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常规学习材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载体,而非常规学习材料能够打破思维惯性,使其指向开放和多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关键词】非常规学习材料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94-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呈现的大部分都是常规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信息对等,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另外,也有一些非常规的学习材料,虽然使用和设计都比较少,但是却能够打破学生习以为常的思维惯性,指向开放和多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什么是非常规学习材料?从广义上说,是指能够给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条件的学习材料;具体来说,就是指信息并不完整,甚至要求也不明确,整体上呈现为条件信息和问题解答之间的不对等材料。教师应借助这种不对等材料,启发学生找到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使用非常规学习材料呢?本文笔者谈三点具体的做法。
一、善用非常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习惯利用信息对等的学习材料展开课堂探究,帮助学生挖掘其中的数学规律。其实,教师也可以提供非常规的学习材料(即只呈现一部分的学习材料),据此引导学生探索呈现的学习材料和要解答问题之间的关联,从而引导学生从观察者变为探索者,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所示):
教材习题一次性呈现这些对等信息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观察之后动手摆出图形。笔者发现,这些常规的学习材料的呈现,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此,笔者故意将图形分为三个环节,重新进行了设计和应用:(如图2所示)笔者分别只给学生呈现一部分,让学生一一观察之后思考:要达成这样的图形,最少需要几块,并且思考之后动手操作,拼摆出图形来进行验证。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应用,将原本是常规的对等信息的学习材料肢解成非常规的学习材料,学生必须通过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之后,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虽然整个操作活动提高了难度,但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显然,在常规学习材料的呈现之下,学生的观察是静态的,不利于深入思考和探索,而将常规学习材料转换成非常规的学习材料之后,学生就要进行分析和判断,进一步探索思考,进而从被动的观察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善用非常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参与习题设计
新课标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才是教学的核心所在,给学生提供非常规学习材料,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将常规学习材料中的习题应用,改变为让学生参与习题设计。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时,有这样一组练习题: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103×12,20×55,24×205。
很显然,这组习题要求明确,学习材料对等,学生只需要将这些习题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计算就可以了。这样的常规学习材料虽然有了简算的方向,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重新进行了设计:计算下面各题,怎么简便就怎么计算,103×12,20×55,24×205。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采用乘法结合律或者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其做法如下:
从学生的正确做法可以看到,笔者将习题中的指令性要求进行重新设计编排,让学生自主选择,由此学生有了选择权,思维也有了拓展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并且在简算过程中,既加深了对乘法运算定律的深刻理解,也对乘法运算定律中的简算方法有了更明晰的区分,为下一步选择不同的简算方法奠定基础。
显而易见,常规性学习材料中的指令性要求,便于學生在明确的习题要求下实施有效操作,但却存在容易框住学生思维的弱点,而经过非常规信息处理之后,就能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有这样一道习题:计算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办法?(如图3所示)
如果按照原题进行解答的话,学生可以有三种常规解法:一是纵向分割,二是横向分割,三是需要把图形补全为长方形,然后减去梯形的面积。笔者认为,习题中提供的常规学习材料,虽然能够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并没有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进来。教学时,笔者没有给学生提供任何数据和信息,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习题策划和改编(如图4所示)。
要求学生思考:要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方案?分别涉及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请自行标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
经过改编后的习题,学生不是把重点思路放在问题解决上,而是放在了如何策划、如何解答上。通过自主选择习题的解决策划和方案,学生不但回顾了相关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而且能在自主探索后对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学生还积极参与设计习题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计算,全方位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通过提供非常规学习材料,让学生走出原来的思维定势,开拓视野,不再充当做题机器,而是成为习题设计和开发的主动参与者,给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
三、善用非常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对等的常规学习材料,往往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观察运用所学知识的时候,只是被动地观察,却不能有效地自主构建知识的概念。而运用非常规的学习材料,则将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发现者变成主动的构建者,学生会紧紧抓住学习材料的内在结构的变化,发现数学规律所在,从而有效拓宽思维空间。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时,教材先是给学生呈现常规信息学习材料(如图5),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教学时,笔者进行了改编,给学生呈现非常规的学习材料(即五角星的一半,如图6)。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补全材料中的另一半。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无意识中运用了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以及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的两条重要的性质。紧接着,笔者让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补全另一半的理由。通过讨论,学生逐渐对对称轴的两条重要性质有了初步构建。
很显然,在常规学习材料的呈现下,学生的思维处在浅层次的水平,而给学生提供了非常规的学习材料之后,学生遵循着尝试→探索→发现→应用的思路,成为数学概念的主动构建者,思维水平处于较高层次。
总之,非常规学习材料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与常规学习材料互为补充,是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教师要重视设计和应用非常规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马秀芬.如何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
[2]赵凤霞.提升思维质量 促进深度学习[J].学周刊,2018(25)
[3]谢秀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三种策略[J].华夏教师,2014(3)
[4]王凤.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J].学周刊,2017(18)
作者简介:陆位(1964— ),男,壮族,钦州市人,一级教师,曾获“钦州市优秀乡村教师”荣誉称号,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