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
【摘要】本文论述“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方法,提出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学情分析的主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情分析 以生为本 学习态度 知识储备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37-02
李瘦南老师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中提出:“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以生为本”才能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立根之基,“以生为本”不等于“唯生是瞻”,放弃教师的作用。
如何才能做到“以生为本”?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彼”放在教学上就是指“学情”。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认真对待。有的教师备课时基本上是以本为本,围绕书本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目标,不考虑实际情况。笔者就经常听到有教师这样说:“齐不齐,一把泥。”“在这掺和啥,再讲还是不会。”“快点吧,不然讲不完。”“笨死了,都不会,也不学。”……诸如此类较为消极的语言,给人一种恨铁不成钢、回天乏术的感觉。仔细想想,我们备课时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依据学情而备课?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学时有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虽然“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有点绝对,但是我们应该通过努力,对症下药,尽可能地多“治疗”一些学生。而下“药”之前,我们就要先掌握学生的“病情”,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务必“以生为本”,仔细做好学情分析,并根据学情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一、分析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有研究表明,学习态度影响着学习效率,它还决定着是学还是不学,以及学习的行为方式。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分析学情首先应该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笔者所任教的初三班级为例,笔者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时发现存在不少问题,最明显的一个是因为家长不重视教育,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模糊不清的。初中三年,很多家长居然还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是谁,在哪个班级,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漠不关心。不少家长只抱着让孩子混个毕业证的想法。笔者与家长沟通时,大多数家长就用这样的话敷衍:“老师给俺管严点。”“孩子大了,我管不了,就靠学校管了。”“现在哪还有揍孩子的。”“我那么忙,没有时间看着他学习。”“我大字不识,他做什么,我又看不懂。”“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传宗接代就行。”……对此,笔者感到很无语,家长尚且如此,那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摸清了这些情况,笔者就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欠积极的这一现实,有目的地设计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理想是指路的明灯,到了初三,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了,因而引导他们树立理想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思想教育,并且要以事实为依据,贴近生活才有说服力;要慷慨激昂,正气浩然才能产生共鸣;要风趣幽默,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防止审美疲劳。鉴于此,每次班会课,乃至每堂数学课笔者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至国家大事、下到个人私生活都紧紧围绕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目的展开。尽管初三第一学期开展思想教育用时较多,拖累了教学,课时任务没有完成,但较大的收获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少了,原先乱糟糟的课堂安静下来了,抄作业的人少了,问问题的人多了。寒假过后,进入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基本上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不管是自习还是上课都能默默地学习,因而教师开展思想教育的时间也开始慢慢减少……“心血没白费啊!”笔者心想,“学生一旦树立了理想,学习态度也就会越来越好。”
二、分析知识储备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学过了就会。这就需要教师事先通过调查或检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从而做到科学备课。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平方根的意义模糊不清,甚至对有理数混合运算都还不熟练。如果此时贸然讲授新课,只会事倍功半。
掌握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之后,笔者决定暂时搁置原先的教学进度计划,不赶进度,多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补习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知识。考虑到学生升至初三,理解能力比初一、初二要强,尽管有不少学生只是对方程的概念模糊不清,笔者仍决定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概念记忆唤醒,从而使学生及时记忆和巩固这些知识。这正应了艾宾浩斯曲线记忆规律所指出的:如果此时对模糊的东西进行唤醒,相当于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而对于那些不熟练有理数运算的学生,考虑到教师的精力有限,此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熟悉有理数运算的任务分配到人,即让中等生辅导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定目标、定时间,定期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这样做,“小老师”的积极性很高,“潜力生”的学习动力也很足。可见,仔细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三、分析学习能力
相信有很多教师经常会这样鼓励学生:“大家的学习能力都是一样的,只是有勤快与懒惰之分。只要你努力就能学好。”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同时也是错误的说法,勤快与懒惰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父母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到了初三,有的学生真的无法改变,所以需要教师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制订不同的目标。
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的)、学习能力较强的。教师应该结合初三数学的学习目标要求,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数与式(方程)相关概念及其简单计算;让学习一般的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以及学会简单的、灵活度较小的几何知识,学会用简单的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掌握有一定难度的代数与几何知识。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如上三个目标之后,笔者还经常用李瘦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耐心地、灵活地指引学生往其相贴近的目标奋斗,使其能够“跳一跳,摘到桃”。
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班的数学成绩及班级总评成绩均倒数第一(6个班),其中数学比第一名低20多分,但是,笔者运用了“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之后,一个学期过去了,全班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在慢慢提升,并且中考时,数学成绩及班级总评成绩已跃升为第一名。實践证明,“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是科学的、可行的、值得推广的。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