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教研活动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2019-04-12 00:13林玲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农村小学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地区教研活动存在的活动目的不清、活动主题不明、活动形式单调、校际联合较少、过程管理松散等问题,提出联校教研等提高农村地区小学教研活动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研活动 联校教研 主题教研 活动组织 评比表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17-02

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守护神”。然而,农村地区的教研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结合农村地区实际和岗位特殊性,与同事一道从联校教研、主题教研、活动组织、评比表彰等方面扎实开展实践,努力解决所在县份小学教研活动低效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存在的问题

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守护神”,然而,笔者发现农村地区的教研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尽如人意。

首先,活动目的不清,欠系统思考。教研活动多被看成是一项既定的任务而已,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教师有事做、履行教研组长职责就行,至于既定时间段内的教研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目标是不清晰的,所以学期教研活动往往是拼凑内容应付,毫无系统思考可言。

其次,活动主题不明,欠深入思考。教研活动多是负责领导一时兴起牵头,甚至多是应付了事,没经过深入考虑,导致没有教研主题或教研主题不明确,教研活动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研究深度不够。

第三,活动形式单调,欠整合设计。教研活动通常只是简单的听评课、外出学习收获汇报、观看优秀课例……只为完成教研数量,凑够过程材料,缺乏整合,未突出要点,导致教研成效不明显,对教师帮助不大,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第四,校际联合较少,欠整体盘活。教研活动多是本校本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交流,缺少校际间的研讨互动,即使偶尔有也往往等同于“走亲访友”活动,针对性不强,缺少研讨、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更没从整体盘活资源的角度去考虑,达不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目的。

最后,过程管理松散,欠整体规划。教研活动多局限于校级或乡镇级范围内,未从全县的高度去规划和评价,多数教研活动要么没有检查评比,要么检查不规范,评比不正常,跟踪不及时,缺乏整体设计与跟进,导致教研活动质量难以提升。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联校教研等方式解决小学教研活动低效这一问题。

(一)立足联校教研

众所周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提高教师能力的关键又在于教科研。我县小学点多、面广、线长,全县共有小学94所(县直小学3所、乡镇中心小学12所、村完小13所、教学点66所);教师资源分散,分布不合理,且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42.4岁,其中18%的教师为30岁以下,58%的教师为40岁以上);乡镇中心校年轻教师多为缺少教学经验的特岗教师和全科教师。针对此现状,我县四年前确立了“立足本校、校际联合、整体推进”的联校教研策略,出台了全县乡镇小学“联校教研”活动方案,要求各乡镇、各学科以中心校为龙头,加上至少3所村校组成相应的联校教研组。联校教研组确定之后,各教研组再推选一位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任组长,负责一学期或一年内本组联校教研工作的组织和开展。2018年起,我们还发挥我县“城乡结队帮扶”的学区制办学优势,由结队帮扶牵头的县城学校组建相关联校教研组,或把牵头学校的优秀教师代表加入与帮扶学校对应的联校教研组中,确保联校教研有更好的师资引领,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二)倡导主题教研

我们知道,矛盾有主次之分,在想问题、办事情上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理,教研活动也要抓住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教研主题,因为教研主题是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系列教研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能确保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清晰。所以,我们以县教研室的名义要求各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即教研组的系列教研活动都要紧紧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

那么,如何确立教研主题呢?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先梳理本组教师一学期或一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教学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应源于教学中存在的、大家真正想解决的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提炼,使表述清楚明了,形成研究主题。我们给一线教师的建议是:主题表述必须是一个陈述句,并做到“明”“准”“实”。“明”即研究目标明确,“准”即切合学科本质和年段要求,“实”即切实可行忌空洞。如语文学科的“运用字理析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赏析能力”“聚焦重点段落,体会表达方法”……数学学科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实施策略”“培养中年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基于PDCA的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虽然一校一研,主题不同,但都指向教学实际问题,突出学校实际需求,体现了人人参与、教学即研究的意识。我们感悟到,主题教研是“以科研的方式做教研,以教研的思维做科研”,能很自然地引领一线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三)组织系列活动

我们反复强调“主题是跑道,跑步不能跑错道”,即教研系列活动不能偏离主题。此处的系列活动指一学期或一学年内完整的教研活动所包含的基本环节,因为一线教师多以课例研修为主,所以我们把系列活动基本环节界定为:计划制订→理论学习→单元备课→教学设计→课堂展示→观课议课→记录总结→成果整理。这些基本环节必须做到主题化、系列化,即每环节都要紧扣主题,不能跑偏;每环节都要承接上一环节,有序推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联校教研计划的制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必须根据本组的研究主题,围绕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单元备课的有效开展、深度教学的有效研究、学科标准的有效设计等制订具体可行的联校教研工作计划并上报教研室。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写清楚做什么、怎么做、做出什么;从具体内容来说,要细化到包括安排每次联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具体负责人及参与人员,拟定某阶段后本组将产出的物化教研成果……总之,制订联校教研计划是为了确保既定教研时间内本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资源共享都围绕教研主题进行,确保每一位参研人员都要经历学习观摩、思考实践、反思提升的研究过程,避免随意罗列几点或简单复制粘贴的敷衍式计划,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自由式”教研现象的发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计划制订好后,各联校教研组组长必须按计划组织全组教师切实紧扣教研主题,围绕教学目标、单元备课、深度教研开展理论学习心得交流、集体备课、“三阶段两反思”课例研修等教研活动,并做到有记录、有总结。这个环节是教研活动的重点,必须扎扎实实一次又一次地推进。所以,我们明确要求每个联校教研组每学期教研活动开展次数至少要达到六次。为使计划能较好地落实,我们还要求各乡镇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科研主任必须亲自参研,亲自指导、督促各教研组长抓实联校教研工作。因为最硬、最韧的武器是执行力,如果没有执行,计划再完美亦无用处。

另外,不得不提“成果整理”这一环节,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这一环节容易被忽视。如有一教研组的联校教研主题是“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但呈现成果的主要内容却是:一精选研讨主题、二慎选择授课教师、三课后评课到位。这些内容明显未体现主题,流程性描述多,未真正呈现“研之所得”。再如另一教研组的研究主题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而得出的成果是:一吃透教材是根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五亲切的评价语言。试问,如果不进行这个主题研究,难道就不需要做到这些方面?显然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套用的虚假材料!可见,教师以为活动开展过就行了,成果能应付检查就行。其实成果整理的环节就是围绕本组研究主题和研究过程进行再思考、再学习、再内化的过程,所以,应该抓好教研的“最后一公里”,引领教师紧扣主题教研,具体针对教研过程中的启发、收获和成效进行整理,当然也可以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了避免“假、大、空”的成果出现,我们建议多从教学设计、教例评析、研究论文等着手,如教学设计写清各环节的设计意图并凸显与主题的联系;教例评析写清各环节的设计亮点,对于存在的不足自己将如何改进;研究论文则写清围绕主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本组教师们达成的共识、提炼出的策略。无论成果以什么方式呈现,都力图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有理论、有实践、有思考、有归纳的成果梳理过程,就是努力增强教研实效性的过程。

(四)借力评比表彰

克服低效、无效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研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我县小学各科教研员平时不定期检查与指导各学区联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每学期还必须实地检查一次各学区联校教研现场活动的开展情况,并给予现场指导;每年年底对各学区一年来联校教研现场活动和平时联校教研的过程性材料进行一次综合评比,同时开展相关物化成果评比和联校教研优秀单位、优秀个人评选,之后择日集中进行评比反馈、表彰鼓励和现场展示活动。总之,我们努力使教研员由鉴定者转变为教师成长的促进者,努力发现各教研组的亮点,发挥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参研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几年下来,我们借评比表彰平台,日渐提高了教研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减少了“放羊式”的教研现象。

“教研强则教育强”,我们欣喜地看到:以“联校教研”为抓手的教研模式實现了优势学校“一拖N”式的带动薄弱学校发展,逐年下来,还真有点像核裂变一样,真正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主题教研”为抓手的教研模式激发了农村教师教研的“内驱力”,点燃了他们的研究潜能,真正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深度教研”为抓手的教研模式,从“关注形式”走向“内涵发展”,让教师在教研原认知基础上有新的认识和提升,真正增强了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大减少了“经验式”“零散式”的低效教研现象,教师由“讨厌教研”逐渐转变为“期待教研”,既推动了我县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又提升了教研工作的实效,全县的教学质量也在逐步上升。

作者简介:林玲(1970— ),广西融安人,副高职称,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曾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柳州市教坛明星、十佳文明市民、巾帼建功能手、五一巾帼标兵、素质教育特色校长等,发表过《奏响生命的乐章》等文章。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农村小学
基于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