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平 陈胜祥 张荣
摘 要 以江西省T中职学校为例,基于诊改理念对该校第二课堂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研究发现,目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普遍存在育人规划缺失、学习效果差、大量实训资源闲置等问题;运用诊改理念提升实训效果,需要制定实训目标和标准,对中职学校第二课堂进行实践性改造,在诊改循环中持续提升实训质量,由此达到充分利用实训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教学诊改;第二课堂;实训模式;行动研究;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2-0052-05
一、引言
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以下称《通知》)。2016年,教育部又在9个省确定了27所中职学校和27所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以下称“教学诊改”)。由此,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制度随之全面推进和建立,教学诊改成为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行“管办评”分离和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落实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时至今日,围绕诊改理论、诊改制度体系建设,专家和学者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1][2],但少有运用诊改理念解决实际工作的实践案例。
中職学校的第二课堂是一个长期被人忽略的人才培养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利用中职学校第二课堂进行技能实训更鲜有人探索。课题组基于诊改理念,从解决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入手,与研究专家、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开展行动研究,对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性改造,达到合理规划第二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实训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目的。
二、内涵与方法
(一)教学诊改的核心内涵
2014年12月26日,在全国中职学校评估总结会上首次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概念[3]。“诊断”原指医生在检查病症后判定病人病情,开出处方的一个行为过程,后来“诊断”原理被运用于社会科学,本世纪后“诊断”进入普通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教育管理技术。“改进”是一个质量管理的名词,即改变现状,使之有所进步。因此,诊改中的“诊”就是根据现状发现问题,“改”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有所进步。教育部《通知》中对教学诊改的政策表述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4]。全国职业院校诊改专委会主任委员杨应崧教授指出,教学诊改要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5]。也有人指出教学诊改是一个“确定目标、聚焦要素,查找不足、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6]。
综上可知,教学诊改的核心内涵就是根据目标和标准,基于现状,通过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循环改进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诊改目的是要改变职业院校固有的管理与运行模式,改变惯常的工作方式,改变自上而下、以外力为主的动力机制,实现办学理念、教学组织、信息应用、考核激励等系列转变,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诊改的行动研究过程
自2015年9月始,江西省T中职学校聘请研究专家深入第二课堂教学诊改实地,与本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组建了一个行动研究小组。2015年下半年即完成了该校第二课堂现状调查,对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预诊,寻求解决办法;2016年上半年运用诊改理念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制定计划、目标、标准并付诸行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为诊改行动的实施和观察阶段,研究者全过程参与第二课堂实训活动,并根据师生、管理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调整计划和目标;2018年进行总结和反思,撰写研究报告。
三、诊改之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指的第二课堂特指中职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后的下午第七八节课、晚自习时间及双休日时间,即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在校时间。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本也是重要的育人时间,但现实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本行动研究小组对全国15所中职学校第二课堂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访谈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在诊改之前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一)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第二课堂实训安排
关于“第二课堂开展和管理方式”项目的调查结果为:在15所调研学校中,11所学校下午七八节课和晚自习时间在教室自习,占比73%;1所学校实行“放羊式”的管理,占比7%;3所学校安排了学生进入实训场所学习,占比20%,3所学校分别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江苏、浙江和福建的学校[7]。
(二)大部分中职学校第二课堂自习效果差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及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不同,没有升学压力,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把学生“关”在教室自习,秩序混乱、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较差。课题组曾深入中职学校自习室对学生进行了现实访谈,大多数学生表示:“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坐教室自习玩手机、聊天、听音乐、绣十字绣、吃东西,打电话、吃零食、打瞌睡、看小说,甚至男女生坐一起谈情说爱、装疯起哄。学生会干部来了,就安静一下,他们一走,吵得就跟菜市场一样。”有老师提到:“中职生文化成绩本来较差,主动学习的热情度低,坐在教室那就是一种煎熬,我们学校第二课堂没有辅导老师,只设值班老师。作为值班老师,也是一种煎熬,站在教室走廊中间,总是很吵,纪律相当糟糕。”
(三)实训资源在第二课堂时间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中职学校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之一是实训场地,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是实训资源。课堂教学结束后,学校有大量的实训设备设施在第二课堂时间处于空闲状态。调查显示,某中职学校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社会服务工程系,四个专业教学系共有5665个实训工位,这些设施在课堂教学时能同时满足5000多名学生进行操作实训。在第二课堂实训计划实施之前,90%以上实训工位在第二课堂时间处于空置状态,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学生进一步技能学习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造成实训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教学诊改理念下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训模式创新
目标是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标准是目标的具象表现,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清晰的标准[8]。据此,本行动研究小组针对上述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江西省T中职学校(下文简称“T校”)的实际出发,以目标和标准为起点,以问题为导向,分段设计、分步实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训模式。
(一)建立目标,顶层规划第二课堂实训
1.建立学生发展目标,把学生引入实训场
T校根据教学诊改“五层面”理念,建立《学生发展目标与自我诊断表》。学生发展目标规划了思想道德发展、学业发展、行为发展、学习能力发展、职业素养发展5个维度,5个维度中制定了以17个观测点为基础的学生发展标准。其中在“学业发展”部分设置了“第二课堂实训”“技能培训”“技能竞赛”3个观测点,这3个考核点紧紧围绕实训和技能主题,设定了20分值(见表1),使第二课堂实训成为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观测点和较高的权重得分项目,在制度设计层面,用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实训。
2.设计项目任务,明确实训项目要达到的技能目标
第二课堂实训要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必须要让学生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学校在所有实训场地都设计了项目任务和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获得一定积分。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该实训中心设置了“皮带输送机、金属材质物料分拣系统、多种材质和颜色物料分拣系统的装配与调试”等项目任务和技术目标。学校89个实训中心(实训室)和14个教师技能工作室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了项目任务和技能目标,并根据需要滚动更新,具体见表2。
(二)建立标准,做实第二课堂实训目标
标准是衡量目标的标尺,是目标的具象体现,也是目标本质特性的显现。第二课堂实训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其目的是为学生打好技能基础,培养专业兴趣,必须严格操作、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清楚进入实训场地后就是一名企业员工,必须遵章守纪、安全操作。学校专业教学系为每个实训场和工种建立了第二课堂实训流程管理标准、安全操作标准、要达到的技能标准。这些标准制印在每个学生的《實训手则》并张贴在实训场地醒目位置。
1.流程管理标准
第二课堂实训采用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标准。学校制定了第二课堂实训“5步”流程管理和“5S”现场管理标准。“5步”流程管理为:场地分配,对号入座;安全教育,人人过关;考勤点到,不留空白;任务清单,对表操作;合格检查,评价考核。“5S”现场管理则采用生产企业通用的管理标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2.操作标准
学校实训场地全部按“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要求制定每一个工种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例如“数控车削加工操作标准”,从8个方面制定了数控机床操作步骤和要求,具体见表3。
3.技能标准
技能标准是指按照教科书要求,学生操作实训过程中,每一个操作过程需要达到的基础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和检测试验方法标准。例如“吊扇供电线路的连接技能标准”规定了吊扇供电线路的连接实训过程中要掌握的技能,具体见表4。
(三)螺旋改进,在自我诊断中持续提升实训质量
现行教学诊改“8字”螺旋循环的基础和源头是“戴明循环(PDCA循环)”,这是质量管理基础理论之一。第二课堂实训能否有效、可持续实施取决于学生是否乐意参加、是否有获得感。T校通过设计并落实每个PDCA循环,对每天的实训工作任务、学生能力发展目标、教学系技能教学目标进行自我诊断,在螺旋改进中持续提升第二课堂实训质量。
1.“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每日自诊
每天的实训工作任务当天完成,遵循PDCA闭环原则,实行项目任务递进制。即一个项目完成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实训任务,已完成的项目是下一个项目的起点,下一个的实训目标必须高于今天目标,学生的实训技能在一个个螺旋循环中不断提高。
2.学生对照《学生能力发展目标》的自我诊断
学生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对照目标和标准进行打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等级,合计得分在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分及以上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以此为据调整和制定下学期的发展目标,实现持续发展。
3.教学系实训目标和质量的自我诊断
教学系的第二课堂实训目标与效果自诊以学期为单位。以教学系每学期第二课堂实训计划(目标)为起点,在学期结束时以两个指标作为自我诊断的参照:一是学期实训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二是本学期学生专业技能成绩。新学期根据这两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制定新一轮的第二课堂实训计划,进行新一轮的PDCA循环。
(四)平台保障,高效配置实训资源
教学诊改成为先进理念的重要一点是,强调以信息管理平台为载体,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流程跟踪、状态查询、数据统计的应用智能化、信息可视化和办公高效化。第二课堂实训实施的关键节点是将学生技能学习需求与闲置资源高效结合。在未建立诊改信息管理平台之前,学校基本采用半手工化的方式向全体学生征集需求,再与实训工位对接,然后再生成日期、时间段、工位号安排表,工作量巨大、效率较低,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学校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校级“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平台通过与学校基础数据库的对接,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交换,数据源头、实时采集,做到了学生实训需求、实训工位、辅导教师、管理人员等最佳配合。平台还同步开发移动端APP应用,实现监测预警消息提醒,学生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查询实训工位配给状态,并根据自己的训练需要进行选择,像网上电影院购票选座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实训场地和自己需要的操作工位。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实训任务提醒、个人实训完成情况、教师评价、积分排名等信息。
五、教学诊改理念下第二课堂实训模式创新的成效
T中职学校系本省教学诊改秘书长单位,是省首批教学诊改试点学校之一。在两年多的诊改实践中,基于“边做边思考、边做边提高、边做边推进”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从存在问题最多的第二课堂入手,创新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训模式,取得了相当好的改革成效。
(一)全校技能学习的氛围更浓
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训,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到实训场地去把专业知识变为实践操作,体现了中职教育的职业特征和技能特征。学校学习氛围变得浓厚,热爱技能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以近三年学校开展的技能竞赛节参赛人数为例,2015年为18487人次,2016年为21223人次,同比增长14.80%;2017年为23834人次,同比增长12.30%。同时,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连创佳绩,学校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以15枚奖牌位列中职组全国第七名,江西省第一名。
(二)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提高
专业技能合格率是衡量一个学校技能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两年来的实践表明,第二课堂实训对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提高产生正面作用。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要求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从2016年起开始编制并向社会发布年度质量报告,其中“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是必须公布的指标项。T校是江西省第一批国家示范校,属于第一批要求向社会发布年度质量报告的学校。根据学校2016、2017年度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再与2015年进行比照,2015-2017年,全校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分别为88.2%、91.3%、96.8%,呈明显上升趋势。
(三)學生违纪率下降
第二课堂时间把学生引入实训场地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课后有事可做,学习和生活更加充实。学校全部实训场地面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通过信息平台选择想做的事,去喜欢的实训场地。此举不仅浓厚了学习氛围,而且促进了校园良好秩序,学生违纪人数呈下降趋势。根据学校学生工作处对近三年来学生受处分学生人数的统计,2015年受处分人数为51人,2016年46人,下降9.80%;2017年39人,下降15.22%,其中开除、勒令退学等严重违纪人数也逐年下降。
六、结论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训普及率相当低,多数学校仍然采用普通高中教育方式将中职学生关在自习室内,不仅学习效果差,而且浪费了可贵的实训设施,亟需进行诊改。
本文基于研究专家与一线实务工作者相结合的行动研究,在诊改理念的指导下以目标和标准为起点,以问题为导向,分段设计、分步实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训模式。
本行动研究所创建的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训创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虽然,本研究仅以T校为个案,但所剖析的问题在中职学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所创建的实训模式也能给其他中职学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据此认为,当下各职业学校应以教学诊改理念为指导,主动检视本校有无长期轻视实训的不当做法,并以行动研究为抓手,立足实践着力解决本校第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职校学生学习生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成职业院校办学目标。
参 考 文 献
[1][5][8]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11).
[2]周俊.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5-38.
[3]葛道凯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工作座谈会(扬州)上的讲话[EB/OL].(2016-05-21)[2018-12-2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04/09/13212510_580674009.shtml.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Z].教职成厅[2015]2号,2015-06-23.
[5]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1-46.
[7]胡小平.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