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地高校的军民融合

2019-04-17 14:41黄小晏邹蕙全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黄小晏 邹蕙全

摘 要:军队高校和地方高校各有特长,军地高校携手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积极协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服从于富国与强军相结合的大局要求,也是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和各高校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要努力克服现有问题,加强统一领导、需求对接和军地协调等,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地高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

关键词:军地高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6-0104-03

军民融合,即军队和地方为了相互利用对方的资源、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以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方面做出的科学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①作为我国今后将长期坚持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已经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故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具有了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军地高校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承载着重要担当

一般而言,汇聚了大量人才与科技资源等的高校,可以分为地方高校和军队高校。军地高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在很多方面具有合作互补的融合点,是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地方高校参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服从强国强军的大局要求

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学术等的主阵地,不仅能促进社会发展,也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当前,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各高校基于各自的优势与社会使命,从国家战略的站位来积极参与军民融合,既是充分分享教育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服从强国强军大局的必然选择,从长远上有利于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

(二)军队高校参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必然要求

当今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态势,一味的单打独斗很难有大的作为。随着我国国防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发展,我军要达到能打仗、打胜仗这一强军目标的使命要求,必须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更快地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和海陆空联合作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要求军队各高校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积极借助地方的资源优势,加强军民融合,以满足我军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

(三)军地高校参与军民深度融合也是各高校壮大自身的迫切需要

在军队院校有序加快调整改革、稳步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军队高校在教学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科研等方面承担的任务将不可避免的越来越繁重,如何解决使命职责与人力编制、条件资源的矛盾就成为影响军队各高校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瓶颈。而探索与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也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上将军队院校调整改革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的实际成效。由此,才能加快兴校强校,实现军队各高校在新形势下跨越式的转型发展,才能在实现“加强军事人才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总要求中不负使命。

地方各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首先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等。如地方高校按照高等教育课程标准必须开设的国防教育和军训等课程,在自身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军队院校现有的场地资源等解决实践教学的需要。还可结合军队国防建设的实际需求,与军队高校进行合作,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可以横向联合、相互支持、互帮共建、协作创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研发能力。同时,也为地方高校学生了解部队和应聘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增加了了解军方的机会。其次,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地方高校拥有数量庞大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具备很强的研究能力与主观愿望。但目前地方高校科研来源大多为国家和省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數量和资金有限,高校科研亟需寻找新的领域与新的抓手。与军队高校融合将为这些青年教师提升自我、服务国防和报效国家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

二、军地高校在参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纵观近年来军队各高校的军民融和深度发展,不难发现,虽然军地各高校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部分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整体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探索军地高校协同创新的军民深度融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尚需改善等。具体而言:

一是决策分散化。军地各高校大多缺乏校内统一的领导机构进行协调,学校各部门多单打独斗缺乏统筹。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军民融合领导小组,但没有相应的部门负责具体的展开工作,大的方针原则有,细化政策未出台。管理体制的缺位导致对融合创新缺乏系统长远的科学统筹规划、权责不清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比较突出。如在运筹帷幄上缺乏军地高校相互之间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目前这种时断时续的协作不仅导致周期长、耗费多、积淀不充分,而且也难有质的飞跃,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需求断裂化。开展军民融合,地方高校需要了解附近军校的需求,军校也需掌握地方高校尤其驻地附近高校的发展现状和水平。地方各高校和各军校的隶属不同,军地各高校之间基本限于自己联系,普遍缺乏统一领导小组的状况,不仅导致条块分割、各单位各自为战,而且导致信息交流平台缺失,缺乏军地专家智库联系机制,加之宣传不到位,军队高校和地方高校之间还存有无形的屏障,如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军地双方彼此需求了解到位不够等。这些弊端影响了军民深度融合,难以将资源利用最大化。

三是执行软弱化。在军民创新力量融合的资源配置上缺乏明确导向,即使有共识也难以落实。缺乏激励机制,思想上有等看靠的意识,不主动作为,力量投入相对较少,广度和深度上相对不足。即使有融合,也是合作形式简单、合作载体较少,尤其核心技术欠缺、品牌宣传不足,有潜力缺实力,教员成长施展空间没有展开,学员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军地割裂难以满足军地各高校未来各学科专业发展和职能使命履行的需要。

三、推进军地高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已进入破除主要障碍的攻坚期和破解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期,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①要想解决这些顽疾,就要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紧贴发展实际,破解疑难点,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军民融合的参与体系。

(一)军地高校党委统一领导规划,建全相关制度,在“统”字上多下工夫

一是建议军地各高校成立军民融合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抓,甚至可以下设军民融合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军民融合工作。军民融合工作涉及面广、复杂性高、协调难度大,没有专业专门的机构负责承办此项工作,就难以出成果和出效果。为通盘考虑合理配置全校的军民融合发展资源,需有专门机构对军地高校军民融合的长期持续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综合规划,明确军地各高校军民融合发展方向和指导思路,组织研究军地高校“十三五”建设发展计划中涉及军民融合工作的整体目标和具体举措,协调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的军民融合工作,确保方向正确、规划长远、机制完善。

二是出台配套制度规定,完善激励机制,创建制度环境,规范军民融合协调发展。为保持军地各高校开展军民融合工作不断线,构建顺畅、便捷的运行体系,必须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形成军地高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合力。比如,建立跟踪问效制度,通报相关信息,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建立交流互助制度,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建立专题例会制度,梳理问题,制定措施。又如,国防装备科研多为大规模项目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就无法规范研究的过程,风险规避也无从谈起。特别是民参军的准入资格审查和信用评价机制,以及军转民的知识产权细则和信息安全规章等,都要确保制定和修订得规范合理,杜绝失泄密情况发生。

(二)加强军地双方的需求对接,强化资源共享,在“融”字上多做文章

开展军民融合需要地方了解军方需求,军队高校也需掌握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和水平。因此,军民双方建立定期互通机制,构建顺畅信息交互平台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美军就通过多种方式双向发布装备需求和企业信息,为军地双方沟通与合作提供便利。军地各高校要大力开展军民深度融合,必须在需求对接上求突破。

一是建立军民融合数据库。可以按教学信息、科研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后勤保障信息和人才信息等分类,并根据信息的秘密等级分类,为后续的信息公开发布提供便利。如借鉴美国“DARPA”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②努力减少中间环节,积极提高效率。

二是设立信息发布平台。平台的建立,不仅便于与各高校的沟通协调,争取附近高校在人才智力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还可以实现定期通报需求、寻找对接、及时协作,提高军地高校的教学科研硬件建设水平,更有效地整合军地资源共享,促进成果转化,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突出军民融合的重点,加强军地协调,争取在“深”字上见实效

军地高校的军民融合正在经历着从简单的民参军向深度融合的转变过程,为加强军民深度融合全面建设,军地高校应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打造优势专业品牌,在军地协调上形成上层次、上规模、有特色、效益好的军民融合工作格局。

一是梳理军地各高校优势专业领域的资源,深入挖掘科研潜力,协同创新。抓住国家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契机,围绕军民融合“十三五”计划中的重大项目,用好军民融合这个助推器。军地各高校组织力量相互联合开展预研申报,共同实施重大技术攻关,激发创新活力,进而提升自主研发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是积极转变办学思路,聚焦人才协同培养,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学生的培养,关键在于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整合军地优势资源,在教学训練科研方面进行军民融合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是师资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所以,要想加快军民融合在高校的发展,关键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

通过教师“专业邻近型”的互动模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比如,军地高校可按照区域所在,建立稳定的人才合作关系,选派重点教师培养对象去对方进修,联合开展系列化、专题化、常态化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大型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相互邀请高校的名师大家来校讲座或担任学院特聘教授,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推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还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助力高校对拔尖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

通过研究生“项目参与型”的互助模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学术水平。比如,军地各高校的研究生,可以在项目的申报和完成方面,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有利于激发灵感、迸发生长点、拓展科研视界、丰富学术历练等,逐步推进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共享。

通过本科生“社团合作型”的互补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水平。比如,军地高校通过相近的社团,加大相互间联合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的力度,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员视野,培养学员特长。还可以通过联合培养、承认学分的方式培养人才。互相利用对方资源,为学生的教育培训和科研实践提供教学实习场所和实践教学基地,①借助双方的资源建立军民融合培养平台,完善学生的培养机制。

结语

目前,军民融合已经由初步发展进入到深度融合、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和国家在加快人民军队转型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战略,为军地高校积极转变办学思路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指引、指明了方向。军地各高校应树立开放共享的深度融合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借力双方资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有序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美国军民一体化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启示
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