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兴 刘 洁 陈广建 王震宇 朱军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梅州 5147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发病急的特点,且病因具有相对较强的复杂性,临床表现以外周循环障碍、黑便以及呕血居多,但受病变位置、病因的影响,患者临床表现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临床诊断十分困难[1-2]。因此探讨该病症的诱发因素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不仅可以为该病症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还能明确该病症的高危群体,有利于医院对此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加强自我管理,从而降低该病症的发生率。该病症作为急诊常见病种,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救治,将会增大患者生命安全的风险性。因此,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及相关因素,对于临床诊疗而言至关重要[3]。本研究选择我院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8例,患者临床症状包括黑便、呕血等,其中有男161例,女57例,年龄18~95岁,平均(57.9±17.5)岁;有11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黑便,51例临床表现为黑便合并呕血,73例临床表现为呕血,31例临床表现为外周循环障碍。住院时间1~34d,平为(6.63±5.74)d。入院30d内,有 2例病死,病死率为0.92%。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其他脏器官障碍以及妊娠期、哺乳期等情况。
患者入院后,接受基础检查,明确发病原因,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癌、食管癌、食管损伤以及肝硬化等;同时,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4],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个人基本因素;在酗酒、吸烟、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生活因素,以及入院就诊的季节等,通过采集患者发病的其他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明确患者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数据以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各项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8例患者中,统计病因发现,有102例患者为急慢性胃炎,占比46.78%;有70例患者为消化性溃疡,占比32.11%;有26例患者为肝硬化,占比11.93%;有16例患者为食管癌/胃癌,占比7.34%,有4例患者为食管损伤,占比1.84%。见表1。
表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统计
对比21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习惯因素以及个人基本因素发现,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中年患者发病率相对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而言更高(P<0.05);在饮食习惯方面,饮食缺乏规律性的患者罹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高于饮食规律性较好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长期酗酒、吸烟的患者罹患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高于无酗酒、吸烟习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比较
通过回顾21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发现,218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春季,占比为32.11%;有39例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夏季,占比为17.89%;有51例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秋季,占比为23.39%;有58例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冬季,占比为26.61%;比较四个季节患者发病数量,明显可见,春季、冬季患者发病率高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春季、冬季患者发病率虽然同样高于秋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春季、冬季为急性上消化道发病的高危季节,其次为秋季,夏季发病率最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较为多发的消化内科疾病,既有研究资料提出,其主要病因以食管损伤、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炎、食管癌等上胃肠道疾病;胃黏膜脱垂、急慢性胃炎、急性胃扩张、消化性溃疡、胃手术后病变、急慢性胃炎以及十二指肠炎等胃十二指肠疾病;以及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空肠疾病、肝硬化失代偿、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等诱发的上胃肠道组织疾病、器官疾病以及门静脉高压、凝血机制障碍等疾病[5-7]。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发病突然的特点,若患者未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干预,导致病情持续发展,会诱发循环衰竭,甚至致死[8-9]。有关资料显示,成年人一般情况下,每年罹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在1‰ ~1.8‰,而且患者就诊科室普遍以急诊科为主。而国外有关资料指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为静脉曲张性出血,而诱发因素多为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其中的占比20%~50%,其次为胃十二指肠糜烂,占比8%~15%;再次为糜烂性食管炎,占比5%~15%……除上述之外,还有患者因Dieulafoy病变以及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罹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肝硬化为主,虽然食管癌、胃癌以及食管损伤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但占比相对较小。相对比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而言,肝硬化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虽然较低,但有研究资料指出,在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患者具有80%左右的风险性会罹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因此,临床必需对肝硬化给予足够的关注度[10-11]。此外,本研究统计218例患者在生活习惯因素、个人基本因素等方面的资料发现,年龄<60岁的中男性群体以及饮食缺乏规律性、长期酗酒、吸烟是患者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认为,由于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中男性群体普遍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罹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性高,因此,增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12-14]。而长期饮食不规律、酗酒、抽烟等,也会为患者预埋各种疾病的风险隐患,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15]。而在性别方面,男性群体罹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性高于女性患者,认为与男性长期酗酒、抽烟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性[16]。此外,通过分析相关数据之后发现,患者罹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季节为春季、冬季,其次为秋季,而夏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最低,由此提示临床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季节变化,适当加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的防控宣教力度,将疾病扼杀于摇篮,从日常生活层面着手,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保障,优化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肝硬化是患者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且患者多为中年男性群体,认为与其长期酗酒、吸烟以及饮食缺乏规律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