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

2016-04-05 08:27张晓震
科技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

张晓震

【摘 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但质量不高,据调查,反映就业质量的就业区域、专业相关度、薪酬待遇、离职率和就业满意度等指标欠缺。笔者列举分析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从而提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政府职能发挥、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强化等方面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把就业问题提高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加以关注,对于高职大学生就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在大学生群体中居领先地位,但就业质量一直不高,这是困扰毕业生和院校就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本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得知,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具如下特征:

1.1 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通过对本院2013-2015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得知,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比例分别为2013年17.2%、3.1%、61.3%;2014年18.3%、2.9%、60.7%;2015年18.6%、3.3%、61.2%。京津冀就业毕业生年均达到80%以上,其他省份就业的不足20%。区域分布明显不均衡,且一线城市比例较大,每年占毕业生数的20%以上。

1.2 专业相关度不高

专业相关度是衡量人职匹配程度的重要指标,本院2013-2015届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不高,分别为45.36%、47.21%、46.25%。从数据来看,总体发展平稳,建筑、服务、艺术、体育类专业对口率较高,材料类专业对口率较低,财经、机电类专业对口率最低。

1.3 薪酬待遇总体较低

据调查可知,本院2013-2015届毕业生毕业后平均月收入大多在2000-3000元水平,其中,2000元以上不足2500元的占35.1%,2500元以上不足3000元的占46.6%。总体收入状况普遍低于预期,形成影响高职生岗位稳定性重要因素。

1.4 离职率较高

据调查发现,本院2013-2015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37.2%、38.1%、38.7%,而主动离职的均占离职学生的95%以上,单位解聘的不足5%。从统计结果看,离职主要原因为用人单位无法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而薪资福利低、想变更工作地域也是离职的重要因素。

1.5 就业现状满意度不高

就业满意度是质量状况评价的主要观测点。据调查,本院2013-2015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平均为56%以上。总体来说,毕业生对就业现状基本满意,主要对用人单位培训机会、工作安全性、社会保障、行业前景等满意,但对发展机会、工作氛围、当前收入水平等仍不满意。

根据上述特征,通过对周边院校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具有普遍性,总体状况一般,提升空间较大。

2 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2.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欠缺

首先,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就业率而轻就业质量现象,把就业率提升作为衡量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就业率普遍在90%以上,就业状况较好,其实就业质量并未达到较高水平。其次,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滞后于市场需求,赶不上市场发展步伐,不能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专业,以至于毕业生不适应市场需要。第三,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不强。缺乏专业化、专家化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重理论、轻实践,内容狭窄、空洞,缺乏时效性。

2.2 政府服务和监管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首先,政府就业信息服务职能不完善。目前,毕业生就业主要由高校直接面向用人单位,信息渠道窄,限制了毕业生流动和就业。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全面掌握社会资源,应承担起提供快捷就业信息服务职责。当前,政府虽已建立起网络就业信息平台,但因引导不够,使用效率偏低。其次,对就业市场监督职能欠缺。政府作为社会公权力执行者,不能主动运用执法权规范就业市场秩序,消除就业不公现象,诸如,性别歧视、生源限制等。

2.3 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竞争力不强

据调查,高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注重就业地域、薪资、舒适程度等,缺少职业规划和吃苦精神。不愿从事基层工作,职业选择上好高骛远,不屑市场需求量大的技能型或服务型岗位,严重脱离自身专业和能力实际。另外,毕业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学生多数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对职业素养的培育重视不够,造成自身综合素质较低,职业岗位竞争力不强。

3 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

3.1 加强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产教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努力试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环节,持续提升学生生产和实践能力。及时研判市场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市场导向和院校实际有效结合,适当调整和设置专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合作,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建立提升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训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使毕业生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

3.2 强化政府职能发挥,促进就业及其市场秩序持续稳定

强化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发布渠道。合理统筹政府职能部门资源,特别是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资源。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优势,建设开放有序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发布平台,拓宽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实现社会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时对接,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就业市场秩序,消除就业不公。政府要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建立有序运转的公平的就业市场体系,使各类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竞争机会均等,并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使劳动力流动与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体现公平与效率,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

3.3 强化毕业生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要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适时调整期望值,客观评价自己,做好职业定位,抓住就业机会,找到合适岗位;要多从事实践活动,多了解国家经济状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调整职业兴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要注重校内专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把实训实习作为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手段;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努力培养沟通和职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学习、锻炼,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并不断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建孟.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6).

[2]张付丽,戴莉.论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选择[J].学理论,2014(8).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