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维建
羊本是普通的动物,但在人们的观念中,羊几乎成了善良、美好与吉祥的象征。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羊的记载。《王风·君子于役》云:“日之西矣,羊牛下来。”古代人对养羊业早就很注意,《毛诗·小雅·无羊》说:“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庄子》曰:“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山东汉画像石上常见到羊,而南阳汉画像石上却很罕见。这大概可以说明山东养羊业比河南南阳发达很多。山东汉画像石上,无论是庖厨图、狩猎图、车骑图、墓门上、大树下,往往可以见到羊。汉代人祭祀中更是不能缺少羊。
1 羊因其仁者形象常被作为执挚之物
见面执挚为周代见面礼仪,挚通蛰,即礼品。周代人拜谒尊长及走亲访友必须携带见面礼物。古人的“执挚”不同于今天走亲访友时的馈赠。一是不能无挚;二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随意选择以何为挚,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物品为挚是一定的;三是挚并非馈赠之物,除表示礼貌外,主要作用是表明身份,在一般情况下,都应在第二天回拜时原物送还。回拜也称“回访”。客人来访后,主人也应前往复见客人,俗称回拜。若有来而无往,则为失礼。古时回拜以异日为敬,后世则以同日为肃,至近代可根据情况随意确定回拜日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正义》:“《士相见礼》云,天下大夫相见以雁,上大夫相见以羔。”《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禽作六贽,以等诸臣。孤执皮币,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翟,庶人执骛,工商执鸡。盖象事以明等威,以示礼也。”贾公彦疏:“羔,小羊,取其群而不失其类者,凡羊与羔皆随群而不独,故卿亦像焉而不失其类也云。
汉袭古礼,《续汉书·礼仪志》说:“每岁首为大朝之贺,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其贽,公侯璧,中二千石、二千石羔,千石、六百石雁,四百石以下雉。”注引《决疑要注》:“古者朝会皆执贽,侯、伯执圭,子男执璧,公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汉魏粗依其制。正旦大会,诸侯执玉璧荐以鹿皮,公卿以下所执如古礼。”
汉代人还相信羊能体现人伦之美,把羊作为知己知孝的象征。《说文》:“羔,羊子也,《春秋繁露》曰:‘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公羊传》何休注云:“乳必跪而受之。”《春秋繁露》说:“凡贽,卿用羔。羊有角而不用,如好仁者;执而不鸣,杀之不谤,类死义者;盖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故羊之言犹祥,故以为贽。”羊的温厚、忍耐、至死不争的性情,颇有礼仪风范,故而被视为仁者象征。
2 羊是太牢、少牢的必备品,亦是“六畜”之一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六畜”一词,屡见于《左传》、《周礼》等先秦典籍,最早解释六畜内涵的,是《尔雅》“释畜”,该书中的六畜排列为:马、牛、羊、猪、狗、鸡。《三字经》中将六畜排列为“马、牛、羊、鸡、犬、豕”,“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六畜之中,猪的地位很重要,有“六畜兴旺猪为首”的说法。在史前农耕文化中,猪是最重要的家畜,其驯养年代大体和狗相同。河北的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了1万年前的家猪遗骸。中国史前文化也有猪崇拜,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猪首龙表明,龙的原形是猪首蛇身。六畜也泛指各种家畜、家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
古代修造陵墓时,在地宫构造完毕之后,都要在墓中宰杀猪、牛、羊三牲,捆缚鸡、鸭、鹅三禽于地,为的是请走古墓附近的生灵,请上天赐给此地平安,使墓主安息不被打扰。这种说法叫做:“三牲通天,三禽达地。”猪头牛头羊头同时贡奉,是十分隆重的,可以把信息传达到上苍;三禽则是献祭给居住于地上的神灵。禽畜可使真穴余气所结,所以陪葬坑中必葬禽畜,以顺星宫、理地脉。
3 羊是汉代人信仰中的吉祥物
最迟到汉代,羊已成为人们信仰中的吉祥物。汉代吉祥多作“吉羊”。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汉洗·大吉羊洗》有:“大吉羊,宜用。”汉瓦当、铜器中亦多有“大吉羊”的字样。《说文》:“羊,祥也。”刘熙《释名·释车》云:“羊,祥也,祥兽也。”羊在古代寓意“吉祥”。汉墓出土的“元嘉刀”铭文有“宜侯王,大吉羊。”徐州缪宇墓画像石之羊,题铭为“福德羊”[1]。羊又与“阳”通,“三羊”即“三阳”,有否去泰来的吉祥含义。《史记·孙子世家》:“眼如望羊。”《释名·释姿容》曰:“望羊:羊,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瑞应图》曰:“钟律和则玉羊见。”因为此神性,故许多民族旧时以羊的肩胛骨作为卜具进行占卜。《辽史·西夏外记》云:“凡出兵先卜……,一炙勃焦以艾说灼羊脾骨(即羊胛骨)。”记述的是古代羌族用艾炙羊胛骨,根据骨面的裂纹判断吉凶、决定可否。此俗至今保留于羌族人中。
4 缀以羊头的汉代墓门楣画像石寓意除盗祈富
山东汉画像石中,有许多中间刻一、二羊头,旁边再缀以其它物象的画像石。据它们的形制、尺寸及雕刻布局看,当为墓室中的门楣。那么在墓室的门楣上刻这些羊头作什么呢?《杂五行书》云:“悬羊头于门上,除盗贼。”《新言》云:“初年悬羊头磔鸡头以求富余……。”从这些记载我们知道,在汉代人的信仰中,悬羊头于门上既有除盗贼,又有祈求富余的意思。
5 羊还有升仙工具之寓意
文献上有此佐证。汉刘向《列仙传》载:“葛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一日乘木羊入蜀,蜀中王侯追之上绥山——绥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因此,羊能作为升仙的工具,可能就是崖墓门楣上有大量浮雕羊的主要原因。刘熙《释名》注:“羊车,羊祥也,祥善也,善饰之车,今犊车是也。”羊车是取吉祥之意的善饰之车。临沂汉画像石上,已发现四幅羊拉车、羽人骑羊内容的画面。
2003年2月1日,山东省邮政局在羊年的正月初一这天,启用了癸未春节拜年纪念邮戳一套17枚(全省17地市各一),此为第五套春节拜年系列邮戳。这套拜年邮戳赋予了较强的历史文化内涵。邮戳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经典“羊”字与古代文物两者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再配以流畅富有韵味的线饰,借以表达“三阳开泰”、“双羊献瑞”这个意境。全套邮戳选取素材从殷代甲骨文到现代毛泽东的草书羊字,从四千年前后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羊头石杵”到现代的“绵羊石”,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其中的临沂戳:“羊”字出自书圣王羲之(山东临沂市人)《快雪堂帖》中的草书,羊图则选自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前室南壁横额上的羊图案。这枚邮戳是本组系列拜年邮戳中的唯一一枚羊图、羊字出自同一地区的戳记。
【参考文献】
[1]南京博物院,等.东汉彭城相缪宇墓[M].文物,1984,4.
[2]朱国照.汉代画像中所见牛、鹿、羊车及其反映的社会意识[C]//汉代画像石研究.文物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