竞答赛,促进老师们研读德慧智教育书籍,提升了大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为进一步开展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铺平了道路。

2.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近几年,我校不仅在每年的校内“六一”节目汇演中专门准备经典诵读类节目,而且积极承办由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和毕节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毕节市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讀比赛。

比赛活动虽然很苦很累,但通过比赛能活跃气氛,锻炼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同时,通过比赛,才能把平时所学知识技能提炼出来,综合整理,加工成作品,才能多出成绩,快出成绩。

总之,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生在知识方面、文明礼仪方面、创造力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熊春锦《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

[2]高江艳.对金鸡区域特色“农耕文化进校园”研究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 (11):62-63.

[3]杨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报告[J].当代教研论丛,2018 (08):1-3.

[4]许长锋.农村小学让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24):58.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