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芳 麦华玉 周敏萍 张杏桃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呼吸内科,广东佛山 528300
吸痰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的呼吸道更加顺畅,对患者进行有创通气治疗时,临床上多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此操作会使患者的可能能力严重下降,加之镇静剂等药物使用,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气道反射保护功能,抑制了咳嗽反射,使得痰液无法有效排出,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等,较为严重的患者会由于痰液堵塞气道而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选择合适的吸痰方法,使患者的气道保持顺畅,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而将痰液有效地排出是保证患者气道顺畅的基础。在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工作之一就是吸痰,通过对患者进行吸痰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并且经过吸痰后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1]。但是,往往患者经过吸痰后会引发血流动力学异常、颅内压增高、气道损伤、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从而严重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长了患者身体恢复时间[2]。因此,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吸痰管以及吸痰人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当前临床上有两种吸痰方式,分别是常规吸痰法和分离式吸痰法,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分离式吸痰法[3]。我科在护理长期卧床致坠积性肺炎多痰患者的时候,应用了分离式吸痰法,在进行的过程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科治的长期卧床致坠积性肺炎多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肺部有明显感染的患者;(2)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的患者;(3)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4)吞咽功能障碍达到3级以上的患者。排除标准:(1)肺部发生肿瘤的患者;(2)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3)肺大泡而未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老年患者。对照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5岁,平均(55.3±3.1)岁;研究组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2~78岁,平均(56.1±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日常吸痰法。进行吸痰前备好一次性无菌护理包,又叫吸痰包,里面含一次性硅胶吸痰管一条,规格为:4mm(12F)X500mm,无菌薄膜手套一对,无菌镊子一只,无菌防水治疗巾一条,双槽形胶质治疗碗一只,容量为1000mL贮痰瓶套装一套,500mL灭菌注射用水2瓶,给予患者进行高流量吸氧2min,氧流量为8L/min,让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0%~95%以上才进行吸痰,将负压表调节值保持在-10.7~-16kPa(-80~-120mm Hg),后将吸痰管反折呈没有负压的情况下,经一侧鼻腔轻轻送至咽喉部插入气管内大约14~16cm处,后将反折部分松开边吸痰边旋转将痰液吸出,同时提出吸痰管后吸净治疗碗内的注射用水,每次吸引时间小于15s,如一次不能吸净需要再次吸痰时要相隔3min[4]。
1.2.2 研究组方法 研究组加强应用分离式吸痰术,进行吸痰前备好一次性无菌护理包,及负压吸引装置一套,给予患者进行高流量吸氧2min,氧流量为8L/min,让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0%~95%以上才进行吸痰,)(将负压表调节值 保 持 在 -10.7~ -16kPa(-80~ -120mm Hg)后,同按常规吸痰法将吸痰管反折,没有负压情况下,经一侧鼻腔轻轻送至咽喉部,插入气管内大约14~16cm处,后将反折部分松开边吸痰边旋转刺激患者咳嗽,在患者用力咳出痰后作深吸气的同时,操作者将吸痰管顺患者的吸气动作时经声门轻轻送入患者的气道深部,约深入35 ~ 45cm后立即分离开吸痰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将连接管放到治疗碗中吸注射用水冲净痰液,同时观察患者的指尖血氧饱度回升到90% ~ 95%以上后,再将吸痰管与连接管再次连接,负压不变,边吸边旋转吸痰管,每吸引一次往外提约3 ~ 5cm,后观察连接管痰液的量再次分离吸痰管与连接的连接处,将连接管放到治疗碗中吸注射用水冲净痰液,每次吸引时间小于15s,至吸净深部痰液后才将吸痰提出[5]。
(1)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操作中的监护指标,主要从经皮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心率、呼吸4个方面进行比较。(2)比较两组患者剧烈咳嗽并有痰液咳出、呼吸不畅、气道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监护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痰操作中的监护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吸痰操作中的监护指标比较(±s)
组别 n 经皮血氧饱和度(%)收缩压(mm Hg)心率(次/min)呼吸(次/min)对照组 50 93.6±1.7 126.1±6.2 106.1±5.3 24.2±4.0研究组 50 96.9±1.5 124.6±9.5 101.1±6.3 21.2±4.2 t 1.524 1.534 1.666 1.131>0.05 >0.05 >0.05 >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吸痰的作用是为了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顺畅[7]。分离式吸痰法会将深部痰液吸除的比较干净彻底[8]。因此,要做好避免患者发生感染的问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9]。分离式吸痰法在临床使用的也比较多,它可以减轻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的感染情况[10]。但是两组方法相比分离式吸痰法吸痰后效果比常规吸痰法更能吸净深部痰液,延长下一次的吸痰时间,吸痰后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呼吸气道更通畅[11]。但分离吸痰法在为患者进行吸痰时,患者的肺容量会减小[12]。
分离式吸痰法与常规方法相比有很多优势:(1)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13]。(2)有效的减小了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概率。(3)有效的减轻了对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4)因为吸痰比较彻底 ,所以有效的将吸痰间隔时间延长了,也减小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14]。(5)有效的减少了进行吸痰的次数,从而保护了患者的呼吸道黏膜, 减少了呼吸道分泌物,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15]。在进行吸痰的过程中,缺氧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耗氧量最大的是心肌,且心肌对缺血、缺氧较为敏感,分离式吸痰可以有效扩大患者的肺容量,促进肺泡扩张,防止患者出现缺氧症状。研究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分离式吸痰法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有很多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密闭式吸痰法在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预防感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对密闭式吸痰法做出准确的效果评价。尤其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后需要借助其它的技术来进行,对于这些辅助技术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1)在为患者进行高氧合及肺泡扩张术的时候是否真的可以使用密闭式吸痰法;(2)在为患者进行密闭式吸痰法的同时应用肺泡扩张术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安全;(3)在进行密闭式吸痰法吸痰的过程中使用肺泡扩张术的优势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有哪些,这些都无从知道。因此,密闭式吸痰法缺少临床的试验探究,效果真的如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治疗长期卧床致坠积性肺炎多痰患者的过程中,分离式吸痰术治疗效果更好,分离式吸痰方法改善气道效果显著,患者的舒适度增加,指尖血氧饱和度回升快,更快更有效的改善气道通畅,因此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