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析

2019-04-17 12:58刘敏徐梦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互联网+

刘敏 徐梦林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转型影响巨大,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创客教育、智慧课堂等应运而生。智慧课堂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的新路向。以临沂大学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对智慧课堂在中国传统建筑、茶餐厅设计两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进行探析,力求为该课程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107-0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转型影响巨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深化融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等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创客教育、智慧课堂等应运而生,为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条件。其中智慧课堂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的新路向。智慧课堂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与融合而发展的,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智慧的教与学,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是教学信息化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临沂大学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探析智慧课堂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对建筑的认知和设计能力。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对建筑基础知识掌握不灵活,技能型实验完成欠佳。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确保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高端技能人才,成为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一)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全部理论知识借助于幻灯片,虽结合实际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但收效甚微,学生在园林建筑方案设计时无法灵活利用理论知识,如建筑结构、内部空间设计等。

(二)空间感不强

虽然在快题设计训练中学生考察了实际场地,教师进行了优秀方案分析,但是大多数学生仍对方案无从下手,缺乏对建筑平面、空间、尺度、体量等概念的直观和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止步不前,无法充分发挥个人能力进行方案设计。

(三)创新意识欠缺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被动接受,无法与真正与场地结合,加之平时训练多以图纸形式完成,学生空间感不强,导致方案设计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且学时有限,学生只能疲于应付作业,根本无从谈及设计思想与创新,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的提出和发展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课堂、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智慧课堂”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新形态。智慧课堂的核心是开发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创设有利于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评价反馈、交流互动和资源推送能力,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主要采取“三段十步”的教学流程模式,即由三个教学阶段和十个教学步骤组成。其中,“三段”即智慧课堂仍然是由“课前、课中、课后”组成的三段式课堂教学闭环,“十步”即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情景创设、探究学习、实时检测、总结提升、课后作业、微课辅导、反思评价等十个教学步骤,构成了教与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完整智慧教学过程。“三段十步”的智慧课堂实用教学流程结构,在各个阶段应用上既要分担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又有各个阶段任务的重点和特色,从而构成智慧课堂的完整教学过程和持续发展体系。另外,教学目标及方案设计是课前教学阶段的重点任务,是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设计理想的学习情景和教学方案,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同时,将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和体现于教学设计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智慧课堂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根据智慧课堂“教与学”的要求以及“三段十步”教学流程,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结合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际,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其具体应用举例如下。

(一)中国传统建筑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阅读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园林文学作品意境进而指导传统建筑设计的能力;素质目标为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口头和图纸表达能力。

2.课前。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临沂大学课程中心信息平台,进行学生学习历史成绩查询和作业分析,精确地掌握不同学生学情基本信息。首先,通过该平台向学生推送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微视频、学习课件、优秀作品展示等预习内容,并选取富有特色的园林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指定古典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微课、慕课、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学习和查找资料,分析文学作品。其次,学生在课前学习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并提交到平台上,还可以通过平台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于平台进行相关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讨论的情况进行学情分析等,并以此调整教学方案。

3.课中。注重学生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首先,点评学生读书笔记,要求学生从景观视角去“读”经典名作,围绕明确的立意,以文学化的构思,把诸景观组织起来,并进行优秀作品讲解。其次,充分利用“智慧教室”,分组针对某一古典文学作品展开讨论。讨论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追溯作者所处背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循序渐进地展开讨论,进而确定立意和景点组织。内容要具体,符合逻辑,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问题的提出要能引人入胜,引起悬念;问题的叙述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发现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精心控制课堂进度。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争论,同时还要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讨论的进程和内容,在学生的讨论已解决了主要问题时,应及时转换题目或进行小结。不让少数几个学生“垄断”讨论“市场”,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最后,归纳整理,整理能使零碎和粗浅的认识理性化和系统化。整理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并强化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小组学生的共同认识,确定立意和景点组织。这对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課后。鼓励作品创新,突出个性。首先,学生将讨论结果通过图纸形式表现,提交临沂大学课程中心平台,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其次,作品完成后,学生进行作品汇报,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以及设计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最后,学生可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习感受与疑问,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布置作业进行知识点巩固。教师对本次作业的评价包括课前学生读书笔记的撰写、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作品成绩以及利用平台签到、讨论交流情况。

(二)茶餐厅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茶餐厅的基本特征和设计方法;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进行单体建筑设计的构思、模型制作、设计创新和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素质目标为提升学生空间感、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前。充分利用临沂大学课程中心平台,掌握不同学生学情信息。首先,通过该平台向学生推送关于茶餐厅设计的微视频、学习课件等预习内容,并下达设计任务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微课、慕课、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学习和查找资料,进行方案构思。并要求学生对独立式茶室、餐厅或咖啡厅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其次,学生在课前学习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完成调研报告并提交到平台上,并基于平台进行相关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学情分析调整教学方案。

3.课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传统教学+智慧课堂。首先利用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课前推送视频、学习课件,讲解茶餐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制图规范,并进行优秀案例分析。其次,学生结合调研报告和任务书,分组讨论进行方案构思,从建筑造型、建筑空间设计等方面鼓励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最后,学生将设计方案通过建筑概念模型表现出来,对其建筑方案的空间、尺度、体量等形成直观和感性认识,并进行方案调整。

4.课后。鼓励个性发挥。首先,学生将确定好方案的概念模型图片提交课程中心平台,教师进行评审和指导。其次,学生进行茶餐厅设计方案图纸表达,方案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学生进行作品汇报,设计院建筑设计专业人员点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进行二次修改。最后,作品展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层层推进,学生掌握了茶餐厅设计的理论知识,提升了实践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对本次作业的评价包括课前调研报告的撰写、课堂讨论发言情况、模型制作情况、方案设计成绩以及利用平台签到、讨论交流情况。

四、教学效果分析

对临沂大学园林专业2014级、2015级本科1班的学生进行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以茶餐厅设计为例进行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认真调研积极完成课前作业,课堂讨论热烈,和教师互动效果较好,个人创新意识增强,概念模型制作、茶餐厅方案设计完成较好,提交及时,且整体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层层推进,学生掌握了茶餐厅设计的方法,创新能力提高,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期末考试——游人接待中心快题设计(3小时)。通过调查园林专业2014级本科1班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情况,发现报考风景园林设计方向的学生人数为9人,进入复试的人数为6人,其中4人复试、1人初试考查园林建筑快题设计,考查学校为南京林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可见园林建筑快题设计的考查形式在硕士研究生录取考试中所占比重较高,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校比较注重该知识的考查,学生表示通过茶餐厅设计作业和期末考试快题训练,都较好地完成了复试考试。

五、总结

我国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始于2005年,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课程改革和应用研究,依然是未来几年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关于智慧课堂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尚未进行,本研究通过举例探析其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该课程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但是关于如何系统评价智慧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将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在实践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7):14-19.

[2]朱琨,胡明亮,梁艳,等.地方高校《园林建筑》课程教学思考与探讨——以齐齐哈尔大学园林专业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10):98-99.

[3]毛志远,马珂.园林建筑课程实施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2):76-78.

[4]王鉴,安富海,李泽林.“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7,(11):105-116.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6]苏明骜.智慧课堂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10).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互联网+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