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NF-κB、CD40L水平的影响

2019-04-16 08:37李延辉陈瑶黄莺郝艳丽
疑难病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室性胺碘酮心肌细胞

李延辉,陈瑶,黄莺,郝艳丽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颤动。当室性心律失常合并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容易造成心室颤动以及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二尖瓣脱垂患者,临床心电图检测显示,常表现为QRS波畸形或提前[2],由于患者的心室收缩不规律,电信号波动异常,极易造成患者的心肌细胞损伤,引起心脏器质性病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临床治疗中,胺碘酮在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但是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以及心脏功能的改善还存在不足[3]。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磷酸肌酸钠主要保护心肌细胞,提升心脏功能。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细胞静息电位时水平较低,其水平的高低与患者心律失常状态相关。人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 CD40L)为跨膜转运糖蛋白,对于心肌细胞的电位转运具有指示作用。现观察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血清NF-κB、CD40L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四科收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心脏功能评价、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4];②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VEF≥45%);③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97 ml。(2)排除标准:①存在瓣膜及心包疾病的患者;②肥厚型心肌病;③浸润型心肌病;④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的患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卧床休息,维持酸碱平衡,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应用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血压过高予以降压;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根据患者的体能水平,及时有效进行体能训练。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吉林英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 g/d,每个疗程7 d,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心功能指标测定: 采用NEC3321型号12导联心电图仪测量心脏去极化和复极作用的指标——校正QT间期(QTc)、心率变化情况 。

1.4.2 血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检测: 采集入组后和治疗2周后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以ELISA方法测定血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α1、β1、β2,并分别以三者血清阳性与血清阴性的吸光度比值比较(P/N),P/N>2.1则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表1 2组基线资料对比

1.4.3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检测: 采集入组后和治疗2周后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 、白介素-8(IL-8)及NF-κB、CD40L水平,所有试剂均来自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4 生命质量评估:以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表示。生活活动能力使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计分法[5]来进行评定(每项0~10分,共10个项目);生活质量评分则使用生活质量的综合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6]评定。以上评分分值越高,则效果越好。

1.4.5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如静脉炎、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5]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情况减少>9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减少量>80%,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数量>70%为显效;心动过速发作情况减少>50%~9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减少量>50%~80%,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数量>60%+70%为有效;经过治疗,效果未达到有效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QTc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QTc均增加、心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见表3。

2.3 血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抗α1、抗β1、抗β2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抗α1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无变化外(P>0.05),2组患者抗β1、抗β2和观察组抗α1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抗α1、抗β、抗β2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4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 TNF-α、IL-6、IL-8、NF-κB、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IL-8、NF-κB、CD40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5。

2.5 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Barthel活动能力和GQOL-74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评分和GQOL-74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6。

表3 2组患者QTc和心率比较

表4 2组患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 [例(%)]

表5 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细胞因子比较

表6 2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GQOL-74评分比较分)

2.6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1例,血压异常1例,未见心动过缓患者;而对照组患者静脉炎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二尖瓣脱垂患者,由于心肌细胞的大量损伤甚至纤维化,心肌细胞代偿性增大[7],进而形成了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心脏结构进一步发生病理性改变,心室射血功能明显减弱,血液循环功能降低,加之心律失常造成的节律性改变,使病死风险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胺碘酮可以有效阻断钠离子通道,降低心率;同时,也可阻断细胞钾离子通道[8],使心房心室动作电位的负极时间延长,避免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现象。所以,胺碘酮可以通过降低心率,延长动作电位的负极时间,进而达到缓解心律失常现象。而磷酸肌酸钠在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心肌和骨骼肌中的重要化学能量储备,利于ATP合成,通过ATP分解形成肌动球蛋白最终为心肌提供能量。在心律失常患者中,患者心肌细胞能量供给不足是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通过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磷酸肌酸钠,增加患者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数量,提升患者心肌细胞的生存时间和收缩能力,对于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患者的预后及生命质量提高。

在临床中,对于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有很多类似于胺碘酮等有效药物,但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仍极为困难,所以及时寻找低毒有效的联合用药策略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显得尤为重要[9]。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的同时,及时使用磷酸肌酸钠,促进患者的能量供给,调节患者的心肌细胞收缩能力,有效保护了患者的心肌细胞,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电图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并且生命质量以及活动能力明显提升,本结果与张艳霞[10]研究一致。

NF-κB属于转录因子,以无活性的方式存在于胞浆中[11],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发生紊乱时,NF-κB活性被激活,血液NF-κB水平明显升高。CD40L属于活化的CD4细胞[12],在机体免疫功能和心脏功能异常时大量分泌,其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处于较高水平,对于心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水平与交感神经激活相关,动物实验证实[13],β1抗体水平长期处于较高数值,可有效激活患者专一性识别β1抗体功能表位肽作用,激活患者类激动剂样的正性变时效应,同时通过对患者心肌细胞膜的L型钙离子通道激活,加强患者钙离子内流,缩短患者的QT间期,导致患者心率的增加[14-16]。而β2和α1受体对于钙离子通道具有激活作用,使细胞膜膜电位不稳定,诱发室速或者室颤,造成心律失常患者病情恶化[17]。而在使用胺碘酮和磷酸肌酸钠后,患者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下,有效阻断钾、钠离子通道,改善患者心肌电位,促进患者的细胞膜电位稳定[18]。韩世华[19]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指出,炎性因子水平以及CD40L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症状呈现负相关,与本研究报道一致。从患者的炎性因子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改善,分析认为,随着患者心肌细胞受损情况的改善,患者局部心肌细胞的内皮损伤好转,由此导致的炎性因子分泌随之降低,患者的心肌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进一步提示胺碘酮和磷酸肌酸钠联合使用在对患者心肌细胞保护的同时,有效促进心肌细胞的功能恢复。

通过对2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分析,观察组患者并未由于加入磷酸肌酸钠治疗,其不良反应增加,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NF-κB、CD40L表达水平,下调肾上腺素抗体α1、β1及β2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声明

李延辉: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陈瑶: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论文审核;黄莺: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论文修改;郝艳丽:进行统计学分析,课题设计,论文撰写

猜你喜欢
室性胺碘酮心肌细胞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下调lncRNA KCNQ1OT1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人造鳐鱼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