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红
(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涉一国的兴衰荣辱,决定着一国在世界上所处地位及影响力。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其经济安全问题虽然面临着独特的国内环境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但仍然具有转型国家经济安全的共同特性。因此,研究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对我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主要是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冷战以后,国家安全的表现形式从以往的军事安全转变为经济安全,经济安全逐步成为一国安全体系中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每个国家由于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对经济安全的理解与认识会有一定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国家,随着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也会不断地改变本国的经济安全判断。但无论如何,对于国家经济安全而言,有一个共识:国家的经济安全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国家需要做到使本国的经济秩序保持正常运行,并能够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受到任何国家的任何因素干扰和破坏。
从俄罗斯历史发展长河来看,其国家经济安全不仅具有经济安全的普遍内涵,还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
随着苏维埃的建立,世界革命思想开始出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被包围的堡垒”即“资本主义包围下的红色公社”的构想。当苏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并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后,“堡垒”变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制定各种内外政策时所考虑的核心因素就是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苏联时期的国家经济安全立足于独立自主,所有的经济问题都在国内以及经济互助委员会范围内解决,这种模式被视为是最安全的。国家安全政策对于军事与经济选择的影响,由于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了达到军事居于领先地位的目标,将最优秀的人力物力优先满足军事需要,使苏联取得了军事超级大国的地位,导致了军力过度扩充和畸变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覆灭。
苏联解体之后,面对着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俄罗斯对国家经济安全有了新的认识。从1994年开始,俄罗斯政府以及学术界对国家经济安全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的法律文件,国家经济安全的涵义、任务、目标等在这些文件中得以体现。
改革初期,国家通过制定纲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保障经济稳定,保持社会、政治以及军事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满足社会需求,保证国家技术独立并不受外来和内在威胁,维护俄罗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利益[1]。这也是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国家的安全理念,为此,整个国家放弃了已丧失发展动力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转而走向市场体制。
叶利钦时期的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应包括:国家经济利益与发展不受破坏与威胁、国家应为经济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国家依据自身的经济潜力与经济竞争力取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国家保障经济发展战略所需的要素安全,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内市场,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国家制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与措施,防止因受国内外威胁的影响使国家经济利益受损。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已表现出新的特点: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其地缘战略、政治军事地位与大国意志都需要相对的经济支持。从安全主体来看,强调以国家为基本主体的多元化安全主体。俄罗斯将国家安全分为三个层次:个体、社会、国家。个体、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原则,是俄罗斯安全概念的基础。经济安全从军事安全的附属角色,已经慢慢与军事安全处于同等地位。
由于在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制度变迁相伴同行,但其结果是放开了市场,急于将原有的经济制度彻底抛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导致了体制出现“真空”,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并最终导致了社会全面危机。
普京执政伊始,继续着建设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策,以恢复经济为首要任务,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为手段,改善了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在经济好转的基础上,普京在第二任期内对经济发展、安全战略及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俄罗斯国情为坐标,以发展强大的经济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是普京经济安全战略的最大特点。2002年,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指出只有发展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使国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人民享受应有的生活水平[1]。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以“强国战略”重振俄罗斯的主张,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国家财力的壮大,普京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领域,重视人力资本和社会个体的发展,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并为此制定了具体和量化标准。“富民强国”是普京经济思想的核心,促进经济增长是普京经济战略的重要目标[1]。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强调经济达到应有的增长速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对团结俄罗斯社会来说,在现阶段意义尤其重大[1]。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启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普京八年的安全思想可以概括为:保证国家的统一;提高经济的竞争力;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公民社会,保护自己的权益;保障国家主权。
修订后的《国家安全战略》重新审视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安全威胁因素,认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竞争力低下、没有根本改变的能源依赖发展模式、国家金融体系不成熟、预算失衡以及国内高新技术落后等都会成为经济不安全的决定因素[2]。《国家安全战略》指出:国际上有些国家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试图以经济、金融方式,通过贸易、技术、投资等手段来削弱俄罗斯在国际世界中的地位,撼动其经济、政治稳定,对俄罗斯的经济安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谢尔盖·格拉兹耶夫(Sergei Iurevich Gazev)在《经济转型问题》(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的“经济安全的基础:替代性改革政策”(The Basis for Economic Security:An Alternative Reform Policy)认为经济安全有三要素:金融财政、生产力与竞争力、政策制度。也就是说,保证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安全需要有稳健的金融体系、合理的产业结构、良性的制度保障。从时间视角来看,金融、产业及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金融体系对于安全的影响是快速的、广泛的,是短期内就可以发生的;产业问题对于安全的影响是中长期的;而制度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需很长时间才会看到结果。
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的血脉,金融安全是俄罗斯经济安全支撑体系中的一个要素。起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给俄罗斯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俄金融体系近乎崩溃,银行几乎全面瘫痪,金融体系千疮百孔,经济滑入谷底。普京主政后,整顿金融秩序,深化金融改革,使金融体系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俄金融体系功能虽逐步增强,但仍落后于主要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
金融全球化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提供必要的资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家投资和人民消费,带动了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全球化也可能危及着俄罗斯的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整体经济体系由所有产业组成,因此,各类产业的安全决定了本国的经济安全。除此之外,行业的发展程度和安全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经济安全水平。因此,一国的重要产业必须要保证安全,否则就会使其经济整体安全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一般来讲,产业安全指的是产业与国家共同的利益不受伤害。更为准确地讲,产业安全指的是产业利益与国家经济利益的交集部分不受伤害。
俄罗斯从1999年开始,逐渐摆脱危机,经济开始恢复,特别是2000年以来,俄罗斯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一直到2007年,其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俄罗斯经济结构的不均衡状态并未得到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摆脱对能源、原材料部门的依赖。
俄罗斯长期以来资源倾斜配置取向固化,难以适应市场环境。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处于高位,这也说明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果产业结构畸形的状态不改变,那么产业竞争力就会削弱,进而决定着其经济发展能否持续、经济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如果一国的原料领域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发生起伏,就可能导致该国的经济严重崩溃。
一直以来,制度被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石作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且,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和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会像金融体系或产业安全那样在短期内就表现出其影响,反而可能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体现出来[3]。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支撑体系由金融、产业和制度构成,而金融和产业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保障的稳定。制度因素的变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得到了验证[4]。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会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在主权范围内来制定适合本国的社会制度。制度与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相适应,决定着本国经济安全的态势。如果制度与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就会提升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反之,不仅影响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还会给经济安全带来风险。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对动态变化过程中发展态势进行量化。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得到一种度量,可以分析系统中不同因素随条件变化趋势的一致性程度,也就是灰色关联度[5]。如果各因素的变化同步性较高,则认为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就较高;反之,如果各因素的变化趋势一致性程度较低,则认为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用灰色关联度研究的分析数值本身是随时间变化的,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并且这种方法着重于分析数值本身,而对于数据的多少、单位一致性等要素要求不是很严格。本模型十分适合分析数据容量不高的动态系统模型。
使用灰色模型,首先要依据原始数据计算各参数间的关联系数,再通过所得系数来计算各因素间的关联度。
为了得到所研究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在计算之前需确定参考量和比较量(在本实证中为列),依据灰色关联系数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1)中的r(X0(k),Xi(k))即为所得到的因素X0与X在k时刻关联系数,一般来说,r∈(0,1),p取值为0.5。
为了得到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还要将已计算得到的分散的关联系数进行集中处理,所得结果用以判定关联程度的大小。
其中,n表示包含的时刻数。
下面运用灰度模型将俄罗斯金融、产业、制度与国家经济安全进行量化,测度构成要素与经济安全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利用俄罗斯年鉴、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俄中央银行网站数据资料,通过计算,对2000—2016年间俄罗斯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测算。
1.建立模型
经济发展对于一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问题的增长往往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目标,只有经济增长,才能促进经济安全形成良好态势。因此,文中将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安全量化的指标之一。作为俄罗斯经济安全支撑体系的金融、产业和制度自然也是经济安全量化的指标对象。其中,由于金融市场可划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而俄资本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又是股票市场,因此,将股票市场总值作为资本市场的衡量指标;另外,货币市场选择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它可以衡量货币市场的深化程度,其值可以反映出货币流动的能力。产业因素的影响则选择三产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至于制度变迁的量化,诺思指出,技术变化速度的重要差异归因于制度,引起技术快速变化的制度因素是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权。
本文运用产权非国有化率、对外开放度以及资金市场化率三个指标合成制度指标的方法基础上,加权合成制度变迁指标,具体合成方式如下:
产权非国有化=1-国有企业产值/工业总产值
这项指标可以反映出市场化导向制度的变迁过程。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出现,其优越性就突显出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由于非国有部门的经济活动主要由市场导向的,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局部性的市场也逐渐形成,市场力量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对外开放度=(进出口总额+外资总额)/GDP
改革开放对一国的出口增长、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做出了巨大贡献。引进外资对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结构提升等方面带来宏观经济效应,既充实了国内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并提高了人力资本的素质。在本文,将对外开放度的指标定义为外国投资总额和进出口总额的总和占GDP的比重。
资金市场化率=1-财政收入/GDP
资金市场化率的高低反映的是一国的市场化程度。在对外开放中,由于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等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企业如果在地方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高,会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偏低,则该指标值会偏高,表明政府对资金的可支配能力越弱,该经济体的市场化程度越高。
制度变迁的量化由产权非国有化、对外开放度以及资金市场化率三个因子加权合成而得,赋予权重分别是:产权非国有化为0.35,对外开放度为0.35,资金市场化率为0.3,合成公式为:制度合成指标=产权非国有化*0.35+外开放度*0.35+金市场化率*0.3,其结果见表1。
表1 制度合成指标
2.关联度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系数的公式(1),计算各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系数,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最后根据表(2),利用公式(2),……15,n=15,对各数据序列进行加权得到γi,所得结果见表3。
表2 关联系数表
表3 关联度
计算得出,各个参考数列指标与比较数列GDP的关联系数值都比较大,关联的程度都比较高,说明金融、产业与制度对于国家经济安全有着明显的影响,对国家经济安全起着支撑作用。
2000—2007年间,由于世界油价上涨,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趋好,金融形势稳定、企业投资的需求提高,资金需求强烈,并且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民众追求收入最大化等原因,都促进了俄罗斯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俄罗斯金融监管机构采取各种措施,为股票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外资大幅撤离以及企业债务问题等原因,俄罗斯股市受到重创。股票交易总额与GDP的占比大幅度地由58.05%降至33.85%。这暴露出俄罗斯股票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成熟,格局单一,长期集中在能源、金融和通信类行业。
货币深化指标M2/GDP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为0.8723。通常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只是一种短期或一时的影响经济手段,可以起到引起价格变化、促进经济增长、刺激就业等作用。但经济增长由于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有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货币供给增加会被物价上涨水平所吸收,对宏观经济产生的作用不大。值得指出的是,过多货币的发行,肯定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效应。
当资本市场发生突变时,由于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变化产生的影响就会快速而广泛地蔓延金融市场,进而波及整个国家经济安全,在短时期内给经济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俄罗斯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第一、二产业比重下调,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但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金融信贷、服务贸易等综合体市场服务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文、教、科、卫等行业却发展缓慢甚至于衰退,产业的内部结构严重失衡。一产与二产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为0.7626和0.8018,居三产之后,这是因为俄罗斯经济高度长期以来依赖于能源和原材料。要想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资源、环境、政策制度都会对新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所以,不是一蹴而就的,产业问题是国家经济安全中长期的问题。产业发展模式的不平衡如果不能根本改变,就会产生问题,进而影响和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
在国际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不能完全独立存在,必会受到其他因素和系统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在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与制度因素的关联度较为显著。此结论是因为在制度合成中采用了实际利用外资额作为指标,而外资是影响股票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度量制度因素与经济安全之间的关联度时,还有文化、创新等因素,这些因素很难量化,同时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又是长期的,不像金融或产业那样容易发生变化,它们变化的影响也会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所以,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安全而言,是一个长期的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俄罗斯经济安全演变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金融、产业、制度与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关系耦合度大,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一结论。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维护过程中,由于金融本身具有波动性,如遇问题会很快地传播与蔓延,所以短期问题是金融。产业与制度对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是需要关注的中长期问题。
作为转轨国家,中俄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类似的问题。俄罗斯经济安全理念的演变及其支撑因素的构成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第一,通过股票市场关注经济安全。股票市场的变化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好与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是否平稳,国家经济是否安全。所以,在金融市场运行中,不要忽略股票市场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大幅度波动。运用货币手段调控股票市场,从而维护金融稳定,为企业和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资金保障。
第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要提高国家的经济安全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国家经济的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注重支柱产业与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6]。科技创新举措不仅仅是世界经济的潮流,同时也深受俄罗斯转轨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
第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政府代表国家施行职能,拥有经济管理权力,负责政策、制度方面的制定和实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说,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只有国家宏观调控以及适度干预与市场经济的紧密有机结合,才可以有效地防范来自外部世界的干扰与威胁,并且较好地保护国家经济安全,把经济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