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

2019-04-13 02:42钟丽华
速读·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问题意识培养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能踏实认真的学习,对教师讲到的知识或教师演示过的操作能较好地掌握,但在学习的时候只会简单模仿,从不自己思考。如果换个操作方法,就不知如何是好。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创新更是无从谈起。教师问学生,你们对本节课讲授和操作的内容还有问题吗?学生却陷入平静,没有人回答。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可问,更不用说提出有价值、有见解的问题了。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问题意识;培养

一、“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能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学科的学习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 养。

1.“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自我提问、自我分析、自我探究、自我实践并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没有问题,就不会去思考探究,不会有发明和创造。当学生对某个东西产生了疑问时,就会想动手尝试一下。如果学生爱提问,就会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促进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的发展,在动脑与动手的过程中,创造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3.“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知识,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问题是增长知识的原动力,是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催化剂。学生要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中的未知,才能有新知,从而储备更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1.创设心理安全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条件。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浅显、幼稚而招来老师或同学的嘲笑,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不悦。所以不敢提问。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自然活跃不起来,“问题” 便越来越少。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尝试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或遇到的问题大胆提出来,让全班同学帮助其解决 问题,在教学中养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喜悦,并对提问及时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造性的问题,要给予高度评价;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各种感受、怀疑带到课堂上来。

3.教学中向“问题教学”的理念倾斜。传统教学停留在教师“教”与学生被动“学”的教学阶段,而对“问题教学”关注不够,学生通过灌输式的教学对知识全盘接受却很少会有质疑。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向“问题教学”倾斜。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在安排练习任务时,也要注重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任务。这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有质疑的习惯和能力,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设问的能力和态度。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教材里面发现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插图、思考与练习等,让学生对疑惑之处或是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发现问题,产生质疑的心理,不管是教材还是老师讲的知识不一定都正确,有疑问就要提出,自己去实践探究并证明问題。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自己和材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共同探讨。

2.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信息技术是为生活服务最贴近的一个学科,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家长通知书、学生成绩单等,需要一个个录入吗?成绩表中一个人的成绩更改了,需要在全班、全年级重新排名吗?怎样可以快速解决这些问题呢,那就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于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进行低层次的提问: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或是高层次的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在思维种类上,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等。在逻辑方法上,有比较法、统计法、优选法等,这些都是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

4.促进学生反思,发现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很多操作都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尔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我们要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让学生继续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去思考,去主动学习,去创造,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1).

作者简介

钟丽华,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