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房超
(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 溧阳213300)
介入治疗是最近几年临床常用的微创技术之一,能够预防大面积切开患者皮下组织,加速患者康复速率。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讲,因身体机能均出现减退,恢复速率相对较慢,介入治疗能够减小对患者的损害,更佳安全[1]。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患者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情况,更加重了治疗难度,介入治疗则是常用治疗方式之一。目前经桡动脉介入、经股动脉介入是常用两种途径,那么如何选择入路途径就成为了医疗界需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以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122例冠心病患者为例,探究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此次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12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61例,女性61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1.5±0.7)岁,病程时间 3-11年,平均病程(5.8±1.1)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5例,合并高血脂患者21例。患急性心梗患者41例,患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5例,患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6例。本实验经伦理委员会许可,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1)全体患者经诊断均判定患冠心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要求;(2)全体患者年龄范围在45岁-85岁之间。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患者;(2)排除患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全体患者手术前常规服用波立维(或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剂量分别为波立维300mg,替格瑞洛180mg,阿司匹林300mg。调整患者体位至平卧仰卧位,将手臂固定呈外展状态,采用触诊的方式确定桡动脉搏动情况。选择腕部横纹肌进行局部麻醉,药物选择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麻醉后对桡动脉进行穿刺,使用导丝作为牵引进入动脉,直至导丝接触到肱动脉后撤除。行桡动脉造影后选择导管将血管支架置入,并根据粥样硬化斑块直径调整,待支架完全贴合血管内壁后退出导管。采用弹力绷带进行止血,并叮嘱患者家属其苏醒后不得活动手腕。
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康复:患者相关疾病症状彻底消失,能够自由活动;好转:患者相关疾病症状有所缓解,可简单活动;无效:患者相关疾病症状未发生改变或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康复率+好转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脂水平指标包括: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利用EORTC QLQ-C30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包括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各项总分均为1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通过SPSS19.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通过t值检验,数据间差异以P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2例冠心病患者通过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后,89例患者彻底康复,占比72.95%,32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占比26.23%,仅1例患者治疗无效,占比0.82%,总有效率99.18%。
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 1。
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比较(±s)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40.61±1.21 48.42±1.24 9.59<0.05 61.45±0.31 51.19±0.33 13.05<0.05 TC(mmol/L)6.22±0.48 4.15±0.49 7.14<0.05 TG(mmol/L)2.65±0.21 1.88±0.13 6.89<0.05 LDL-C(mmol/L)3.73±0.11 2.16±0.13 8.49<0.05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角色功能4.25±0.33 8.58±0.34 12.54<0.05情绪功能4.51±0.22 8.67±0.23 13.05<0.05认知功能4.68±0.28 8.77±0.29 17.45<0.05生理功能5.21±0.35 8.91±0.34 16.38<0.05社会功能6.14±0.14 9.02±0.15 18.39<0.05
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其主要是由于冠脉狭窄或闭塞所引发的心肌缺血性或缺氧性坏死类病症,而治疗冠心病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冠脉狭窄或闭塞[2]。冠脉狭窄或闭塞是由粥样硬化斑块所引发的,由于硬化斑块的影响直接导致了血管内腔直径逐渐变小,直至完全闭塞,且硬化斑块病灶所在位置的血管内膜细胞也会受到一定损伤,严重时可引发血管硬化、破裂等问题,进而产生内出血,严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3]。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部疼痛,且部分患者的疼痛感无明显规律,一旦发病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4]。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保守性药物治疗和手术介入治疗两大类,其中药物治疗虽然费用相对较低,但整体疗效普遍不高,还可能会延误患者病情,因此各医疗机构并不提倡[5]。手术介入治疗则是借由外科手术经皮直接介入冠状动脉开展的治疗方式,以往均采用股动脉入路开展治疗,但这类动脉的位置距离冠脉相对较远,且在受刺激后更容易痉挛,严重影响预后效果[6]。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是更加科学的手术方式,其不仅距离冠脉较近,缩短了介入治疗的侵入距离,而且术后不需要特殊的制动处理,可将康复运动时间提前[7-8]。且桡动脉附近没有过多的神经和血管分布,手术中不需要过多的规避,减少了手术操作量,也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有效控制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9-10]。
总之,冠心病患者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更佳,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