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2019-04-17 06:54林木西雷智中
关键词:生产率城市群专业化

林木西,雷智中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而在特定时段内,高速增长主要是由资本和劳动投入来推动的[1],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随着人口红利衰减等因素影响,需要逐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增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群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增长极和发展方式,城市群内产业集聚模式将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本文以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为切入点,准确测算不同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计量检验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为制定合理产业政策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和持续研究。程惠芳、陆嘉俊利用大中型企业面板数据,分析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2]。简泽等研究认为,进口竞争促进了本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进口竞争对不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会促进高效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抑制低效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盖庆恩等研究认为,要素市场扭曲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这种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在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垄断势力改变企业进入退出行为间接实现的[4]。任曙明、吕镯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阻碍生产率提升,但政府补贴可以抵消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负面影响[5]。龚关、胡关亮研究认为,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如果资本和劳动有效配置,1998年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将会提高约57%,而2007年将会提高约30%[6]。

随着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影响越来越凸显,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也开始被学术界重视。范剑勇等利用Levinsohn-Petrin半参估计方法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专业化经济和多样化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发现专业化经济以技术效率改善为主要渠道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影响,而多样化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影响[7]。崔宇明等研究认为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正向推动作用会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而得到强化[8]。张公嵬等以制造业行业为例,研究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正的外部效应[9]。

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并对产业专业化集聚与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计量检验,定量判断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的关系,为推动产业合理集聚和经济发展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本文利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对不同城市群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进行比较,并将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同时,本文构建城市群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多样化集聚模型,研究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产业集聚对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以判断产业集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渠道。

(一)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模型

根据Caves等学者1982年提出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假设(xt,yt)和(xt+1,yt+1)分别为t期和t+1期的投入产出值,从(xt,yt)向(xt+1,yt+1)的变化就体现了生产率变化水平,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模型为:

其中,M表示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而D表示投入距离函数,即某一生产点,如(xt,yt)向理想最小投入点压缩的比例。

同时,可以用两个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的几何平均值反映生产率变化。本文借鉴颜鹏飞、王兵的研究方法,采用投入法来构建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解模型[10]。

进一步整理归纳为:

其中,E表示技术效率变化,TP表示技术进步变化。

(二)城市群产业集聚模型

1.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模型

产业专业化集聚通常采用地区产业专业化指数进行衡量,产业专业化指数是指选择一个地区内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作为专业化行业,用该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进行反映,也称为绝对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具体模型为:

其中,ISA为绝对产业化专业化指数,Sij为i地区j产业就业人数。为了进一步进行地区间横向比较分析,本文构建产业专业化集聚相对水平指数模型,即i地区j产业就业占i地区就业总人数比重与全国j产业就业占全国就业总人数比重的比值,进一步反映i地区优势产业产业集聚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关系。相对产业专业化指数模型为:

其中,RISA为相对产业专业化指数,Sj为全国j产业就业占全国就业总人数比重。

2.产业多样化集聚指数模型

产业专业化集聚反映一个地区内产业多样化集聚程度,就业人数占总就业比重超过平均就业比重的行业数量越多,说明地区不仅存在产业集聚优势,而且存在多样化产业集聚。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一般采用赫芬达尔指数的演化形式,常用赫芬达尔指数倒数形式表达,具体模型为:

其中,IDA为产业多样化集聚指数。本文在产业多样化集聚指数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在产业多样化集聚指数中加入与总体平均就业水平因素,建立相对产业多样化集聚指数,方便进行地区间横向比较分析,具体模型为:

其中,RIDA为相对产业多样化集聚指数。相对产业多样化集聚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产业发展越均衡,越有可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减少经济发展波动的风险。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选取十个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群作为样本。辽中南城市群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和铁岭;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廊坊;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海峡西岸城市群包括: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宁德;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九江、信阳、武汉、黄石、鄂州、荆门、孝感、荆州、黄冈、咸宁、随州、岳阳;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中原城市群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川渝城市群包括:重庆、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雅安、资阳;关中城市群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商洛。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定量研究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及横向比较。

三、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根据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本文对不同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到不同城市群经济增长模式及效率。

根据测算结果,从时间序列的纵向视角来看,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现波动变化,并无稳定增长趋势,部分年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负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1,即表中数值小于1时,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负。,说明技术进步和创新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而更多是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实现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部分年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正,说明技术贡献有可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见表1)。这种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说明了现阶段城市群经济发展仍然是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来推动和实现的,而随着人口红利衰减等因素影响,未来需要逐步向技术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从横向地区间比较视角来看,不同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全要素增长率为正,说明更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而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的全要素增长率为负,仍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推动经济发展。

表1 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1997—2015)

本文进一步对不同城市群技术效率变化水平进行分析。根据测算,城市群技术效率变化同样呈现波动变化,并无明显的提高趋势。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1997年技术效率变化增长率大于1,而1998年—2000年技术效率变化增长率小于0,在2001年—2005年技术效率变化增长率大于0,随后呈现波动变化,在2015年技术效率变化增长率为0.078,即增长率为7.8%(见表2)。

表2 城市群技术效率变化水平(1997—2015)

根据测算,城市群技术进步变化同样呈现波动变化,并无明显的变动规律。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仍有待加强。部分年份技术进步增长率大于0,说明技术进步创新有可能会促进经济增长,而部分年份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0,说明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停滞(见表3)。

表3 城市群技术进步变化水平(1997—2015)

四、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实证检验

(一)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根据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原理,本文构建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影响计量模型:

其中,M表示全要素生产率,文中将因变量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替换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可形成专业化集聚对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影响的计量模型,MC表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MI表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RISA表示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Ei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本文选择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增长率、产业结构高级化、居民消费支出等作为控制变量。

表4 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检验

本文利用城市群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通过豪斯曼检验确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城市群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专业化集聚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回归系数为0.0088。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是通过技术效率变化而实现的,产业专业化集聚对技术效率变化影响显著为正,技术效率变化是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得到,因此说明产业专业化集聚促进技术效率变化,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产业专业化集聚对技术进步变化并无显著影响(见表4)。

(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实证检验

根据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原理,本文构建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影响计量模型:

其中,RIDA表示产业多样化集聚水平,Zi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增长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研究发现,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显著影响。同时,产业多样化集聚对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也均无显著影响(见表5)。

表5 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新常态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持续推进,同时叠加人口红利衰减等因素影响,如何实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群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城市群产业集聚也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不同的产业集聚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也会存在差异。本文利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定量测算不同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分解,同时利用计量模型对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增长趋势,说明城市群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资本和劳动投入,未来需要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2.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产业专业化对技术效率变化影响而实现的,产业专业化集聚对技术进步变化并无显著影响;3.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均无显著影响,说明现阶段只有产业专业化集聚才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适度提高城市群产业专业化集聚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2.产业集聚会产生规模效应,需要建立产业优惠政策,吸引同质企业投资运营,推动规模效应由理论向现实转变;3.合理控制产业多样化规模,产业多样化集聚虽然有可能会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猜你喜欢
生产率城市群专业化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跟踪导练(三)4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