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旺来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113—0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知识中每一个图形中都包含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又可运用图形进行直观、形象化地描述和表达,使本身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直观,易于理解。这就是数学教学中常说的数形结合思想。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呢?
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数学意义所指的“意义”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
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就设计“分数乐园”,以唤起学生童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分析解决问题,笔者制作了这样的课件:三个小朋友和一些食物,食物包括:3瓶果汁、3个梨和1个月饼。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分果汁和梨,然后看看他们怎么分一个月饼,要分给3个小朋友?随之“半块”再“半块”的答案就出来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怎么把一个月饼分成3份的?”这时教师再经过动态展示比较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的“三份”月饼,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平均分,从而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给学生讲解三分之一的意义。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方式。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如,学习“植树問题”时,先与学生一起玩手指游戏:出示两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两个手指一个间隔。”接着出示三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两个间隔。”……从而得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手指数=间隔数+1。情境引入后,出示例题:“同学们要在长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也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式解答,并设法验证。汇报时,有些学生通过画示意图,进行“实地”植树来验证,更多的学生是通过画线段图来说明。大家均验证出: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植树的总棵数=间隔数+1。像这样,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能更加有效地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尚处在低年龄段,认知水平受到限制,所以其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很难消化吸收。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复杂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将理论知识生活化,而动手操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生们在经历了亲自探索的过程后,对于数形结合等常规思想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刻,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笔者就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了几张32k的纸。在课堂上,让他们用折一折的方法,把纸分成两份、四份、六份等等。在学生动手做这个练习时候,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反应灵敏,他们直接对折、对折、再对折,不一会儿就折出了教师所要求的分数。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把分成四分的纸拿出来,让他们在第一格写上■,在第二格写上■,依次类推,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分数,并掌握了分数的用法。
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图形的认识全面化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根据图形的呈现来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但有时利用“数”来指导“形”,可以使图形的教学更严谨、更科学,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全面。
例如,在教学完常见的平面图形后,在练习题中出现数线段和数角的题目。比如,给出一个图,让学生数图中有多少线条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地数,从左边的第一个点出发有几条线段,从第二个点出发有几条线段……依次类推。也可引导学生这样数:有一条基本线段组成的线段有几条,有两条基本线段组成的线段有几条……依次类推。用算术的方法既克服了数线段的繁琐,又提高了正确率。实践证明,经常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播下了形与数有密切联系的种子,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逐渐体会到了数学中形与数之间的无限魅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