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证共生共长”人才培养模式

2019-04-17 01:06周晶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证职院共生

周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共同培养ICT(信息通信技术)人才过程中,探索出“课证共生共长”模式。“共生”是指把行业企业的标准转化成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标准,根据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又服务于企业;“共长”是指密切跟踪企业标准变化,不断把企业新标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按新标准落地培养的人才又反过来推动行业企业的发展。该模式实质是把在职工程师必须通过的认证和学校课程教学捆绑在一起,把企业工程师培养纳入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有效解决了学校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在人才供需上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共生”。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不断转型发展,其转型会带来很多新领域和新需求,如华为开始是通信设备供应商,后来转变成ICT方案的解决商,在转型过程中催生出信息通信、云技术、物联网等新的技术和专业分支。深职院与企业共同面对这种新变化和要求,持續引入企业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标准,把面向在岗工程师的认证课程及内训体系转变成适合在校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标准和学习方案。

课程开发与证书标准“共生”。“课证共生共长”模式当中的“证”,是指企业考核在职工程师的“实证”。以“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这两个关键点为纽带,校企双方共建ICT专业、共建课程、共育人才,构建分段、分层、分类的“三分”课程体系,开发华为认证系列课程(包括数通、云计算、传输、存储等方向)。在此体系下,学生通过认证后自然成为企业即招即用的工程师。

课程升级和证书升级“共长”。华为的认证体系题库面向全球并每年不断更新,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把华为认证作为用人的标准。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华为认证标准不断升级,学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亦同步更新并反哺认证体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一致,ICT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精准培养和精准就业。由此,“课证共生共长”形成一种机制,校企双方成为了“命运共同体”。

从2006年开始探索,“课证共生共长”模式历经12年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8年6月,深职院ICT(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累计有79名在校生通过华为顶级HCIE认证,通过人数全国笫一;800多人通过华为各等级认证,为深交所、招商银行、平安、腾讯等企事业单位的重大信息工程提供交付、运维等技术服务。深职院与华为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推广到全国86所高职、115所本科院校中的华为ICT学院。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课程标准被输送到马来西亚等地。

以“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为纽带,实现产业、行业、企业与学校、学生共生共长,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本质追求。其中,认证既是目标,更是实现深度融合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深职院与华为的“课证共生共长”模式,体现出产教融合工具、手段、目标的一致性,可作为产教融合效能评价的重要维度。

猜你喜欢
课证职院共生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实践研究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
试论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