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 王园 王瑞芳 刘娜 王乃凤 齐景伟 安晓萍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实施教育改革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在校企合作环境下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以期全面提升动物科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30-02
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实施教育改革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其目标是培养满足企业需求和具备科研竞争力的高水平特殊型人才[1],从而为社会快速、大规模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互利双赢”。
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2]。大学生创新能力能够反映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也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动物科学专业在创新人才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养殖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出可从事动物生产应用、推广开发、教学科研、畜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同时培养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专业人才[3-5]。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一直秉承“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理念,注重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以专业发展为方向,从教学内容和形式、课程体系和安排、实践环节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显著的效果,全面提升了动物科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围绕产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
高校优秀人才培养的原动力来自于产业需求,畜牧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我校动物科学专业根据国内外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以畜牧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在校大学生的“3+1”人才培养方案,即利用3学年完成理论教学和1学年进行专业实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规格问题。
二、加强校企深度融合,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合作作为助推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动力,在提升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我校动物科学学院的教学资源优势,针对内蒙古地区畜牧产业的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践型、复合应用型人才。近些年来,我院先后与内蒙古正大、赛诺、伊利等多家企业创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模式主要有整班推进式、集中合作式和分散合作式等,保障了动科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一)整班推进式教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根据学科专业方向不同,先后与伊利集团、赤峰家育、北京富乐维等企业合作组建了伊利班、家育班、富乐维班等。企业班组建形式是学生自愿申请、学院考核挑选、以企业名称命名班级;企业班教学管理形式是校内外辅导员共同负责管理;企业班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校内外专家精品课程讲授、暑期课程实习、学年实践考核、企业奖学金设立等形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可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学生技能培训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经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全面培养,我校动物科学专业教育弥补了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中实践不足、专业知识针对性不强等弱点,从而培养出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集中式合作教育模式
“集中式合作教育模式”是指学院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集中到某合作企业实习,这种模式的合作企业必须有一定规模,具有接收大量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能力[6]我校动物科学专业与伊利集团、内蒙正大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以“参观—顶岗”形式分派不同年级的学生进入企业集中实习,体现了专业的应用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保证了我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结合第二课堂,实施分散合作式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是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7]。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教育在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及科学方法的掌握、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院针对专业特点,在寒暑假放假前,就联系相关合作企业,安排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短期生产实习,短期实习包括综合性实践活动及研究创造性实习,实施分散式合作教育,培养了我校动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促进了实践教学发展。
三、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高学歷中青年教师是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是学院快速发展的基础。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整体青年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自2012年以来,学院与四子王旗赛诺羊业公司建立以“教学、科研、育人”为特色的合作教育模式,从动物营养与饲料、繁殖育种及生产管理等方向培养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创精品、建精品、学精品”的教学研究氛围,从而丰富了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实践经验和水平,夯实了教学和科研基础,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引企入教,校企短程接轨
引企入教。自2012年以来,学院建立了企业导师制,聘请养殖企业、饲料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单位高管、业务能手做为专业导师,安排企业导师专题讲座,从而打消了学生的专业困惑,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学生真正了解行业、了解企业。做到教育随着行业发展而“动”、适应市场需求而“变”。新生入学的参观企业教育,从直观教育入手,学生很容易进入大学的角色,缩短了从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时间,为更快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二年级以上学生的校外导师制,通过3—4位学生安排1名校外导师,就科研、实践、论文与科研进行相关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企业优先定制了人才,培养出适应企业的人才,实现了校企双赢。
五、取得的一些成绩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不仅奠定了专业转型发展的基础,而且实现了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了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了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
(一)就业质量
通过与行业优质企业合作,为毕业生提供了高质量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优质企业也进一步提升了人才标准,近年来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与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
(二)社会实践
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宽了我院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正大集团、内蒙古赛诺羊业等公司定期为我院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实践岗位,配备企业导师全程、全岗位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创新创业
为了检验学院的实践教学成果,学院积极组织大学生有计划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和实践技能大赛,以赛促教。通过大学生互联网+大赛、牛精英大赛、挑战杯、動物科学实践技能大赛和水族箱造景大赛等自治区和国家级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思维。近两年来我校动物科学学院获得了“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国家银奖1项、铜奖1项、自治区金奖3项、全国首届“牛精英”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参考文献:
[1]刘凡,蔡克迪.创新理念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33-137.
[2]戴四发,胡洪,李焱,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98):46-49.
[3]张竞乾,王坤,赵娜.构建应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学报,2014,(6):146-147.
[4]赵娜,张竞乾,王坤.畜牧兽医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24-25.
[5]韩庆,黄春红,成钢,等.构建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与企业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学报,2014,(11):132-133.
[6]于溯,刘红琳,陈运辉.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38-39.
[7]邓力,刘和平,郑群英,等.结合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