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和内分泌代谢的影响

2019-04-16 08:36徐晓津房茂胜缪楹徐艳芩
疑难病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利培棕榈精神病

徐晓津,房茂胜,缪楹,徐艳芩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其病因复杂,病情易反复,临床上多表现为思维、情感交流和认知功能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1]。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是通过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减少疾病的复发[2-3]。棕榈酸帕利哌酮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长效的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和人际社会能力[4]。帕利哌酮的有效成分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与利培酮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且患者满意度高[5]。目前有研究证实棕榈酸帕利哌酮可以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在急性期起效快、依从性好、中断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6-7]。现观察长期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及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诊治精神分裂症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98例,对照组男54例,女44例,年龄18~64(32.32±9.68)岁;病程1~5(3.20±0.78)年;受教育年限9~19(13.43±2.46)年;病因:遗传史18例,心理因素39例,环境因素33例,内在生物学因素8例;既往治疗史:应用第2代非典型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齐拉西酮等28例,第3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阿利哌唑等70例。观察组男55例,女43例,年龄18~65(33.74±9.94)岁;病程1~5(3.42±0.93)年;受教育年限9~19(12.85±2.17)年;病因:遗传史17例,心理因素41例,环境因素31例,内在生物学因素9例;既往治疗史:应用第2代非典型精神病药物29例,第3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6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及病程、病因、治疗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T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8],现处于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研究前至少1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2)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其他精神障碍疾病(抑郁症、精神发育迟缓等),存在精神分裂症外的其他系统疾病(心、肝、肾功能障碍等)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代谢紊乱者;治疗期间联合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对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西安杨森有限公司生产)起始剂量1 mg/d口服,8 d后为4 mg/d;最高剂量为6 mg/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给药。观察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西安杨森有限公司生产)150 mg,第1 d三角肌肌内注射,第8 d于另一侧三角肌肌内注射;之后于三角肌或臀肌肌内注射100 mg,每月1次。治疗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失眠、锥外体系等不良反应,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苯海索、普萘洛尔、安定等),不联合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组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

1.4 观测指标与方法 (1)神经/精神状态: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和治疗1年后,根据文献[8]进行相关量表评分,患者人际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值1~100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强;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包含一般精神病理(7项)、阴性症状(7项)、阳性症状(16项),总分100分,症状越严重,得分越高。(2)血糖、血脂、BMI:采集患者空腹血液,离心取血清,采用血糖检测仪检测空腹血糖(FP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型号DXC800)检测血清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根据患者身高和体质量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3)激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OR)和泌乳素(PRL)水平。(4)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不良反应症状越严重。(5)用药满意度:采用用药满意度问卷调查(MSQ)评分包含长式量表(21个量表)和短式量表(3个分量表),总分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2 结 果

2.1 PANSS、PSP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PANSS、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1年后2组PANSS评分降低(P<0.01)、PSP评分升高(P<0.01),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幅度更大(P均<0.01),见表1。

2.2 血糖、血脂BMI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1年后对照组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显著升高(P<0.01),BMI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糖、血脂和BMI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和血脂水平显著降低(P<0.05),BMI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和PSP评分比较分)

2.3 激素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1年后2组血清COR水平降低(P<0.01),PRL水平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OR和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OR和PRL水平比较

2.4 MSQ和TES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1年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MSQ评分显著升高(P<0.01),TES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变化

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SQ和TES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思维、认知功能、情感交流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9]。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病情易反复发作,长期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10-12]。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改善大部分患者的阳性症状,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尤其明显[13-14]。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改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利培酮、齐拉西酮、帕利哌酮和阿立哌唑等[15-16]。

利培酮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但其可引起患者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并发症[17-19]。棕榈酸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经肝脏CYP2D6酶代谢后的活性代谢产物,结构与利培酮较为相似,疗效相当,但棕榈酸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症状轻,对机体内分泌代谢影响较小,且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20]。贺楚梅等[21]研究发现,与利培酮治疗比较,经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后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均明显改善,人际和社会功能显著提高,且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症状轻,显著优于利培酮。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进一步证实棕榈酸帕利哌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内分泌代谢无明显影响,且其为长效制剂,1个月注射1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可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和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糖脂代谢方面等的影响[22]。Saatli等[23]的研究表明,利培酮可以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催乳素受体,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本研究发现与利培酮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COR和PRL水平,提示棕榈酸帕利哌酮可以通过降低患者体内COR和PRL水平,改善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棕榈酸帕利哌酮对患者血糖、血脂和BMI等影响不显著。COR是应激反应产生的一种类激素,其水平升高可导致精神异常,PRL是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因子,与机体的内分泌代谢密切相关[24]。范北方等[25]的研究表明,与利培酮比较,帕利哌酮不会引起患者严重的脂质代谢和内分泌激素紊乱,更适用于临床治疗,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提示棕榈酸帕利哌酮可能通过降低患者体内COR和PRL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可长期用于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本研究目前只收集到了患者服用棕榈酸帕利哌酮1年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延长时间,扩充数据,收集3~5年的数据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长期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内分泌激素COR和PRL水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且对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和体质量指数无显著影响,不良反应症状轻,安全性高。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声明

徐晓津、房茂胜: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缪楹: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论文审核;徐艳芩: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论文修改,进行统计学分析

猜你喜欢
利培棕榈精神病
利培酮药物不良反应/事件277 例临床特点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糖脂代谢、肝功能及心功能影响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完形填空专练(五)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棕榈树
棕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