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阅读作为其重点与难点部分,对学生的学科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据现阶段我国语文课程教学实际,因部分教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存在局限性,导致教学实践应用效果不佳。对此本文将从对学生的引领再到学生“自能”的阅读教学方法入手,探究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引领教学;自能学习
一、 引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引导,会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教学引导下,有助于个人思维能力提升,并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阅读教学方法展开全面的分析与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
二、 重视从引领到“自能”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指导
不同的阅读材料的作者在心态、思想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考虑初中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获得阅读能力,后期通过个人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初中语文教师加强学生情感引导,不仅仅是将阅读材料的情感主线明确,也是在思考他人作品的实质,走出自己的思想误区的有效途径。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参与感增强,让学生积极带入个人情感,掌握阅读文本的要点。
比方说《藤野先生》这一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询问“东京也無非是这样”与后文的哪几句话是呼应的,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精读后,能够了解到作者笔下的厌恶情绪,对当时清国留学生的世俗表现的反感,在矛盾、失望中体会到痛苦等多样的情绪,学生也能在文本阅读中获得强烈的爱国情感。鲁迅的作品与一般的作品有所不同,学生能够在阅读期间理清整个文章的主线与重要事件,紧抓情感、事件等要素来写人,也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写作练习规范化的进行。
三、 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掌握文本整体内容
每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在学生学习层面,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将文章的主旨内容探求完整。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形式,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之中主动的去寻求答案,在对文章内容产生质疑与探求欲望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激发,对于文章中的精髓部分也能完成内化。这样学生在主动的探求与学习思考之中,文本的价值引导也由此展现。
在《最后一次讲演》这一课程教学期间,教师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到第三段,询问学生敌人的无耻低下都是在哪几个方面呈现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的呢?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能够发现他们本身就是处于一种惴惴不安的情感之中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些内容阅读期间,学生能够将整篇文章的阅读主线明确,明白自己作为祖国发展的栋梁与未来希望,达成社会发展目标是自己的责任,需要刻苦学习、明辨是非,学生也由此能够接触到有关政策与发展目标的要求,逐步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学习水平与思想精神的高度。
四、 针对学生“自能”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
通常教师为了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会将整个课时内容安排紧密。在一味的指导模式下,初中生的阅读学习就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思考问题,而且课下讨论也会丧失阅读学习的实效性。所以现阶段引领到自能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需要在备课期间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整堂课不能在计划大纲指引之下过于紧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合理设置探究流程。尽量的将教学目标分层次完成,给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
五、 引领教学期间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
阅读课程学习是讲究技巧性与方法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引导期间,为了使得学生后期能进行自能学习,需要结合教师个人学习经验给学生进行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教师在此环节要注意的是,自能要求学生具备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按照考试要求、教学大纲要求将阅读知识内容学习过程或实践进行缩减。而是为了改善阅读教学质量,将阅读的技巧传递给学生之后,学生经过判断选择方法,这种能力也能在实践练习期间拓展应用,学生获得学习动力与积极性,后期的阅读学习目标达成就会更加的高效化。
六、 “自能”发展要求学生课后的阅读知识应用
初中阅读教学教师的指导引领到学生“自能”,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阅读基础知识与个人阅读能力进行实践应用。无论是开展阅读分享交流会,还是在课堂经过小组分层与代表观念阐述的形式,都能够将学生在阅读学习期间的收获集中展现。不同的阅读题材以及内容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如果小组之间出现观念分歧,教师可以开展一次小规模的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考、分享、质疑之中对文本的理解效果加强。另外在阅读指导结束之后,阅读感悟也是反映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文章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在经过课下的点评与建议之后,将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中展示,由此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自信心等也会不断提升。
七、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引导。但是教师有必要将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部分,将学生能力与思想水平提升作为课程培养的要点,这样才能在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之下,融合先进的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生的阅读学习水平,完成“自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主问题”引领解读的策略研究[J].科园月刊,2010(23):116-118.
[2]陈双娣.激发阅读兴趣,引领情感体验——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0(22):115.
[3]陈霄云.山穷水尽疑难塞 柳暗花明引领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策略的建构与实施研究[J].好家长,2016(4).
作者简介:卢灿铃,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