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勇
广汉市和兴镇中学校 四川 德阳 618315
摘 要:语文一般包括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读”基本指的是阅读能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乎他们的语文水平。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关乎着他们了解社会,甚至探索世界的能力。我们常说,一个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问题;办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成效的活动,如何有效、真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根本要求.教师只有正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文本的把握,让语文阅读切实走进学生的心中,通过量的积累,最终达到质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落后的观念。在初中教学中,讲课文或者是考试,都是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细心揣摩主旨或它的中心思想。而阅读往往是读者与作者内心交流的一个过程,读者将自身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带着情去思考,聆听作者的心声,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但是,教师往往掌握着语文教学的方法以及进度,而学生经常都只是被动接受,这明显与新课改不符。学生如果没能主动独立去思考,而是以旁观者身份被动接受,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无法培养自主性、创造性、有思维的优秀学生。
2.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还是以手上的参考书和教材為主导,进行流水式的讲解,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没有任何效果。只会导致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被教师牵着走,不能从根本上掌握方法和技巧。教师没教学生用心去领悟,了解课文的初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学生只能学到极其有限的课本知识。
3.初中的阅读教学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由于语文教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与生活脱节。而生活中的不管什么作品都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都来源于生活,只有饱含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中,都是在一个固定的的教室听课讲课,就如所谓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学生就远离了实际,对生活的理解、感悟、积累极其匮乏。
4.初中学生普遍文学素养低。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少去阅读课外读物,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也是屈指可数。学生文化素养低下,在阅读时摸不着头脑,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第一,学生一方面要应对繁重的作业,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压力大的升学考试。不少学生出来要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课下还要去参加家长帮他们报的各种补习班和冲刺班,压根就没有时间去认真阅读并深入思考。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吸引力,总是一堂课下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在长篇大论地讲,而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却很少。第三,教师一直认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有了一些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很多教师都不注重语文的教学,都把重点放在数理化和英语的学习上面。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离不开学生平日里的情感投入以及一些练习,教师在平常生活中安排必要的阅读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对于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是适当使用表演的教学模式。语文阅读材料的题材往往都是丰富多样的,有的还含有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这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模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材料,然后自己安排角色去编排表演。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表演来认真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感情波动。二是适当创设情境。有的课文比较复杂,加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教的时候又很抽象,使得学生难以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2.教师应加深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阅读教学进行扩充。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达到强化内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理、真谛,延伸自身所学的知识。
3.明确阅读计划,增强阅读的目标性。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阅读教学就不会有效果。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课文或练习中,临时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面的知识,而没有设立专门的阅读训练课。其实,这些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制定系统化的阅读教学计划。在接手新的班级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具体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4.教师作出表率,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即阅读经验的内化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的思维常常只是混合、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所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出表率,自己要多读书,多动笔,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活动等。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闫建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2]王海荣.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b版),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