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2017-01-14 03:51夏吝时马铭曹宇清石宝丽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桥头堡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

夏吝时?马铭?曹宇清?石宝丽

摘要:一位西方哲学家曾说过:“经济现象和伦理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经济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企业间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本文立足于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防隔热实验室这一逐步成为热防护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和经济增长的“桥头堡”,通过对“构造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文化重塑—带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这一良性循环“因果链”的深入探究,论述了在军民融合发展新时期,如何以发展实验室经济为依托重塑航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建议和措施。最终实现“因果链”两个侧面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航天企业;文化重塑;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文化建设”日益成为维持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的制胜法宝。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将军民融合作为构建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也为航天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在此背景下,航天企业文化如何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革和企业成长的内在需求,通过企业文化重塑,有效发挥与时俱进的新型航天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是我们当下最应关注的话题。

一、从时代烙印看传统航天企业文化

由航天事业催生出的文化孕育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它们早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部分,每一种航天精神均不同程度受到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国民经济发展条件制约,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在1949至1979年计划经济时期,“航天精神”是在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经济困难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航天企业文化。随后,“两弹一星精神”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走上历史舞台;1979至2009年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期,随着经济腾飞带来科技巨大进步,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返回舱顺利着落,“载人航天精神” 再次将航天企业文化推向巅峰;2009年至今经济全球化时期,有利于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加速工业化进程和更深入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发展迎来新发展机遇,也必将焕发传统航天企业文化新的生命力。

二、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更赋生命力

孕育出符合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新一代航天精神,需要对传统航天企业文化进行重塑。这也是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军民融合给航天企业带来巨大变革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文化生命表征三方面需求所致。

(一)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同时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依靠土地、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而生产能力过剩、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退化、能源资源供给持续紧张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临近上限等一系列问题集中出现,不同程度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脚步。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开展技术和文化创新,才能最大程度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驱动力。

(二)军民融合给航天企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形势需求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党和国家为了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和未来世界技术及军事革命要求而提出的重要思想。航天企业肩负实现民族航天梦的光荣使命,如何把军民融合这一战略构想转化为航天企业改革创新的宏大实践,转化为能够支撑国家安全和行业持续发展的现实力量,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近年来,军地相关部门相应加快了融合步伐,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国防科技工业深化改革、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等内外部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全军全民大融合的发展态势加速形成[3–5]。相信未来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总体方案、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方案等陆续出台,航天行业必将迎来新的改革高潮。

(三)企业文化生命表征的自身需求

企业文化的生命表征是市场竞争下的企业经济指标变化量,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创造优异业绩,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大支柱,能够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增加效益。而不适宜的企业文化则制约企业经济发展,对组织而言具有致命杀伤力。由此可见,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具有符合该时期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更具生命力。因此,也更体现出当今管理者对传统航天企业文化进行重塑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历史必然性。

三、技术牵引塑造新型航天企业文化

(一)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

将企业的生命周期与人类生命周期进行类比,来推导重塑后的航天企业文化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军民融合发展趋势中的必要性。

“婴幼期”企业文化处于初级阶段且带有多元化特点,企业领导者需要依靠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文化管理意识,将自己的经营理念提升为全体员工价值理念。“青春期”企业文化在员工内心逐渐萌发,但存在内部协调沟通问题,企业文化执行大打折扣,需要强化文化管理制度,建设提供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体制。

“中壮期”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出现首个经济增速拐点。随着组织机构庞大,各种问题突出,急需企业文化创新增加企业活力,创建与市场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衰老期”企业文化与当时市场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或大幅偏离,在“衰老期”中段如改革合理可能出现第二个“拐点”。因此需要企业文化重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拓新市场,增加经济增长量。

(二)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企业文化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

回顾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成立四十余年历程,企业文化目前处于“中壮期”,但在军民融合和市场化转型的特殊时期已逐渐失去原有活力与灵活性,正是积极调整的最佳时期,需要尽快认准市场,通过企业文化重塑保持较高灵活性和创新性,在“中壮期”内完成战略转型。

(三)以发展技术创新为背景的实验室经济为载体重塑航天企业文化

根据前文所述“经济现象和伦理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经济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力”这一理论,结合目前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合理重塑航天企业文化最卓有成效的办法之一,是发展以技术创新为背景的实验室经济。

1.以技术创新为背景的实验室经济

在实验室经济模式下,政府或企业高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开展自主创新。通过实验室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企业再将研发成果迅速产业化,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同时,实验室拥有较齐套的试验设备和多学科交叉的试验技术,在确保完成国家任务同时推动和促进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良性循环[10–12]。因此,积极发展实验室经济已成为技术创新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13]。

2.带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型航天企业文化

重塑后的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企业文化应具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特色。通过发展实验室经济建立起来的新型航天企业文化,正是这五大特点的集中体现。

首先,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实验室经济的本质就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实验室经济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形式,最大优势就是协调科技成果与生产力的无缝对接,从而加速技术到市场的产业化过程,为企业获取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实验室经济的运作机理是建立在“共生理论”上,将某一领域内的各单位聚集在一起,形成和谐共赢,协同进化的绿色生存环境。最后,积极通过共享、共建等方式形成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企业前沿和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攻关,达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防隔热实验室是经济增长的“桥头堡”

实验室作为技术研发上游,主要致力于知识向技术转移;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下游负责技术产业化运作。因此对研究所而言,实验室经济的运行应依照所核心专业实验室特点,由实验室根据市场信息确定研发方向,通过一系列创造性劳动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成果。之后利用产品集成部将实验室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把创新技术应用于新产品,通过新产品的市场投放获得相应收益,并在新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进一步把所获的市场信息反馈给实验室,开展下一轮实验室经济循环。这一过程也是重塑航天企业文化的过程,最终实现经济与文化这一“因果链”两个侧面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以防隔热实验室为例具体分析——

(一)多年积累见成果,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驱动力

七室防热专业作为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核心专业之一,不止拥有实力雄厚的防隔热产品设计团队和热环境分析小组,还拥有南苑地区的烧蚀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固安防隔热实验中心(以下统简称防隔热实验室)。近些年来,防隔热实验室在非军民融合领域中提前辨识到了未来飞行器发展方向,结合新一代飞行器所面临的新型气动热环境,利用自身“热”专业优势开展了基于热辐射原理的静态地面等效飞行环境模拟实验设备,从2008年的小尺寸平板型石英灯加热器到现已通过可研论证的高温石墨加热器等,都是利用自主创新将知识转化为成果,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通过技术创新,拓展自身地面热环境试验手段,为将来抢占相关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也产生了高额收益。

(二)善加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经济增长“桥头堡”

在军民融合新背景下善加利用防隔热实验室资源优势,使其成为热防护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和经济增长的“桥头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把握市场方向,使技术开发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方式。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合作开发是三种不同的技术研发模式,在遵循有利于成本降低和研发收益最大化两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合理方式技术升级,但最终仍要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的;保护知识产权,防止技术外漏;培养人才队伍,提高学习能力;优化机构设置,提升管理水平。

在上述过程中,防隔热实验室逐渐塑造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航天企业文化,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最终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驱动力。

五、结束语

技术创新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手段,经济增长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文化重塑是企业技术不断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以军民融合背景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发展实验室经济进行企业文化重塑,建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型航天企业文化,有利于研究所继承和发扬国企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企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让企业走向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华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形成期(1978—1992年)两种对立的劳动经济思想.

[2]斐拉基米尔.波尔加科夫,张琳娜.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趋势与前景(1992—2013年).

[3]汪亚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下实现军民深度融合的方略探究[J].中国军转民,2015(1).)

[4]岳海荣.新时期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4).

猜你喜欢
桥头堡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
金银潭医院
“桥头堡”上海的五大机遇
武冈市:打造农村综合服务“桥头堡”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