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秀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习讨论能力已渐渐受到小学教师的重视,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习讨论能力更是促进学生思想交流,继而增强其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讨论呢?本文将对如何组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堂讨论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讨论;组织方法
笔者认为,学生讨论重在生生之间进行讨论,因此,只有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才会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所以,本文将以合作学习为核心,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教学策略,具体如下。
一 小学语文课堂讨论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好讨论的内容
作为教师,要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每一节课。课前应当确定好本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供学生讨论的问题应当有适当的难度,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太难的问题学生讨论没结果,也就会失去讨论的兴趣,相反,讨论的问题太简单,学生张口就会,表面上看起来热烈,实际上这样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二)组织学生讨论的目的要明确
课堂中,我们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形式上的讨论,而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合适的讨论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组织本次讨论的目的,明确需要在讨论中解决什么问题,在讨论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进行讨论的目的,针对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提出自己的要求,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讨论的质量。
(三)课堂组织学生讨论必须抓准时机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教学中,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抓准有利时机,如遇到疑难问题、学生个体又不能独立解答时,学生思维不够充分打开时,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二 合作学习是组织学生讨论的核心路径
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教师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分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参与集体性的活动获得知识。在合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交流合作。基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况,教师在实际的合作学习应用时,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教学创新,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学有所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合作教学更注重依靠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实现教学信息的扩充,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依靠的教学资源有限,也无法有效扩充教学资源,但合作教学以学生互动为基础,通过讨论增加课堂信息密度,从而能够让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料,学习兴趣自然有所提升。
(二)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教学活动可拉近学生关系,提升学生互动效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都会增强。在此基础上,语文合作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运行方式等方面都应秉持“人本教学”和“创新教学”理念,为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三 基于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化教学策略
(一)两人互查法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相对简单的,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既要了解语文课文的真正内涵,又要懂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就小学语文朗诵和阅读来讲,虽然很多学生自行阅读朗诵的效率很高,但是对自己的错误往往很难发现,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師可以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两两一组,双方进行互查式朗诵阅读,双方互相为对方检查朗读断句等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讨论,实现相互提升。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双方在互查时要注意:文本朗读要带有真情实感,能充分地表达出毛主席对红军不惧长征精神的赞美之情。对于朗读中的情感表达不到位、断句有问题的地方,学生之间就可以讨论、分析原因,例如理解不充分导致情感体悟不到位或断句有问题,等等,经过讨论研究,学生就能找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二)叽叽喳喳法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学习的时间也较为充裕,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中有的教师很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性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交换学习经验的主要措施,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对于一些存在较大争议的话题、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叽叽喳喳的讨论学习。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后,能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地球环境现状的担忧并呼吁大家保护自然,保护地球。借助这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应该如何进行环保。
(三)接力法
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古诗文有的写唯美的风景,有的写低落的心情,有的则是写仕途的不如意等。学生如何才能深刻地记忆古诗文呢?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中的接力法,也就是让学生做好分组,3-5人一组,教师为学生设置不一样的主题,让学生引用古诗词句来表述主题。如在教学《江南春》时,教师可以由诗文内容拓展风、花、雪、月四种场景,由1-4组的学生分别选一个作为主题并通过词句将其表述出来,学生练习以往所学,就会联想到很多的词句,如——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样接力的比赛会使得学生得到很多的课外知识,既实现了课堂的合作,也实现了基本的学习资源共享。
(四)切块拼接法
切块拼接法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之一,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编组,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阅读有关章节;然后再为每一个小组成员发放一份“专家作业单”,让学生就不同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最后再让不同小组中阅读同一内容的成员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的问题;完成专家组讨论后,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小组,轮流把自己所学内容和讨论问题的情况传达给小组同伴,得出应有的结果。
如在学习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理解一句古诗,先自学,借助注释或其他资料,阅读同一内容的同学组成专家组进行讨论学习。结束后各成员返回原小组,把自己讨论的结果教给同伴,请一个小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比如A同学认为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从剖析辛弃疾的生平入手,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样渐入式的讨论方式下,同学们越说越具体,意思越来越清晰,理解得越来越深入,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就会越来越全面、细致。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其交流讨论,同学之间既是相互提升的,也是互相反思的,更是互相配合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在新时代仍然具有很大的挖掘价值,期望各语文教师积极创新,拓展新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天宇.组织语文课堂讨论的艺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27-28.
[2]贾琪.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J].学周刊,2018(1):60-61.
[3]洪锋.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J].课外语文,2018(9):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