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曼 刘宝 周杰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学校期望改变以往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自主性和兴趣,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走班制教学模式就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走班制 新高考改革方案 发展自主性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现使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走班制模式则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更具优势的教学模式。新高考制度要求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对未来的规划与安排,要求自己管理自己[1]。怎样才能既将走班制度与高考改革相适应,又充分使学生兴趣得以激发?走班制教学模式将会在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中有非常大的作用[2]。
一、走班制
“走班制”是课程、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挑选适合自己的班级听课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标准的班级,老师上课时教授的内容和要求学生能理解知识的程度有所差别。学生课下需要完成的任务、作业和考试时的难易程度有层次性差距。2014年12月16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对高考实施改革,对于这一教育方面的重大改革,不仅教育界学者关注,在这一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学方式也成为焦点。走班制是当前教育制度下一种相比传统模式更具有优势的教学模式[3]。
二、国内外背景与现状
1.国内走班制现状
在我国,1990年以后便有许多中学开始对走班制度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生就是主体,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营造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所以,学校方面为学生准备了非常多的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原因是学校已经意识到旧的教育方式不适合现在学生的发展,若采用学校强制分班的方式,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学校开始对走班制度进行探索,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育体系,班与班联系在了一起,整个年级都成为一个大集体。在走班制实施初期,学校加强了班主任、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家长明白学校采用走班制的原因,并且愿意支持这一制度。
自2000年以来,特别是在2004年国内第八次高中新课程改革落实后,社会越来越看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旧的教育制度展现出了一些缺陷,比如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教师只考虑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否完成,从未考虑过学生能否接受消化,学生的个性发展潜力。我国一些普通高中还是以老师的教和教材内容为中心,根本不会将学生考虑进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走班制模式的实施使这种现象有所缓解,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许多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兴趣爱好,当走进自己喜欢的课程中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走班制最大的目标是看到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2.国外走班制现状
“走班制”最早出现的地方是美国。美国现在的教育是小班化教育,促使学生自主发展。美国课程中的必修课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基础、一般、高级。还设立了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程度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
日本在1980年后为了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对自己国家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要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学校及学科,日本文部省1994年实施的《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了,学生除了学校的必修课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目的是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韩国,学校教育始终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建立形成了基本课程由全体公民共同享有及选修课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自主性。
芬兰的高中特别注重对选修课的开发,有的学校甚至开设上百门的选修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发展方向有准确的选择,还打破以往的班级制度,可跨年级进行学习。
三、走班制模式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走班制的情况分析
走班制度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个政策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走班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课程,使学生有更多空间选择自己的课程学习方式,找到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走班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课程,改变以往的教育形式,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课程。学生开始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走班制的实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爱好选班,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然学得快、学得好,调整学习情绪,降低了以往因环境因素造成的学习压力,身心发展得到很好的保障,学生有更多的交往机会。走班制使整个年级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之间的影响加大,让同一层次学生产生角逐与互助的心理。
走班制度的实施对教师及学校管理制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弹性教育的一种体现,要求课前教师可以设置课程目标,但上课时学生并没有朝着教师事先设置好的目标发展,这是可以的,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就可以从其他方面学到不同于课程中的知识。学校管理实现分层管理模式,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阶级的班级供他们选择。当学习一段时间后,若有学生发现自己可以学得更好或跟不上现在班级的学习进度,学校利用可调班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主要是进一步加深知识难度,进行综合性教学。对于中间阶段的学生,可适度加深知识的应用,但更多的是學习教材中原有的知识内容。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以基层性的知识学习为主,补充知识的漏洞,以及格为目标,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达到普通高中的合格水平,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每个人个性化地发展。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走班制有一些不足,因为采取学生没有固定上课地点的形式,导致一些学生乘机逃课,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提前做好思想工作,因为走班制异于传统教育方式,有很多家长、学生会很不理解,让后续工作难以实施,要告诉家长、学生当走班制实施后,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成绩及能力。走班制仍采取传统以成绩评判学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可以使用学分制改变以往的分数制,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学生的选课具有盲目性,学生的兴趣爱好极不稳定,对自身的分析不到位,这就可能使学生在选课时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学校可以专门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对于学习上有问题的同学的请求,教师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走班制的实施使每个学生上课的地点、班级都发生了改变,老师之间对学生的探讨减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减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和时间有可能会相应减少。
国内高考制度实施至今,都是以成绩定量地评价学生。在这种体制下的一些学校常常更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状况有所忽视。学校看重成绩,导致即使实行走班制,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以往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压力没有得到改变。
走班制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的,想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发展时间。在教育方案中提出学生除高考选考的三门课以外,还要通过其他三门或四门学考,而且从高一就开始学习,若学生要学习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学习压力。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走班制度与外国走班制的实施现状,以及国内走班制度的利与弊。首先,对学生而言,國内走班制度以发展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其次,对教师而言,走班制度的实施使社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还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案。最后,对学校而言,要求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师资力量更加强大,学校对于每个班级的管理制度要做出不同的规划,走班制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丁国花.例谈选课走班制下的历史教学[J].文教资料,2015(33):177-178.
[2]阮云.新高考“走班”教学能带来什么?怎样“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2):4-6.
[3]隋立国,孟令君.对走班式分层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26-27.
本文章受到如下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662 063),兵团重大科技项目(2017AA005-04),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次启动项目(RCZX201530),石河子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BL2017032)。
通讯作者: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