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陶艺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9-04-15 07:53林宇茸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版陶艺成型

林宇茸

( 福州市融侨小学,福建 福州 350011 )

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陶艺学习是一项既有趣,又丰富的过程体验,大到成人,小至儿童,都很喜爱接触这一传统技艺。为了学生在陶艺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能真正汲取其精华,教师可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如下举措:课前收集、课内讲解、实践运用、课外拓展,在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过程中把传统艺术的甘露渗透每个学生的心田。

一、课前收集,先知先觉,引发共鸣

教师对全套教材做纵向分析,并归纳整理其中关于中国传统陶艺的全部内容。如,浙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中的陶艺课程从易到难分布在各年级共12课,平均每学期约2课,主要围绕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这两大方面开展课程学习。

教师课前可以上网下载相关资料或至图书馆查找资料;可以借助旅游的机会到博物馆亲临实物现场感受一番,留下体验的图文资料;还可于课前发动学生寻找相关文字或图片,利用预习资料,更易引发课堂教学共鸣。例如,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的《青花瓷》教学的导入部分,笔者就利用课前收集整理,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青花图片,有时装、汽车、环境布置、花瓶,当学生见到这些淡雅脱俗的色彩图案时,均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惊叹。课后学生们纷纷回家收集参考图,画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青花纹样作业。从此青花瓷的韵味与风采被学生接受并喜爱,学习传统的热情也在课外延伸。

此外,教师还要熟悉并结合当地传统艺术的资源,将传承名家请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互动,直观地感受传统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学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做做陶艺》一课前,笔者就邀请了福州陶瓷艺术研究会会长、薄胎酱油器的非遗传承人卢佳伦老师,给师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预备课——《走进陶瓷艺术课堂》。讲述了陶瓷的起源、发展以及福建陶瓷文化的进程,有“中华第一灯”和“建盏”,还特别介绍了福州闽侯“昙石山文化”,福州仓山区淮安大桥附近的怀安窑所产的“青釉”“青白釉”均闻名于日本东亚地区,以及位于福建农林大学内的洪塘古窑出土的壁薄1毫米的“薄胎酱釉陶器”等知识,让在场的师生既倍感亲切,又倍觉赞叹,顷刻间有了身为福州人的自豪感。这堂课,卢老师为在场的师生揭开陶艺神秘面纱的同时,也播下了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二、课内评析,激发兴趣,体验情感。

因为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保持兴趣很关键,所以对于课外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教师要制成相应的课件,并尽可能地挖掘此传统艺术之背景文化(如:经典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作为引导学生的激趣点,将造型元素和人文情怀等艺术精华在寓教于乐中传递给每位学生,进而提高学习传统艺术知识的积极性,并有谈谈个人感受的主动愿望,以培养评述能力、反馈掌握程度。针对欣赏的课程内容,教师可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提纲挈领利于学生在图表对照下,更直观全面地进行评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欣赏情趣之目标。例如,教学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秦始皇兵马俑》赏析一课中,笔者出示下表:

课题:秦始皇兵马俑

在新授课环节中,先结合课前准备的大量高清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视频故事,学生从“奇闻趣事”中了解兵马俑的挖掘过程,提问或思考为什么有的俑没头、有的没武器、大部分没有色彩、古代“殉葬”的由来等。学生们仿佛穿越到秦代,对各个环节津津乐道,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在赏析互动中,学生利用表格找答案,通过看图和查资料的归纳,他们发现了兵马俑的整体特点——大、多。这8000多件的陶俑作品是秦始皇命人花费了38年且耗资巨大,为自己建造的一个威武的地下军事王国,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被这恢弘的气势震撼着。然后,笔者通过个体不同细节的欣赏引导,学生们又发现了兵马俑的个体特点——精、美。学生们再次被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折服。这些陶俑作品也成为军事、政治和文化考古的重要历史资料,从而引发学生由衷的赞叹: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观”。当笔者预告下节课将学习陶俑制作方法时,学生们表现出异常期待的神情。此刻,优秀的传统艺术的种子已在他们心田埋下。

三、实践运用,提高技艺,感悟精妙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评判标准后,教师就可让他们行动起来,完成作业体验。参考传统艺术的风格,或从形色表现,或从构图安排,或从情绪表达上进行模仿。对于水平高的学生鼓励多方面运用,对于水平低的可以只要求单项做到即可。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在各自能力范围内提升自己,找到成就感,从而将传统艺术的精髓或多或少的吸收成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亲身体验的比对下,进一步领悟原作者的高超技艺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产生崇拜心理。例如,教学浙美版六年级上《做做陶艺》一课中,笔者先让学生了解我国从古至今陶瓷发展的历史,懂得陶瓷和人类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杯、盘、碗、壶、罐到室内装潢、医疗器械、电子产品到航天工业都有广泛的运用。[2]接着让学生观察陶瓷的各种成型方式,有拉坯成型、泥片成型、捏塑成型、注浆成型、泥条成型等,[2]并欣赏采用不同成型方式完成的陶瓷作品。然后了解陶瓷作品的一般制作工序:练泥→成型→修坯→晾干→上釉→烧制→完成。根据课堂教学的条件,教师笔者在同年段不同班级分别采用捏塑成型、泥片成型和泥条成型的方式做了碗、人偶和陶盒的示范,让学生在跟学中体验陶土变化多端的趣味感,也感受到那些精美的工艺品制作的不易。在笔者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虽然课堂时间有限,但学生的制作热情却是无限的,课后有的做了其他的生活日用品,有的做了特色的艺术摆件……优秀传统艺术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课外拓展,检验效果,启发创新

任何的学习都要以致用为目标,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因此课外拓展也成了我们美育的重要阵地。其主要以各级展览和赛事评比形式来实现,通过作品的征集,对课内作业的再加工、或改进、或重组、或创新等,启发引导学生从材料、样式、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外,也鼓励学生们发挥各自浅能,体现出符合传统手工艺在当前背景下的改良和再生应用的新思路。例如,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陶艺知识和技法的系列教学后,在全校开设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遣心陶艺”艺术展。在师生共同参与中,在精心搭配的陶艺格墙和印花桌布的映衬下,来自不同年级,代表各年龄层次水平,或稚拙或精致的陶艺作品:有泥塑恐龙等动物、有夸张的脸和泥娃娃等人物、有盘泥条等静物以及各种彩陶、青花瓷器等绘制。这些作品融入了学生自身创新思维、对传统陶艺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运用,令人脑洞和眼界大开,引发观赏者们的阵阵赞叹。显然,学生们对传统陶艺的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掌握,传统艺术素养正在他们心中积淀、生长。

猜你喜欢
美版陶艺成型
成型液压机技术改造
“得心应手”策略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为例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第13课 拼贴画》教学设计
小动画,大学问——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会动的“画”》教学实践与研究
“疯狂”的陶艺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学陶艺
做陶艺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微注射成型PP/ABS共混物相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