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 岑艺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逐渐增加,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转变管理模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文章主要对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意见,以望提高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管理模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为我国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只有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才能满足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管理体质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来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对于公办院校来说,基本都施行校长负责制;对于民办院校来说主要是以校董事会为基礎的校长负责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管理模式的限制,导致从上而下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导圈子,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二)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历认可度较低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大专学历,只有少数部分高职院校和一些本科院校的联合办校专升本等一些本科层次,导致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历认可度较低。同时,由于学历较低,一些学生不愿报考高职院校,致使高职院校生源不能得到保证[1]。
二、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政府层面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调发挥或宏观调控功能,不断弱化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之间的等级划分,保证高职院校优秀的生源。同时还要将高等职业教育当做我国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放在同一位置,甚至,高职院校学生学历比普通高校学生学历更高,通过这种方式,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条件。其次,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由于生源和师资力量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较差。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中可以借鉴法国和德国的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设立不同的教学等级,还可以依据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加大投入,壮大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最后,促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协调发展。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学校层面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将一些知识简单化,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加强的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其次,还要以高职院校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指导,构建富有特色的职业教学理念。就目前来说,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较多,但是办学理念都基本相同,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依据实际情况构建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才能打造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2]。
(三)生源层面
优秀的生源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主要方面,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统一招生,所谓的统一招生就是通过高考选拔优秀的生源。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基本都是高考改变一生,依据学生高考成绩设置分数线,择优录取。其次,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所谓的自主招生主要是指在高中毕业以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向一些意向学校进行咨询,报考,然后在高考时可以享受加分政策。虽然也要进行高考,但是高考成绩已经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学校还可能安排笔试、面试等环节,最后选择优秀生源。最后,校长亲自招生,在西方一些国家,许多职业院校的校长都走上社会进行招生,因为校长自身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如果在我国校长可以亲自招生,一定会有更多学生选择这些高等职业院校。
(四)社会层面
首先,学校应该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训基地,加强理论和实践的集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校企合作十分重要,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走进学校,开展知识讲座,和学生分享一些经验,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同时,学校还可以让毕业生到合作企业中进行实习,提前适应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完善自我、充实自我,甚至一些优秀的实习生还可以和企业直接签订合同。最后,企业还应该从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另外,还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投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设施以及教学设备,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发展[3]。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从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程向阳.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J].内江科技,2016,37(11):94-95.
[2] 朱萍.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策略初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6):11-14.
[3] 王英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2017,16(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