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

2019-04-10 09:10:48王珊郑淋陈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共情情绪护理人员

王珊郑淋陈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心肌梗死病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危重症病症,其是指因机体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或急性缺氧缺血后,而诱发其出现心肌组织坏死的一种病症,该病症的病死率较高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患病期间胸前强烈的疼痛感将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上造成双重打击,致使其对于病症的治疗产生消极看法,心理状态的转变将进一步增加其生理上发生应激反应的机率[1],这对于患者整体病情的转归极其不利,此时,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在共情理念导向下对其提供相关护理服务。基于此,本文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后对其负面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研究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8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积极完成本次研究,且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排除意识或精神障碍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6:18;平均年龄为(60.6±5.4)岁;心功能分级:Ⅱ级有16例、Ⅲ级有13例、Ⅳ级有15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7:17;平均年龄为(60.9±5.0)岁;心功能分级:Ⅱ级有15例、Ⅲ级有15例、Ⅳ级有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模式,如下:(1)情感共鸣式沟通: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主动提出问题的形式,引起患者对以往愉快情感事件的回忆,引导其自主进行对该事件的描述,患者在描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对其肢体动作及言语轻重程度的关注,当其情绪高昂时,应予以其附和,以诱发患者情感上的共鸣。待患者倾诉完毕后,护理人员应再引导患者描述近期内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同样在其进行讲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将自己投入到患者所描述的事件中,而后得出其内心所需的护理需求,并对其困扰情绪进行开导[2],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通过讲述曾经某位患者的类似情感事件为框架,将刚刚感受到的患者诉求表现在此事件的讲述中,以引发患者情感上的共鸣,并增强护患关系的和谐性。(2)共情式冥想训练:以患者生理角度为出发点,通过情感共鸣的表达,引导患者进入到冥想状态,此时护理人员的引导旁白为“你目前的思想意识应随着我的声音进行变化,此时你感觉自己的眼皮较重,你轻轻的闭上看眼睛,你发现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团白色的光环,你发觉这光环紧紧的围绕着自己,突然你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的暖风轻轻吹的你的脸上,脚旁有一条涓涓细流,你蹲下用手抚着水面,引来了阵阵涟漪,鸟儿的鸣叫,花草的清香,使得你心情愉悦,你轻轻的躺在这嫩绿的草地上,轻轻将左手放在腹部,右手放于胸前,而后十分贪婪的大吸这里的一口空气,屏气2s后,用嘴巴轻轻呼出,至胸部上抬至最高点后,即可停止呼气”在该训练中应保障患者呼气与吸气之间的时间均等,每1min进行3-5次训练,共训练5min。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HHI评分进行观察,其中SAS评分(焦虑评分)与SDS评分(抑郁评分)的分值均在20-89分之间,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越差[3];HHI评分(Herth希望量表评分),该评分分值在12-48分之间,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自身治疗的期望水平越高[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得数据均由SPSS22.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及期望水平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及期望水平评分比较(±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n)44 44 SAS评分50.8±4.6 47.4±4.2 3.6206 0.0005 SDS评分56.9±6.5 51.1±5.8 4.4163 0.0000 HHI评分33.9±5.8 38.7±6.3 3.7381 0.0004

3 讨论

共情理念实质是从他人视角或内心感知入手,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知其精神世界,进而对当前事态进行掌握评估,通俗而言就是借助个人所掌握的经验及认知储备去感受患者的心理活动。据相关研究指出[5],应当站在换位思考的立场上对患者进行情感感知,这样可更准确的理解患者的心理及感情变化情况,有利于双方产生情感共鸣,便于交际。共情理论最开始是由某心理专家指出,并在美学、人际交流、心理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之后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推广价值,得以在医学领域普及,且对临床护理工作发挥了积极贡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来看,共情实质上是对人性理论化的延伸,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在具备一定道德素养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较为完备的情感照护策略,以便强化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对维持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研究当中,将急诊心梗死患者列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共情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其情感消极的现象,提高了其治疗期望水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为:(1)共情式情感诉求当中,若患者的情感得到合理有效的释放,则对其消极情绪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发现[6],最有效的情感疏泄方式之一便是倾诉,因此,应协助患者进行情感倾诉,通过倾诉起到释放其消极情绪以及压力疏导作用,这对于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及病情的加速恢复具有重意义。在情感诉求过程中,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确保患者处于主导地位,医护人员需要做的工作便是结合患者情感世界入手,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与立场去感同身受,并以此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指导。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角色互换,通过双方角色的变换来增进两者的距离,加深理解,为后期更深入的沟通及调整情感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当中,患者可以充分的进行情感倾诉,释放其心理压力,同时,护理人员也进一步掌握了患者此时的情感变化及心理活动。(2)共情式冥想式干预是一种心理学中常用的干预技巧,该方式需要充分调动护患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且需要借助护理人员引导性交流来促使患者展开想象,又需要双方在精神世界产生共鸣。患者可以在自我营造出的美好幻境当中与当前的心境产生交融与自我调节,借助美好事物进行自我审视,进而加深真我与假我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实际上,冥想便是共情理念的外延手段,借助此种方式可加快患者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合成与组胺类物质的释放,使其心境平和,身心放松[7]。

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的实施可缓解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期望水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共情情绪护理人员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