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研究

2019-04-17 09:24古彩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达标率慢性病医护人员

古彩兰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盐田社康中心,广东深圳 518100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有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研究表明慢性病已经成为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的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病因证据,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基本的概括性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其中高血压患病率38.5%、糖尿病10.5%、冠心病5.4%[2],我国有超过2亿例高血压患者、9700万例糖尿病患者[3],慢性病死亡占到我国总死亡构成的85%以上[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年龄、文化程度低、吸烟饮酒、缺乏运动、有慢性病家族史等[5],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伴发多种疾病、产生负性情绪、共病失眠障碍[6],抑郁焦虑情绪也增加[7]。所以慢性病是威胁社区老年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8],因此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日趋重要。慢性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便长期住院治疗,而社区医护人员在医院与初级保健机构的护理和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以社区医院为单位的护理在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护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不足、超负荷工作量、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导致管理质量下降问题比较突出。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需求以及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作为出发点,研制出社区慢性病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不增加人力、物力基础上,通过鼓励患者和其家属协同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通过专家、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实现多方面协同护理,其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诸多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满意度。本研究讨论协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社康中心登记的150例慢性病患者。纳入标准:(1)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符合慢性病诊断标准;(3)患者未患有精神疾病以及严重的认知障碍;(4)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或者其家属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32~80岁,平均(59.2±12.6)岁,其中高血压49例,糖尿病26例;观察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31~78岁,平均(59.7±12.3)岁,其中高血压47例,糖尿病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过全科医生以及专科医生的详细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给所有患者建立病情档案以记录诊断结果和给出的治疗方式,此外患者档案记录患者详细的家庭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确保能够及时联系到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吸烟、酗酒,帮助患者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及运动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结合全科医生的慢性病治疗,在上级医院专科医生的临床指导下,社区护士结合护理工作日常遇到的护理需求,制定专业的配型内容和课程,有针对性的提高医护人员对慢性病管理、护理能力,建立社区慢性病的协同护理模式,并将形成一套符合社区日常工作的慢性病协同护理模式培训体系,是一种能够让社区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并能定时培训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的培训体系;(2)根据全科医生以及上级医院专科医生的诊断结果,以及制定的治疗方案,社区医护人员积极引导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疾病的防控过程,对患者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并发症以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等知识,让他们对慢性病有更充分的认识,加强自控能力,做到自我管理;(3)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定期讲座普及慢性病的相关知识,首先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什么是协同护理,并给他们讲解具体实施方案,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采取的治疗方式以及预期效果进行普及,通过细致的信息沟通让医患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从而能够相互协同,以更好的引导患者家属提升照顾能力,以及对患者日常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进行监管,从而让家属起到监督作用。

由于慢性病患者长期患病,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社会的歧视以及消费大等多方面情况,情绪波动大且暴躁,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通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将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详尽的评估,并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加强和患者沟通,从语言、表情等对患者进行鼓励,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压力和顾虑,增加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走出负性情绪的阴影,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协同护理模式的个体教育、群体教育、协同教育让患者倍受来自家人及医护人员的关怀与支持,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愉悦以及精神健康进行综合评定并记录比较,评级方式0~100分,分数越高相关程度越高[9],在患者充分了解规则的情况下进行自主选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不良情绪采用的指标是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越低代表抑郁和焦虑情况越轻[10],统计两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患者护理后血压达标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精神健康、躯体能力、社会能力、情感职能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精神健康 躯体能力 社会能力 情感职能观察组 护理前 75 56.4±2.3 60.3±3.1 55.4±2.7 59.2±3.5护理后 85.3±1.9 86.2±3.3 85.3±2.4 88.6±2.9对照组 护理前 75 56.6±2.4 61.2±3.7 56.1±3.8 59.6±4.1护理后 65.2±1.5 70.4±1.9 70.3±1.8 65.3±2.4 t两组护理后比较 21.94 20.48 19.53 17.69 P两组护理后比较 0.008 0.016 0.012 0.024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HAMD和HAMA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HAMD和HAMA评分(±s,分)

组别 n HAMD HAMA观察组 护理前 75 33.2±3.1 32.1±3.5护理后 11.4±1.9 9.6±1.9对照组 护理前 75 32.9±3.2 31.9±4.2护理后 19.9±3.5 18.1±3.7 t两组护理后比较 12.09 21.44 P两组护理后比较 0.029 0.015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护理后血压达标率比较

两组患者中的糖尿病患者在护理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比较高,均超出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的下降,此外比较两组中高血压患者护理后的血压达标率发现,观察组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护理后血压达标率比较

3 讨论

慢性病是一类非常多见的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调查发现我国有超过2亿例的高血压患者,同时糖尿病患者也近亿例[11],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到我国居民死亡总数的85%以上,慢性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影响。引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多,主要包括高年龄、有慢性病家族史、长期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程度低等。且慢性病不易治愈,也不宜长期住院,患者除了必要的治疗时间外,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以及社会生活圈中,因此日常社区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15],社区医护人员在医院与初级保健机构的护理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社区医院的护理在慢性病患者群体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社区慢性病防控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社区护士业务素质有待提高[12]等。

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其优点是不增加医护人员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及其家属采用积极的行动进行自我健康护理,在此过程中注重医护人员自我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患者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让患者和医生、护士协同工作。研究显示协同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可以降低脑卒中复发率,控制血压血糖改善预后以及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3-15]。此外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较差,同时容易患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采用协同护理,可以使患者和家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心理更加健康。协同护理模式与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模式具有一致性,社区利用协同护理模式,把护理工作与慢病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促进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采取协同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躯体能力、社会能力、情感职能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此外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经过协同护理干预后血压的达标率为76.60%,明显高于对照组46.93%的血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达标率慢性病医护人员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