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16-04-05 08:57王睿牛海
科技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舰艇人才

王睿 牛海

【摘 要】充分发挥军民融合优势,提高舰艇指挥人才综合素质,是国防和军队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环境条件、教育资源、运行机制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军民融合;舰艇;人才

【Abstract】Express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superiorities and enhancing multiple quality of warship command talent are major assignments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and army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op layer design, environment condition, education resourc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paper proposed the application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model in warship command talent cultivation, which possess fixed real meaning.

【Key words】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Warship; Talent

舰艇部队是海上主战力量,当前海军舰艇部队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指挥人员综合能力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对舰艇指挥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科专业体系趋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改革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势,弥补军校教育资源和经费的不足,共享我国地方高校教育改革成果,实现军民融合培养海军建设需要的新型舰艇指挥人才[1]。现阶段,军民融合培养舰艇指挥人才体系面临顶层设计不够科学、法规制度不够健全、执行能力薄弱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对军民融合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军民融合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

1.1 统筹规划军民融合舰艇指挥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大系统的战略工程,不能奢望在短期内出现立竿见影的功效。因此,必须着眼舰艇部队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在制定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短期规划等总体设计中,统筹协调军民融合舰艇指挥人才培养的规划、计划,通过加强战略筹划,促进舰艇指挥人才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2]。要在宏观上科学制定军民融合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并根据时代发展、舰艇部队发展需要,逐级制定具有导向性、规范性、操作性的人才培养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

1.2 科学确定军民融合舰艇指挥人才培养的层次

舰艇部队信息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急需高层次的指挥人才。要客观地分析我军与外军人才的培养机制、层次结构和素质差距等情况,借鉴外军先进人才资源的开发理论和经验,科学预测海军舰艇部队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所需的人才储备,准确摸清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和使用状况,动态跟综,把握人才建设进程,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规划军民融合培养舰艇人才层次类型,必须着眼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重点方向上人才培养建设力度,不断拓展依托培养的层次,重视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发展急需和紧缺的专门人才。

1.3 合理规划军民融合培养舰艇指挥人才的学科门类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讲,民用技术和军事技术相互融合,彼此难分。这些科学技术知识,既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军事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通用知识教育的方面,军事高等教育与国民高等教育是相一致的。因此,必须科学规划军民融合培养舰艇指挥人才的知识内容与学科设置,合理调整军队院校的学科结构和培训任务,充分利用国民教育的资源,将军队院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主要用于军事专业教育和任职培训,调整好军地院校之间、部队与院校之间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到专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有效提升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军事专业知识和技能,减轻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压力。

2 军民融合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体系的环境条件建设

2.1 营造富国强军的舆论氛围

纵观世界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的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证实: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全,安全才能发展。人才是富国强军的根本,富国强军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构建军民融合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有富国强军这个思想基础。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较早地建立起了军民融合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军民对富国强军认识的一致性是关键因素。他们在发展经济时,不忘加强国防建设;在重视军队建设时,不忘保卫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他们将军事人才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融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效地促进了军民融合军事人才培养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军民融合培养人才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富国强军的舆论氛围[3]。

2.2 弘扬军民一家的文化传统

军民一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也是构建军民融合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文化基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就提出了“兵民乃胜利之本”的精辟论断和著名的军民一致原则,维护了我军良好的外部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军民一致原则和“兵民乃胜利之本”思想继续得到发扬,融洽的军民关系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巩固国防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证明,军民一致,是实现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巨大精神和物质力量,也是促进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的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弘扬光大。

2.3 搭建优胜劣汰的竞争平台

人才学中的“鲶鱼效应”理论告诉我们:群体中的人才长期固定不变,人才间会因为缺乏新鲜感而变得斗志衰退。如果让一些能力出众的人才加入到群体中,将对群体起到“触电”的作用,促使大家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以达到提高群体绩效的目的。为此,必须在军民融合培养舰艇指挥人才中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凡是能够承担军事人才培养重任并取得高质量培养效果的军地院校、培训机构,应在经费、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凡是难以承担军事人才培养重任且培养人才效果不理想的军地院校、培训机构,应坚决予以淘汰。

3 军民融合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体系的教育资源建设

3.1 智力资源合理流动

智力资源是相对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而言,蕴含于人力资源或物化在某些物质载体之中的一种“活”的资源。一般分为有形智力资源(如教研人员、教学管理和保障人员、学术著作等)和无形智力资源(如教育思想、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随着军事人才培养内涵的深化和拓展,军事教育智力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因此,打破军地之间、院校与部队之间、院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界限,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智力资源合理、有序、积极、稳妥地流动。对于那些部队建设急需领域的领军式人才,在完成某一重大任务后,可以打破常规,不拘泥于形式,在签订保密协议的情况下,根据他们个人意愿,自由流动。

3.2 信息资源适度共享

军事教育信息资源是指军事系统内部产生或从外界获取的各种具有军事教育价值或支撑军事教育机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各种信息的总和。由于受到观念、体制和保密等因素的制约,军地之间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范围还比较狭窄,教育信息资源的流动还不够顺畅,服务机制、管理制度等还不完善,还不能充分满足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需要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步伐,在符合保密安全的条件下,适度实现军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军事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3.3 硬件资源共建共用

硬件资源是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做到“物尽其用”,才能使军事教育硬件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信息化军事教育对硬件资源的技术性、集成性、系统性要求更高,保障难度大,同时技术的军地差异性也在不断地缩小。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先进的技术和保障手段,统筹协调好军事教育硬件资源的配置和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军地共建的方式进行硬件资源建设,并规范硬件资源交流合作的范围、渠道、程序和方法,实现共建、共管、共享,提高军事教育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4 军民融合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效运行机制

4.1 需求牵引机制

需求牵引是指在实施军民融合培养舰艇指挥人才时,要舰艇部队转型建设与军民融合培养舰艇指挥人才统一起来,围绕打赢育人才、用人才,促进打赢能力的提高。一是,完善人才需求定期反馈制度。以舰艇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出发点,与地方高校协调沟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划,改进培养方式,科学设置培养内容。二是,建立急需人才优先培养制度[4]。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军事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和地方教育资源,以点带面,以急需人才培养带动整体人才培养,着力解决舰艇部队指挥人才队伍建设的燃眉之急。

4.2 筹协调机制

统筹协调就是充分考虑军队和地方双方的需求、功能和职责划分,对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确保人才培养规划落到实处。应成立由军方和地方人员共同组成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机构,全面统筹协调军民融合军事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变军地临时协商为集中统筹,将军民融合培养舰艇指挥人才工作上升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政府行为[5]。平时军地双方定期召开高级别的军地会议,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协商沟通。

4.3 人才交流机制

军地双方应共同努力,破除高层次人才在军地之间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形成军地高层次人才的良性互动。一是,拓展军地人才交流渠道。确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积极为地方人才的引入创造条件。二是,建立地方科技人才短期聘用制度。针对军队实际需要,运用市场化手段,以适当的聘金短期聘用地方高技术人才,解决军队临时出现的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三是,完善技术人才市场交换机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将外部人才从市场或其他军内单位“借”过来为我所用,与其签约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5 结束语

军民融合培养海军人才创新了当代军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履行神圣的使命,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同时根据国际形势发展,拓展使命任务,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多样化任务,就必须改变过去封闭式发展的老路子,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力度,采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方式,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要进行科学设计,合理统筹,依托国民教育从更大范围培养和选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军事人才,缩短我海军与世界强国海军之间的差距,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我海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除借鉴世界军事强国的先进经验外,更多的是要立足国情军情,尊重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好军地高校资源,实行优势互补,创新军民融合培养海军人才模式,培养大批舰艇部队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天.军民融合发展的探讨与实践[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

[2]王为奎,胡雪明,赵驳强.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3):161-164.

[3]阮汝祥.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

[4]吴志忠,崔乐业.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式军事人才培养模式[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1):71-73.

[5]张希元.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3):67-69.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舰艇人才
舰艇入列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人才云
舰艇远航中开展音乐健身操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